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180章 云端传艺:千里之外的灯笼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0章 云端传艺:千里之外的灯笼光

第一百八十章 云端传艺:千里之外的灯笼光

周五下午两点,线上非遗课堂的直播准时开启。小张把手机架在展厅中央,镜头一边对着老陈的竹篾桌,一边对着沈老爷子的颜料盘,连桌上提前摆好的材料清单都拍得清清楚楚——细竹篾、半透明红纸、马克笔、彩绳,每一样都标注了常见的替代品,怕外地孩子找不到同款。

直播刚上线,屏幕上的弹幕就涌了进来:“老师好!我们是邻市实验小学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就等学编灯笼啦!”老陈对着镜头笑了笑,手里拿起一根竹篾骨架,动作放慢了两倍:“咱们先绕竹篾,左手扶稳骨架,右手拿着篾条,从最下面一圈开始,每绕一下就打个小结,像这样——”他指尖轻轻一拧,竹篾就稳稳固定住,还特意把打结的细节凑近镜头,“别着急,慢了才不容易松。”

镜头另一边,沈老爷子已经拿起马克笔,在红纸上画起了年画娃娃:“咱们画简单点,圆脑袋、圆眼睛,再画个小元宝,孩子们跟着勾线就行,画歪了也没关系,那是自己的心意。”弹幕里立刻刷起了“爷爷画得好可爱”,还有家长发消息:“我家娃已经跟着画了,说要给娃娃画个粉色裙子!”

邻市的教室里,孩子们围着屏幕坐得笔直。五年级的林晓晓一手扶着竹篾骨架,一手捏着篾条,跟着老陈的步骤慢慢绕,旁边的同桌不小心把彩绳碰掉了,两人弯腰捡的时候,都不忘盯着屏幕:“别错过打结的步骤!”画纹样时,晓晓没学沈老爷子画元宝,而是在红纸上画了朵小梅花——她想起奶奶院子里的梅树,想着编好灯笼,要拍给奶奶看。

直播到一半,镜头切到了展厅的小桌子旁。小宇和朵朵也凑过来,举着自己新做的灯笼对着镜头挥手:“我这个是鲤鱼灯笼!”“我的粉色灯笼,这次加了小铃铛!”屏幕里的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有个小男孩发了条语音:“我也要给灯笼挂铃铛,让它响起来!”弹幕里满是各式各样的想法,有人说要贴星星贴纸,有人说要染蓝色的竹篾,像小月亮。

老陈看着弹幕,眼里满是笑意,还特意解答了一个孩子的问题:“竹篾太硬怎么办?用温水泡五分钟,就软啦,还不容易断。”没过多久,就有家长在评论区发照片——有个小姑娘编好了大半圈竹篾,红纸上学着画了小鲤鱼,虽然线条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配文:“谢谢老师!孩子说这是她最骄傲的手工!”

直播结束时,屏幕上的观看人数已经破了万,还有不少家长私信小张,问下次能不能教竹编小篮子。小张刚关掉直播,就收到了邻市小学老师的消息,附带了几十张照片:孩子们举着刚编好的半成品灯笼,有的对着镜头笑,有的凑在一起比谁的纹样好看,还有个孩子把灯笼挂在书桌前,说要等晚上点亮。

“孩子们都舍不得放下灯笼,说周末要把成品做好,再拍照片发给你们!”老师的消息里满是欢喜,小张看着照片里一张张笑脸,转头递给老陈看。老陈拿起手机,手指轻轻划过照片里的灯笼,语气里满是感慨:“以前总觉得,老手艺只能在跟前教,没想到现在隔着千里,也能把手艺传下去。”

正说着,展厅门口传来脚步声,是本地幼儿园的研学团到了。孩子们排着队,手里拿着小书包,一进门就被天花板上的灯笼吸引,叽叽喳喳地喊:“好漂亮的灯笼!”朵朵立刻跑过去,拉着一个小弟弟的手:“我教你编灯笼好不好?陈爷爷可厉害啦!”

小张看着眼前的热闹——展厅里的孩子围着灯笼转,手机里还存着千里之外的灯笼照片,忽然觉得,非遗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单向的。那些从展厅里、从屏幕上传出去的手艺,像一盏盏小灯笼,不管在近处还是远方,都亮着暖光,慢慢连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