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264章 秋灯之诺:竹骨映月,共候霜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4章 秋灯之诺:竹骨映月,共候霜华

第二百六十四章 秋灯之诺:竹骨映月,共候霜华

一、教室里的“灯笼设计课”

夏末的风刚带起一丝凉意,小宇就抱着一摞竹篾冲进了教室,黑板上“秋日竹灯计划”几个字被画得满是童趣。“上次在山顶说好了要编灯笼,咱们得先把样子想出来!”他摊开画纸,上面歪歪扭扭画着一个带提手的圆灯笼,旁边还标注着“要能放小蜡烛”。

朵朵则带来了新收集的材料,她把晒干的枫叶、桂花装进竹编小盒里,“咱们可以把这些贴在灯笼外面,晚上点亮的时候,影子肯定像山里的晚霞!”女生们立刻围过来,用彩笔在纸上涂涂画画,有的想编六边形的灯笼,有的提议在灯壁上编出“友谊”两个字。

老陈爷爷听说要编灯笼,特意带来了更细韧的竹篾,“灯笼要轻便还得结实,得先把竹骨编出架子。”他手指翻飞,很快编出一个圆形的竹圈,“先编六个这样的圈,再用竹丝连起来,就像给灯笼搭骨架。”孩子们跟着学,有的竹篾总不听话,老陈爷爷就耐心帮着调整,教室里满是竹篾碰撞的轻响。

杨老师也没闲着,她翻出和阿瑶老师的聊天记录,笑着说:“山区的小伙伴已经在准备了,阿瑶说要捡山里的松果,贴在灯笼上做装饰。”这话一出口,孩子们更起劲了,小虎把上次阿明送的老虎石子找出来,“我要把这个嵌在灯笼提手上,这样提着灯笼就像带着阿明一起!”

二、跨越山海的“材料速递”

离约定的秋日之约还有一个月,孩子们开始忙着把准备好的材料寄往山区。小宇把编好的几个竹圈仔细包进软布,又在旁边放了一张手写的编法说明,“阿瑶他们要是忘了怎么编,看这个就能想起来。”朵朵则将晒干的桂花和枫叶分装在竹编小袋里,每个袋子上都系着一张小卡片,上面画着她和阿瑶在溪边做手链的场景。

寄完包裹的第二天,孩子们就收到了山区小伙伴的回信。阿瑶在信里说,村里的老人已经教他们编灯笼底座了,还寄来了一张照片——照片里,阿明举着一个刚编好的方形竹架,竹架上还别着几颗松果,笑得露出了小虎牙。“咱们得加快速度,可不能被他们比下去!”小宇举着照片,招呼大家继续编灯笼骨架。

筹备期间,孩子们总爱对着日历倒数。朵朵把阿瑶寄来的野栗子壳洗干净,串成小链子,“到时候挂在灯笼下面,风一吹肯定会响。”小宇则偷偷练起了写毛笔字,他在宣纸上写下“秋安”两个字,打算贴在送给阿瑶的灯笼上,“上次她教我认山里的草,这次我教她认汉字。”

三、山间月下的“灯笼之约”

终于盼到进山的日子,孩子们背着装满灯笼材料的背包,刚下车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阿瑶和小伙伴们举着刚编好的竹灯笼框架,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我们编了好多底座,就等你们来一起贴装饰!”阿瑶跑过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栗子,热气裹着甜香,瞬间驱散了山间的凉意。

当天下午,两校的孩子围坐在阿瑶学校的操场上,一起组装灯笼。小宇教阿瑶把竹圈连起来,“你看,这样交叉绑紧,灯笼就不会歪了。”阿瑶则教小宇把松果贴在灯壁上,“咱们山里的松果特别硬,能一直挂着不掉。”朵朵和女生们则忙着把枫叶、桂花贴在灯笼上,有的还在灯壁上编出小小的竹编花纹,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灯笼上,竹骨映着彩叶,好看极了。

夜幕降临时,孩子们提着做好的灯笼,一起爬上山顶。小宇点亮了送给阿瑶的灯笼,“秋安”两个字在烛光下格外温暖;阿瑶则把自己编的灯笼递给朵朵,灯笼下面挂着的栗子壳链子,风一吹就发出清脆的响声。老陈爷爷也提着一个大灯笼走过来,灯笼上编着两只手拉手的小人,“这是咱们两校的孩子,以后要一直做好朋友。”

月光洒在山间,灯笼的光映着孩子们的笑脸,竹编的灯笼骨架在风中轻轻晃动,就像在诉说着新的约定。阿明突然说:“等冬天下雪了,咱们可以用竹篾编小雪花,挂在灯笼上!”小虎立刻点头:“到时候我带手套来,咱们一起在雪地里编!”

山间的风带着栗子的甜香,灯笼的光温暖了整个夜晚。那些竹骨彩叶的灯笼,不仅照亮了山顶的路,更把城市与山区的情谊,编织进了秋日的月光里,等待着下一个季节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