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273章 冬林拾趣:竹筐承岁,果藏暖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3章 冬林拾趣:竹筐承岁,果藏暖语

第二百七十三章 冬林拾趣:竹筐承岁,果藏暖语

一、雪影里的“竹筐新盼”

腊月的风裹着细碎雪沫扑在窗上时,小宇正对着书架上的竹灯笼出神——灯笼纸边角已沾了些灰尘,彩穗在暖气里轻轻晃,像在提醒某个未赴的约定。他突然翻出抽屉里的竹片,上次编竹蜻蜓剩下的细篾还带着淡淡的竹香,他比划着在纸上画竹筐草图,标注“要结实,能装松果”,笔尖划过纸面的声响,和窗外落雪的“簌簌”声撞在一起。

“还记得跟阿明说的冬竹筐吗?”朵朵抱着一捆晒干的老竹篾走进来,竹篾泛着深褐色的光泽,“老陈爷爷说冬天的竹篾最韧,编出来的筐不容易变形!”男生们立刻围过来,小虎拿起一根竹篾掰了掰,惊喜地喊:“真的好有弹性!”小宇则翻出手机里存的照片,是秋天在竹林里捡的半袋松果:“这次编大一点,能多装些松果,还能装山里的野山楂!”

杨老师笑着点开阿明发来的视频——镜头里,阿明站在积雪的晒谷场上,身边堆着捆好的松枝和麻绳,他举着一根磨好的竹篾对着镜头喊:“我们把竹篾都泡过温水了,编的时候不容易断,就等你们来一起编筐!”这话让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朵朵从书包里掏出绣着小蜻蜓的布垫:“我把这个缝在筐底,装松果时不会磨破,还能想起夏天的竹蜻蜓!”

二、踏雪入村的“拾趣之途”

进山那天,雪刚停,远处的竹林裹着一层薄雪,像撒了把碎糖。孩子们背着竹篾、麻绳和布垫,坐在大巴上看窗外的雪地印着零星的脚印。小宇把竹筐草图揣在怀里,“等会儿见到阿明,咱们先编筐底,再往上编 sides(边),下午就能去竹林捡松果!”朵朵则把装着剪刀和竹钉的布包放进背包,“阿瑶说编到拐角处要用竹钉固定,筐才够稳!”

大巴刚停在村口,就看到阿明和伙伴们举着编了一半的竹筐,站在覆雪的石阶上挥手。阿明跑过来,手里提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竹篮,“这里面是烤红薯,刚从灶膛里掏出来的,咱们编完筐就吃!”小宇立刻把竹筐草图递给阿明,“快看看筐底的纹路,咱们一起调调,让它能装更多东西!”

跟着阿明往晒谷场走,脚下的积雪“咯吱”响,阿瑶的老师和村民们拿着磨好的竹篾等候:“这是村里老人削的竹篾,边缘都磨光滑了,编的时候不扎手!”小虎接过竹篾,发现竹篾一端都系着红绳,忍不住笑了:“这跟我上次串在竹蜻蜓上的红绳一样,编在筐上肯定好看!”

到了晒谷场,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地上已经铺好了防潮的油布,阿明拉着小宇的手往竹篾堆跑:“咱们先编十字形的筐底,我教你交叉编,很快就能编好!”

三、林间的“松果之乐”

当天下午,两校的孩子围在晒谷场的屋檐下编竹筐。小宇教阿明交叉编竹篾,竹篾在两人指间穿梭,慢慢织出整齐的纹路;阿明教小宇收筐口,“要留个小提手,提着才方便!”朵朵和阿瑶把布垫缝在筐底,针线在布上绕来绕去,偶尔沾了雪沫,两人笑着呵气暖手。

老陈爷爷在旁边帮着调整筐的形状,时不时指点孩子们:“编的时候要拉紧竹篾,不然装东西会松垮!”孩子们越编越熟练,有的在筐沿编上小圆环挂彩绳,有的把上次竹灯笼上的小窗户剪纸贴在筐侧面。阿瑶编筐时,突然在筐角编了个小网兜:“这是送给小虎的,能装他捡的鹅卵石,走路时不会掉出来!”

傍晚时分,竹筐都编好了。孩子们提着竹筐往竹林走,烤红薯的香气飘在雪地里,阿明拿起一个热红薯递给小宇,甜糯的口感暖了整个手心。竹林里的雪落在竹叶上,孩子们弯腰捡松果,松果装进竹筐里“哗啦”响,笑着比谁捡的松果最大、最多。小宇突然说:“等春天来了,咱们用竹篾编个竹筛子,去溪边捞小鱼,肯定有意思!”阿明立刻点头:“到时候我去砍最细的竹篾,咱们一起编筛子!”

夕阳把雪地染成金红,竹筐里的松果透着暖光,欢笑声裹着风雪飘远。这一个个带着布垫和彩绳的竹筐,不仅载着冬日的热闹,更把城乡孩子的新约定,刻在坚韧的竹篾上,等待着春日的竹筛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