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294章 冬闲变冬忙:竹编里的四季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4章 冬闲变冬忙:竹编里的四季经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闲变冬忙:竹编里的四季经

第一场冬雨落下来时,春塘的研学团队明显少了。张婶望着传习所外的湿滑石板路叹气:“上周还天天满课,这两天连个游客影子都没见,总不能冬天喝西北风吧?”工坊里堆积的竹料还泛着青,可订单量比旺季跌了近一半,妇女们编竹篾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当晚四人聚在新落成的工坊办公室,朵朵调出后台数据:“全国竹编类商品冬季都是淡季,咱们的直播观看人数只剩旺季的三成。”小虎揉着眉心:“毛竹冬天生长慢,收储成本高,要是订单再降,这批材料就得压到开春,损耗风险太大。”阿瑶翻着手机里的设计稿,蝴蝶胸针、竹编包堆了厚厚一叠,却没几个能适配冬季场景。

小宇想起去市里开会时听到的案例,康定靠着技能培训让淡季就业变稳了,黄田村更是用研学课程串起了全年营收 。“光靠卖成品不行,得学他们‘多条腿走路’。”他指着窗外的竹林,“冬天乡亲们有空,正好搞技能升级,再开发点能储、能留的新东西。”

第二天,小宇请来了非遗中心的竹编大师,开起了冬季进阶培训班。大师教的不是常规编法,而是精细的竹丝镶嵌技艺:“把竹篾劈成头发丝粗细,嵌进木胎里做摆件,保管能卖上价。”一开始大家犯愁,李姐劈断十几根竹篾才摸到门道:“这手艺虽难,学会了可比编鱼篓挣钱多。”

阿瑶则盯上了村里的农产品。春塘的冬笋脆嫩,可往年冬天卖不上价,烂在地里不少。她照着丽水农科院的保鲜法子 ,说服村集体建了小型冷库:“冬笋预冷后封进保鲜袋,能存到春节,到时候卖给城里的火锅店,价格能翻两倍。”她还设计了竹编冬笋礼盒,蓝印花布衬底配竹丝装饰,成了直播间的新爆款。

朵朵没闲着,借鉴农场淡季运营的法子,把之前的研学客户拉进了私域社群。她每天发乡亲们做竹丝镶嵌的短视频,推出“冬季手作盲盒”:“提前下单开春的研学名额,送竹编茶杯垫和冬笋礼盒。”没想到反响热烈,三天就订出了两百多个名额。

小虎跑遍周边乡镇,搞起了“竹编+农耕”的定制体验。上海一家公司找上门,要办三十人的团建活动,小虎把流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跟着老阿伯挖冬笋,下午学编竹编储物盒,晚上在民宿吃冬笋火锅。负责人民宿住了一晚,看着窗外的冬雨打在竹梢上:“这比在城里开年会有意思多了,明年还要来。”

最让人惊喜的是老阿伯的发现。他翻出压箱底的竹编暖手炉图谱,阿瑶照着改成迷你款,缀上蓝印花布流苏,朵朵拿到直播间一展示,瞬间被抢空。“这玩意儿冬天揣怀里暖乎乎的,还能当摆件。”老阿伯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只知竹编能装东西,没想到还能暖身子、换票子。”

腊月里,工坊里一派热闹。妇女们一边编竹丝摆件,一边等着冷库的冬笋订单;年轻人跟着大师学镶嵌,指尖的竹丝渐渐织出花鸟纹样;民宿里飘着冬笋火锅的香气,客人举着竹编暖手炉拍照。小虎拿着新签的合同冲进来说:“广州一家文创店要跟咱们联名,就像burberry和竹编合作那样,开春就能上架!”

除夕夜,春塘边挂起了竹编灯笼,映得水面红彤彤的。四人坐在塘边,手里捧着竹编茶杯。小宇望着冷库的方向:“以前冬天是闲季,现在成了攒劲的旺季。”阿瑶晃着暖手炉:“这才是真正的‘四季常青’,手艺和日子都稳了。”

风吹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说:“冬藏春发,这日子,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