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294章 破竹向海:竹编里的世界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4章 破竹向海:竹编里的世界风

第二百九十四章 破竹向海:竹编里的世界风

开春的竹林刚冒新芽,小虎就带着广州文创店的联名样品冲进工坊:“你看这‘竹韵青花’系列,他们把咱们的竹编嵌进瓷杯底,上架三天就断货了!”样品里的竹编茶垫缠着细瓷纹路,蓝印花布纹样化作杯身暗纹,阿瑶摩挲着杯沿笑出声:“这才是老手艺该有的样子。”

可没等大家高兴多久,朵朵拿着手机脸色发白:“网上出现了仿品,蝴蝶胸针卖二十块还包邮,评论说‘跟春塘的一模一样’。”小宇点开链接,仿品的竹篾粗糙不堪,蓝印花布也是印刷的,却盗用了他们的直播实拍图。“之前就该听非遗中心的,给设计申请版权。”阿瑶急得直跺脚。

第二天,四人专程去市里找知识产权律师。律师给出方案:“先做版权登记,再发律师函要求下架,同时得在产品上加防伪标识。”回来的路上,路过海关办事大厅,一则“非遗竹编出口增长29.7%”的海报吸引了小虎的注意,“四川道明镇的竹编都卖到国外了,咱们春塘的手艺为啥不行?”

这个念头像颗种子,当晚就在四人心里发了芽。小宇想起老篾匠说过“竹船能漂遍天下”,阿瑶翻出大阪世博会的新闻:“贵州的‘村t’都去日本展演了,咱们的竹编说不定也能上国际舞台。”朵朵立刻联系之前合作的文创机构,对方传来个好消息:“有个跨境电商平台想选中国非遗品入驻,你们可以试试!”

可出口的门槛比想象中高。跨境电商负责人看完样品直摇头:“竹制品容易受潮发霉,得过熏蒸检疫,而且国外客户很看重碳足迹,你们有相关报告吗?”这些陌生的名词让大家犯了难,好在市海关的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我们有‘非遗出海帮扶计划’,能帮你们做碳核算和检疫指导。”

接下来的日子里,工坊里多了不少新设备。小虎请人改造了烘干房,确保竹料含水率达标;阿瑶带着绣娘们改进工艺,在竹编里加了防潮层;小宇则跟着海关人员学看检测报告,“以前只懂编竹器,现在连‘熏蒸温度’都能说出个门道。”

版权的事也有了进展,律师函发出后,仿品陆续下架,他们还在竹编上烫了微型“春塘”印记。更意外的是,有个上海的设计师看到维权新闻,主动联系他们:“我想把春塘竹编融进时装设计,就像FENdI用彝族刺绣那样。”

两个月后,第一批出口样品终于通过检疫。竹编茶垫配着青瓷茶具,暖手炉裹着定制绒布,每个包装上都印着“春塘竹编——来自中国乡村的非遗礼物”。朵朵把样品寄给跨境平台,没过几天就收到回复:“日本和法国的买手很感兴趣,想订一批做线下展览。”

消息传到村里,老阿伯特意编了个迷你竹船,船身上刻着“扬帆出海”:“当年我的竹船只漂到过邻县,现在你们要把春塘的手艺漂到外国去,好,真好!”张婶拿着刚领到的工资单,上面的数字比去年翻了一倍,“以前觉得编竹篮是糊口,现在才知道这是能传代的事业。”

展览那天,朵朵在直播间架起手机,镜头里,春塘竹编与西方时装相映成趣,外国观众在评论区刷满了“beautiful”“Amazing”。有个日本网友留言:“看到竹编就想起奶奶的茶筅,原来东方美学是相通的。”

傍晚的春塘边,夕阳把水面染成金红色。小虎拿着刚到的出口订单,激动得声音发颤:“法国的订单要五千个茶垫,还说要来看咱们的竹林!”小宇望着远处的工坊,灯光下,乡亲们正忙着打包货物,竹香混着晚风飘得很远。

风吹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像是老篾匠的声音在回荡:“竹船漂得再远,根永远在春塘。”小宇忽然明白,传承从来不是固守一方天地,而是带着手艺走出大山,让世界看见东方匠心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