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陆队,收好你的生日帽 > 第121章 是谁为这个“完美家庭”按下了暂停键?(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是谁为这个“完美家庭”按下了暂停键?(6)

微量物证实验室的灯光下,那几缕蓝色的纤维和细碎的木屑被置于高倍显微镜和光谱分析仪下,承受着最严苛的审视。

整个刑侦支队的希望,似乎都寄托在这微不足道的证物上。

老王拿着初步报告,快步走进案情分析室。

“陆队,苏法医,结果出来了。”

他推了推眼镜,将分析结果投射到大屏幕上,

“蓝色纤维,成分确认为聚酯材料,染色工艺和纤维粗细度,与本市‘蓝盾’品牌生产的一款通用型工装高度吻合,这款工装广泛应用于物业维修、工厂作业等领域。”

“木屑初步判断为常见的松木,表面有机器切割的痕迹,非手工刨制,可能来自某种松木制成的板材或家具。”

线索虽然微小,但终于有了指向性。

陆珩立刻部署:

“陈默,带人重点排查近一年内,所有进入过程家,或有合理理由接触过程家,并且可能穿着此类工装的人员。物业维修、家电安装、管道疏通……一个都不能漏。”

“同时,重新梳理程标铭和李慧思的社会关系,看看是否有从事相关行业,或者有木工爱好的人。”

“是!”陈默领命,带着一丝终于抓住线头的兴奋,迅速行动起来。

调查迅速铺开。

陈默首先从小区物业入手,调取了近一年的外来人员登记记录,重点排查维修类人员。

同时,他再次进行了更深入、更具针对性的走访。

一条线索浮出水面。

一位住在对面楼的退休老教师向陈默反映。

大概在八九个月前,他确实看到过一个穿着蓝色工装、背着工具包的人进出过程家,

样子像个维修工,但具体样貌记不清了,只记得身形不算高大。

几乎是同时,另一路调查人员反馈回来一条信息:

大约七个多月前,程标铭和李慧思曾因孩子教育问题,短暂咨询过一位知名的儿童心理医生,但仅仅去了一次就没有下文了。

这条信息与程家开始“封闭”的时间点有所重合,显得颇为蹊跷。

陈默将几条信息综合,结合老王提供的“蓝盾”工装线索,很快,一个目标被筛选出来:

赵老四,45岁,是一名独立承接业务的水管维修工,经常活跃在“幸福里”小区及周边区域,他常穿的工作服,正是“蓝盾”的那款蓝色工装。

更重要的是,档案显示,赵老四曾有猥亵儿童的前科。

所有表面的线索,似乎都瞬间指向了这个赵老四。

他有合理身份进入程家,穿着符合的工装,有犯罪前科,其出现在程家附近的时间点也与程家开始出现异常的时间接近。

“陆队!”

陈默难掩兴奋地冲进办公室,语速飞快地汇报,

“目标锁定了!一个叫赵老四的水管工,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符合!有前科,穿那种蓝色工装,邻居也证实类似的人出现过,时间点也对得上!是不是立刻申请搜查和传唤?”

办公室里的人都为之一振,连续奋战带来的疲惫似乎被这个“突破性”的进展驱散了不少。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珩身上,等待着他的命令。

陆珩听完陈默的汇报,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轻松的神色,他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目光深沉,看不出喜怒。

他没有立刻表态,反而转向一直埋首在电脑屏幕后,眉头紧锁的老王,平静地问道:

“你怎么看?”

老王从满屏的数据流中抬起头,厚重的眼镜片后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审慎:

“我这边顺着其他线在查。根据苏法医判断的凶手具备高超手工和一定解剖学知识,我排查了近期购买硅胶、机械关节、特定雕刻工具等敏感材料的网络订单。”

他顿了顿,指向自己的屏幕,

“有几个可疑订单,使用了多层跳板Ip,最终源头指向海外服务器,根本无法精确定位。订单信息干净得像被舔过,收货人、电话全是假的,用的是一次性虚拟支付账号。”

他话锋一转,调出了另一个数据界面,语气更加凝重:

“从技术角度分析,这里存在几个疑点。凶手在网络上的反侦察能力极强,行事周密。但反观赵老四这条线索,”

他转向陈默,措辞严谨,

“其呈现方式过于……典型。有前科,衣着匹配,时间点吻合——所有这些要素都恰好出现在我们调查路径上,形成了一条完美的‘表面证据链’。”

老王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变得锐利:

“但这种完美,与凶手在其他方面展现的周密手法产生了矛盾。一个连网络痕迹都处理得如此干净的人,为什么会在物理证据上留下如此明显的指向?这不符合犯罪心理的一致性。”

老王的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陈默刚刚燃起的兴奋之火,也让办公室内躁动的气氛迅速冷却下来。

陆珩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老王的分析,印证了他内心的疑虑。

凶手思维缜密,计划周详,连人偶内部的骨骼都处理得光滑无比,网络订单抹得干干净净。

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在程心指甲缝里留下如此指向明确的纤维?

又怎么会选择一个有前科、极易被调查的人作为执行者?

这不合逻辑。

但无论如何,赵老四目前是唯一浮出水面的、与线索高度吻合的嫌疑人,绝不能放过。

“查!”

陆珩站起身,声音冷冽,

“陈默,依法对赵老四进行传唤问询,同时申请对其住所和交通工具进行搜查。动作要快!”

他目光扫过众人,补充道:

“但是,不要被这条线束缚住。”

“老王,继续深挖网络订单和所有可能的技术线索,尝试寻找跳板后的蛛丝马迹。”

“林静,重新审视赵老四的背景,评估他是否具备实施如此复杂犯罪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苏棠,”

他看向一直沉默听着分析的法医,

“再仔细复核所有人偶、尸体和现场物证,看看有没有我们遗漏的、可能指向其他方向的细节。”

“是!”众人齐声应道。

陈默带着人迅速出发,虽然被泼了冷水,但行动依旧雷厉风行。

很快,赵老四在其租住的简陋平房内被带走,他的家和那辆破旧的面包车也被彻底搜查。

然而,初步反馈回来的消息,似乎正在朝着陆珩和老王担忧的方向发展。

搜查赵老四的家,除了杂乱的工具和些许生活用品,并未发现任何与制造人偶、购买特殊材料、或者储存毒物相关的证据。

他那身蓝色的“蓝盾”工装虽然找到了,但经过初步比对,与程心指甲缝里提取的纤维在磨损程度和附着物上存在细微差异,需要更精细的实验室比对确认。

案件,似乎一下子又陷入了僵局。

那条看似清晰的线索,很可能只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误导。

真正的凶手,依旧隐藏在更深、更暗的阴影之中,冷静地观察着警方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