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 > 第121章 浊族的消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末的长安总带着几分缠绵的凉意,朱雀大街的梧桐叶落了满地,被往来车马碾出细碎的声响。

我站在衙门外的石阶上,手里捏着刚核对完的流民安置册,纸页上“幽州、平卢、魏博”的字样还带着墨香,就像那些刚分到新田的农户脸上的笑,真实又暖人。

“李大人!”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巷口传来,陈六挎着个布包袱跑得气喘吁吁,粗布褂子上沾着新翻的泥土。

“俺家那三亩新稻收了,婆娘让俺送点新米给您尝尝。”

他说着掀开包袱,雪白的米粒在阳光下闪着光,“您推行的那曲辕犁真管用,比比以前省时省力多了!”

我接过米袋,指尖触到温热的米粒,心里忽然一软。

平藩的奔波、朝堂上的唇枪舌剑,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农户家粮囤里的新米、孩子碗里的白粥。“替我谢谢你家婆娘。”

刚回到府中,门房就捧着个鎏金铜盒迎上来:“大人,宫里来人了,说是陛下急召。”

打开铜盒,里面只有一张素笺,字迹是武则天惯用的铁画银钩:“即刻入宫,蓬莱殿议事。”

策马穿过朱雀大街时,夕阳正把大明宫的琉璃瓦染成金红色。

蓬莱殿内烛火通明,武则天坐在御座上,案上摆着一卷泛黄的兽皮卷。

“李白,你且来看。”

武则天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她将兽皮卷推到案边,“这是清族密使送来的,极北冰原出了异动。”

我走近一看,兽皮卷上用上古文字刻着图案,既有盘旋的黑色雾气,又有冰晶覆盖的宫殿,旁边的注解写着“浊气生,生灵灭”。

“清族是守护冰原的古老部族,”上官婉在一旁补充,“他们说这浊气能侵蚀文气,让生灵变得凶戾,如今已开始向南蔓延。”

我指尖抚过兽皮卷上的纹路,只觉一股阴冷的气息透过指尖传来,与被逼去陇西对抗浊族时浊族携带的黑幡气息同源。

想起在与浊族在陇西的战斗,他们称黑幡为圣器,后来又带着黑幡差点攻破雁门关。

如果不是我带着支援赶到,又集诗阵之力,拼着重伤抵挡住了浊族,现在的浊族怕是已经在大唐站稳脚跟了。

正当我回忆时,武则天站起身,走到我身边:“你有对抗浊族的经验,又懂格物之术,探查冰原之事,朕想你完全可以胜任。”

她的目光锐利如鹰,却又带着全然的信任,“朕给你临机决断之权,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务必查明浊气源头,破解浊族与这之间的关联。”

“臣遵旨!”我的声音响彻大殿,“但臣有一求,组队之人需由臣亲自挑选,标准只有一条,文能破阵,武能御敌。”

武则天朗声大笑:“准!你要谁,朕便给你谁。朕知道你不放心那些世家子弟,此次探险,绝不让他们插手。”

我心中一暖,这位女帝向来懂我,她知我要的不是权位,是能真正干事的伙伴。

出宫时已是深夜,长安的街道安静下来,只有打更人的梆子声在巷子里回荡。

我回府后开始着手为去冰原做准备,想必武则天已经派人去通知我要的杜圃和高士了,他俩现在都不在长安,武则天说的是通知他们到雁门关会合。

第二天我去了趟格物院。

沈括听说我要去冰原,立刻拉着我去看他们的新发明:“李大人,您看这文气护心镜,以玄铁混合文玉打造,能抵挡部分浊气侵蚀;”

“还有这抗冻靴,鞋底填了西域的暖玉,在冰水里泡一天都不冷。”

三个工匠师傅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期待又紧张的神色。

领头的王师傅搓着手:“大人,我们跟着您去,不仅能修装备,还能记录冰原的地貌,说不定能为格物院添点新东西。”

我看着他们布满老茧的手,这些人才是大唐真正的基石,“好,就你们三个,跟着我出发!”

七日后,雁门关的秋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刮得校场的旗帜猎猎作响。

杜圃背着装满古籍的行囊,高士挎着长枪,三个工匠带着装备,众人都已换上劲装,精神抖擞地站在校场上。

“李大人,都准备好了!”高士高声喊道。

我点了点头,正欲说话,却见远处的官道上,一匹马疾驰而来,马蹄卷起的尘土在秋阳下飞扬。

马还没停稳,一个穿着素色衣裙的身影就跳了下来,正是鱼玄机。

她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双手却紧紧抱着一个木盒,冻得通红的手指上还沾着墨迹。

“太白!”她快步跑到我面前,气息都有些不稳,“我刚回长安就听说你要去冰原,所以连夜赶来了。”

我的心猛地一紧,从长安到雁门关,她竟日夜兼程地赶来了。

“这么远的路,你怎么不派人送信,非要亲自跑来?”她把木盒塞到我手里:“这东西必须亲手交给你。”

打开木盒,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数十张黄色的符纸,上面用朱砂画着复杂的符文,符文周围萦绕着淡淡的光泽。

“这是玄冰御寒符,”鱼玄机解释道,“不仅能抵御极寒,还能隔绝部分浊气。”

她拿起一张符纸,贴在我的衣襟上,指尖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每张符能维持三天,我给你画了五十张,足够你往返了。”

我看着她疲惫的神情,心里又暖又酸。

“对了,”鱼玄机从袖中掏出一封信,递给我,“这是婉儿姐姐让我转交给你的,她说里面有冰原的详细地图,还有陛下的密诏。”

我接过信,信封上是上官婉娟秀的字迹,里面不仅有地图,还有她查询古籍之后亲手标注的冰原注意事项,字迹密密麻麻,透着细心与牵挂。

王师傅这时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双黑色的靴子和一面圆形的护心镜:“李大人,您快来试试我们改良的装备。”

这双抗冻靴比普通的靴子要厚重一些,鞋底确实嵌着一块暖玉,摸上去温热。

护心镜则很轻便,贴在胸口,能感受到文气在上面流转。

我将自身的文气注入护心镜,镜面上瞬间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晕,光晕扩散开来,形成一个小小的防护圈。

“不错,”我满意地点点头,“在低温下也能正常运转。”王师傅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测试了十几次,保证没问题!”

高士也拿起一双抗冻靴试了试,走了几步,哈哈大笑:“这靴子好!比我上次在雪地里穿的舒服多了,这次再也不用担心冻成瘸子了。”

杜圃则拿起一张“玄冰御寒符”,仔细看了看:“玄机姑娘的符术真是精妙,与我的文气结合,应该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鱼玄机看着我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们配合起来还是和以前一样有默契。”

她忽然收起笑容,严肃地看着我:“太白,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还等着听你写冰原的诗呢。”

我的心猛地一震,原来她一直都关心记挂着我。

我握紧了手中的符纸和信,文气在胸中激荡。

抵抗浊族时,我以诗破阵,守护了中原的安宁;

如今,冰原危机在前,我同样会以文为剑,挡住浊气的侵袭。

“放心吧,”我看着鱼玄机,目光坚定,“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给你写一首最壮丽的冰原诗。”

突然,鱼玄机转身往骑来的马匹走去。

在马上拿出一个包裹,跑过来递给我之后说道:“差点忘记了,这是杨玉凰托我送给你的,她亲手缝制的狐裘。她还让我叮嘱你注意安全。”

包裹入手沉甸甸的,粗麻布的外层磨得有些毛糙,却透着一股淡淡的兰草香,那是杨玉凰惯用的熏香。

我解开绳结,一件银狐裘赫然展露在眼前,狐毛蓬松柔软,在雁门的秋阳下泛着细腻的光泽,针脚细密得近乎无痕,连最容易磨损的袖口都用鹿皮镶了边。

包裹最底层压着一封绢纸信,字迹是杨玉凰特有的娟秀圆润,墨水似乎都带着温度:“太白亲启,闻君将赴冰原,北地极寒,狐裘可御风霜。”

“战阵凶险,切勿逞匹夫之勇,若逢危急,先保自身,玉凰手书。”

我想起陇西抵御浊族以及后面我为护雁门关,重伤昏迷,想来是消息传回长安,让她担惊受怕了许久。

我将狐裘紧紧裹在身上,暖意在皮肤下游走,连带着胸腔里的文气都变得温润起来。

鱼玄机看着我泛红的眼眶,忽然笑了:“瞧你这模样,要是让婉儿姐姐看见,又要打趣你了。”

我抬手揉了揉眼,大笑道:“大丈夫铁骨铮铮,却也受得住儿女情长,这有何羞?”

校场上的众人都静了下来,杜甫捧着书卷的手停在半空,三个工匠也忘了整理装备,连风都似乎放缓了脚步。

我将信仔细折好塞进怀中,狐裘披在肩上,转身对鱼玄机道:“替我谢过玉凰,也谢你连夜奔波。”

“出发前,我想登一次雁门关城楼。”我翻身上马,狐裘在风中扬起一角。

高士立刻明白我的意思,策马跟上:“我陪你去,正好看看关外的情况。”

雁门关城楼巍峨矗立,青灰色的城砖上刻满了刀枪痕迹。

那是历代将士守护家国的印记,站在城头远眺,关外的漠北草原如无边无际的绿毯,一直铺到天际。

秋风卷着枯草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的雁群排着“人”字向南飞去,哀鸣声响彻云霄。

我胸中的文气再也按捺不住,抬手拔出腰间的佩剑,以剑为笔,在城砖上疾书:

“雁门秋气动,孤裘暖客胸。

云横秦岭远,雁寄尺书通。”

第一句落下,城砖上的墨迹骤然亮起;

第二句写完,银狐裘上的文气与墨迹共鸣,泛起淡淡的白光;

当“雁寄尺书通”的最后一笔收锋,天空中的雁群突然调转方向,盘旋着飞向城楼。

我的文气顺着剑峰注入雁群,每只雁的翅膀都沾染上金色的文气光点。

“这是文气传信!”高士惊呼道,“你的文气竟能引动生灵!”

我望着雁群向南飞去,它们会带着我的诗与平安讯息,飞到长安的朱雀大街,飞到杨玉凰的梨园,飞到上官婉的中书省,飞到鱼玄机的书斋。

“此诗赠诸女,便叫《别雁门》。”我的声音在风中回荡,眼眶有些发热,这不是悲伤,是被牵挂填满的滚烫。

下城楼时,校场上的队伍已经整理妥当。

“李大人,都准备好了!”王师傅高声喊道,脸上满是激动。

“出发!”我翻身上马,狐裘在身后扬起一道银白的弧线。

马蹄踏过雁门关的吊桥,发出“咚咚”的声响,像是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身后的雁门关越来越小,前方的漠北草原在视野中铺展开来,秋风卷着枯草的味道,带着几分自由与凶险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