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孤岛求生:从零纪元 > 第126章 太阳能灶磨粉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砾石岛的晨光格外刺眼,昨夜的薄雾早已散尽,晴空万里,正是利用阳光的好时候。林凡裹着獾皮坎肩,踩着碎石滩往陷阱区快步走去,脚下的碎石被踩得咯吱作响,与丰饶岛松软的草地截然不同,每一步都得留意防滑。

例行巡视的陷阱没让人失望。昨晚用金属丝和硬木改造的绊索陷阱,缠住了一只半大的小麂子,瘦却矫健,想来是在林间艰难觅食时中招的。砾石岛能捕到这样的猎物,算得上是意外之喜。

林凡麻利地处理麂子,皮毛仔细晾在晒架最高处,避免被潮气浸染,肉分成三份,一份留作早餐,一份切成薄片晾晒,最后一份剁成肉丁,准备搭配新加工的食材。

早餐简单却扎实。他用之前的陶瓷灶架上金属罐头盒,倒入蒸馏后的清水,水沸后加入提前泡软的燕麦,再放进麂子肉丁,小火慢熬。趁着煮粥的间隙,他采摘了些鲜嫩的野菜,切碎后撒进粥里,最后加少许海盐调味。粥的口感绵密,麂子肉丁的鲜香混合着野菜的清爽,比单纯的肉粥多了层次感——这是丰饶岛食材丰富时,他从未细细打磨过的简单滋味。

吃完早餐,林凡扛起金属砍刀,沿着退潮后的礁石滩搜寻海洋垃圾。砾石岛的晴天多,阳光炽烈,他心里早有盘算,想找些能利用太阳能的物资。逛了近四个时辰,终于在一处被海浪冲刷的洼地找到了宝贝:几块破碎的太阳能板碎片、一张平整的硬质塑料板、两个生锈的金属齿轮、一个完整的塑料研磨碗(内壁粗糙,适合研磨),还有一块细腻的细磨石。

这些物资让他眼睛一亮。丰饶岛木材充足,他从未想过依赖太阳能,但砾石岛不仅木材稀缺,鼓风机手动操作也耗体力,太阳能板碎片正好能派上用场。他当即规划:用太阳能板碎片和硬质塑料板做简易太阳能灶,利用阳光聚焦生火,节省木材和体力;塑料研磨碗搭配细磨石,制作食物研磨工具,把块根、燕麦磨成粉,既方便消化,又能丰富食谱;金属齿轮则用来升级储粮罐的密封结构,让防潮效果更上一层楼。

回到营地,他先动手制作太阳能灶。将硬质塑料板裁剪成圆形,边缘用金属丝固定,再把太阳能板碎片均匀镶嵌在塑料板表面,调整角度让碎片聚焦于一点。灶体用石头垒成环形,中间放置金属罐头盒,塑料板固定在可调节的支架上,通过转动支架追踪太阳方向。试了一下,不过半个时辰,罐头盒里的清水就冒起了热气,比陶瓷灶生火更快,还不用消耗木材——这是丰饶岛从未有过的能源利用方式,完美适配砾石岛的环境。

太阳能灶刚完工,他立刻着手制作研磨工具。把细磨石打磨成圆柱形,塞进塑料研磨碗的凹槽里,用金属丝固定好,一个简易的研磨器就成了。他拿起一块晒干的块根,放进研磨碗里,双手转动细磨石,块根渐渐被磨成细腻的粉末,簌簌落在碗底。又把少量燕麦种子倒进去,研磨成粉,雪白的粉末散发着淡淡的谷物香气——有了这些粉末,他能做饼、做疙瘩汤,甚至能储存起来,应对食物短缺的情况。

忙到中午,林凡用太阳能灶准备午餐。他把麂子腿肉用海盐腌制片刻,放在金属网架上,架在太阳能灶的聚焦点下方。阳光炽烈,没过多久,肉香就弥漫开来,外皮烤得焦脆,内里依旧鲜嫩。同时,他用研磨好的块根粉混合少量清水,揉成面团,压成薄饼,放在太阳能灶的余温区烘烤,饼烤得外脆里糯,带着谷物的清香。午餐就是烤麂子腿配块根饼,不用生火,不用费力鼓风,靠着阳光就做出了美味,林凡吃得格外惬意。

下午,林凡的重点是种植优化和储粮升级。他把研磨后的海藻肥(之前晒干的海藻磨成粉)和土壤混合,装进用塑料瓶改造的营养钵里,每个营养钵只种一株芸豆苗,底部扎孔透气,再放在太阳能灶旁保温,促进根系生长——砾石岛土壤贫瘠,营养钵能精准提供肥力,比直接种在地里成活率高得多,这是他在丰饶岛大规模种植时总结的精准培育经验,如今用在砾石岛,效果立竿见影。

储粮升级则用到了金属齿轮。他把齿轮固定在储粮罐的盖子上,齿轮转动时能带动盖子紧密贴合罐口,再用橡胶垫密封,比之前的手动密封更牢固,就算遇到暴雨天气,也不用担心湿气渗入。他还把研磨好的块根粉、燕麦粉分别装入密封罐,贴上用碎石刻好的标记,整齐摆放在泡沫隔热层上,一目了然。

此外,他还用金属齿轮和棉线做了简易的反光预警装置。把太阳能板碎片固定在了望台的支架上,齿轮连接棉线,棉线另一端系在营地周围的树枝上,一旦有野兽触碰树枝,棉线拉动齿轮,太阳能板碎片就会转动,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在了望台能轻易察觉——这比贝壳警报器的预警范围更广,也更省体力,完全利用了砾石岛的晴天优势。

傍晚,林凡去检查蛤蜊陷阱和渔网,收获不错:二十多只蛤蜊,三条海鱼,还有一只小章鱼。他回到营地,用太阳能灶煮了一锅海鲜疙瘩汤。把研磨好的燕麦粉加清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沸腾的海鲜汤里,搅拌成均匀的疙瘩,再加入蛤蜊、海鱼块和切碎的野菜,撒上少许海盐,汤鲜疙瘩滑,营养又饱腹。

晚餐过后,林凡坐在太阳能灶旁,用塑料片记录当天的经历:“砾石岛第七日,获小麂,制太阳能灶与研磨器,做营养钵育苗,升级齿轮密封储粮,设反光预警。丰饶岛的经验让我懂得借力,砾石岛的晴天与碎石,都成了生存的助力。”

写完日志,他检查了太阳能灶的固定情况,调整好角度,让它能在明天一早就接收阳光;又查看了营养钵的湿度,给滴灌系统补充了清水;最后试了试反光预警装置,确认齿轮转动顺畅,反光清晰可见。

夜幕降临,砾石岛的星空格外明亮,太阳能灶的塑料板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储粮罐里的粉末散发着淡淡的谷物香气。林凡躺在窝棚里,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砾石岛的生存依旧充满挑战,或许未来会遇到连续的阴天,或许猎物会越来越少,但他已经学会了“借力打力”——用阳光代替木材,用研磨优化食物,用齿轮提升密封,每一步都避开了丰饶岛的弯路,也适配了砾石岛的匮乏。

明天,他要扩大太阳能灶的反光面,让聚光效果更好;还要用研磨器把晒干的肉干磨成肉粉,方便储存和搭配食物;再去林间寻找更多适合研磨的块根,丰富谷物粉的种类。

窝棚外的海浪声温柔起伏,太阳能灶静静伫立,像是在守护着这份在贫瘠中生长的生机。林凡闭上眼睛,梦里没有了翻船的惶恐,只有太阳能灶聚焦的光芒和研磨器转动的声响。

砾石岛的生存之旅,已经从“艰难创造”变成了“智慧借力”,而这份智慧,正是他在丰饶岛积累的所有经验,在这片贫瘠土地上开出的最美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