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石岛的晨光带着冷冽的湿气,刚破晓就刮起了微风,吹得晒架上的兽皮哗哗作响。林凡裹紧獾皮坎肩,踩着碎石滩往陷阱区走去,脚下的碎石棱角锋利,比丰饶岛的草地难走得多,每一步都得刻意放慢节奏,避免划伤鞋底。
例行巡视的陷阱有了意外收获。昨晚在树林边缘布置的触发式网陷阱,缠住了一只肥硕的竹鼠,正啃咬着藤蔓挣扎,身上沾着不少泥土和草叶——想来是夜间出来觅食,被诱饵吸引中招的。砾石岛的猎物本就稀缺,这样一只竹鼠足够补充蛋白质,还能炼制少量油脂。林凡麻利地处理竹鼠,皮毛仔细晾在晒架的通风处,肉切成三等份,一份留作早餐,一份切成薄片撒盐晾晒,最后一份剁成肉丁,准备炼制鼠油,用来烹饪或保养工具。
早餐是竹鼠肉燕麦粥。他用太阳能灶加热蒸馏后的清水,水沸后加入研磨好的燕麦粉,搅拌成均匀的糊状,再放入竹鼠肉丁和切碎的野菜,小火慢熬。趁着煮粥的间隙,他把炼制鼠油的肉丁放进金属罐头盒,放在太阳能灶的余温区慢慢炼,油脂逐渐渗出,香气混合着粥香弥漫开来。这顿早餐比往常更丰盛,鼠油的滋润让燕麦粥多了几分醇厚,是砾石岛难得的滋味——丰饶岛油脂充足,他从未如此珍视这点动物油,如今却懂得每一滴都要精打细算。
吃完早餐,林凡扛起金属砍刀,沿着退潮后的礁石滩搜寻海洋垃圾。砾石岛的潮滩上,破碎的塑料和锈蚀的金属依旧零散,但他心里早有目标:砾石岛土壤贫瘠,之前的立体种植架虽能利用空间,却仍依赖有限的土壤肥力,他想试试水培种植,既节省土壤,又能精准供给养分。逛了三个多时辰,他终于在一处礁石堆后有了收获:几根完整的pVc管、十几个透明塑料瓶、一张细密的金属网、几包密封完好的干燥剂(藏在一个破损的背包里),还有一块柔软的橡胶垫。最惊喜的是,找到一个废弃的小型过滤棉,正好用来做水培的根系过滤。
这些物资让他瞬间理清了思路。回到营地,他第一件事就是搭建立体水培系统。他用pVc管截成等长的段,用绝缘胶带固定成多层框架,每层都预留出孔洞。再把塑料瓶从中间切开,去掉底部,只留上半部分,瓶口朝下嵌入pVc管的孔洞中,用橡胶垫密封接口,防止漏水。水培架的顶端固定一个储水罐,连接之前的滴灌系统,水流通过pVc管分流到每个塑料瓶中,瓶内铺上过滤棉,放入发芽的芸豆苗和燕麦苗,根系浸泡在水中,既能吸收水分,又不会腐烂——这是他在丰饶岛种植时了解到的水培原理,如今用海洋垃圾实现,完美适配砾石岛的土壤匮乏问题。
水培系统刚搭建好,他就用蒸馏后的清水灌满储水罐,加入少量研磨好的海藻肥,搅拌均匀。幼苗的根系很快就适应了水环境,叶片渐渐舒展,比种在土壤里更显鲜嫩。林凡看着这些绿意,心里踏实了不少:有了水培,就算土壤耗尽,也能稳定收获蔬菜,不用再依赖偶然找到的块根。
接下来是升级储粮方式。砾石岛空气潮湿,之前的密封罐虽能防潮,但肉干、粉末类食物仍容易吸潮结块。他把找到的干燥剂分别放进密封袋,再将肉干、燕麦粉、块根粉装入袋中,挤出袋内空气,用细棉线紧紧扎紧袋口,最后放进铺有泡沫块的密封罐里。干燥剂能吸收罐内残留的湿气,泡沫块隔绝地面潮气,双重防护让食物的保质期又延长了不少。他还特意将不同种类的食物分类装袋,贴上碎石刻的标记,一目了然,取用也方便——这是丰饶岛大规模储粮时总结的分类经验,如今用在砾石岛的精准储存上,效果事半功倍。
忙到中午,林凡用新升级的可移动烤架准备午餐。这烤架是用金属网和pVc管搭建的,底部装有泡沫块,轻便易移动,既能放在太阳能灶的聚焦点下烘烤,也能架在火堆旁使用。他把早上晾晒的竹鼠肉片铺在金属网上,撒上少许海盐和切碎的艾草,放在太阳能灶下,阳光聚焦处的温度很快升高,肉片渐渐烤出油脂,香气四溢。同时,他从水培架上摘下几片鲜嫩的野菜叶,洗净后铺在烤架旁,用余温烘烤,野菜的清香混合着肉香,格外诱人。午餐就是烤竹鼠肉配烤野菜,肉质焦脆,野菜鲜嫩,不用复杂的调料,却靠着精准的火候和新鲜的食材,吃得格外满足。
下午,林凡的重点是优化水培系统和扩大食物来源。他在水培架旁搭建了一个小型遮阳棚,用透明塑料板和树枝固定,避免正午的强光灼伤幼苗——砾石岛的阳光比丰饶岛更炽烈,这是他根据丰饶岛种植时的遮阳经验提前做好的防护。然后,他带着新做的渔叉和渔网,来到礁石区的潮沟旁,渔叉的尖端用金属丝加固,更锋利耐用,渔网则用之前找到的塑料绳加固,防止被礁石划破。砾石岛的潮沟里,鱼群虽少,但藏着不少肥硕的蛤蜊和小海螺,他用渔叉撬开礁石缝隙,挖了满满一袋蛤蜊,还捕到了三条海鱼和一只小海参。
回到营地,他用太阳能灶煮了一锅海鲜水培蔬菜汤。把海鱼、蛤蜊、海参处理干净,切成小块,放入金属罐头盒,加入蒸馏后的清水,煮沸后放入水培的野菜和煮软的块根,撒上少许海盐和鼠油,汤的鲜味瞬间提升,野菜吸收了海鲜的汤汁,格外鲜嫩。这顿晚餐既有蛋白质,又有维生素,是砾石岛难得的均衡饮食。
晚餐过后,林凡坐在水培架旁,用塑料片记录当天的经历:“砾石岛第八日,获竹鼠,建立体水培系统,升级密封储粮与可移动烤架,挖蛤蜊捕海鱼。丰饶岛的种植与储粮经验,让砾石岛的匮乏不再是绝境,精准利用每一份海洋垃圾,贫瘠之地也能长出鲜菜、存好粮。”
写完日志,他检查了水培系统的水位,确保幼苗夜间不会缺水;又查看了密封罐里的食物,干燥剂没有吸潮结块,状态良好;最后试了试可移动烤架的稳定性,确认能应对夜间可能的微风。
夜幕降临,砾石岛的星空格外清澈,水培架上的幼苗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绿意,密封罐里的食物散发着干燥的香气。林凡躺在窝棚里,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心里满是安稳。他知道,砾石岛的生存依旧充满挑战,或许未来会遇到幼苗枯萎、干燥剂耗尽的困境,但他已经学会了“因地制宜”——用水培破解土壤贫瘠,用双重密封应对潮湿,用可移动烤架适配多变的火源,每一步都带着丰饶岛的经验印记,却又精准适配了砾石岛的生存底色。
明天,他要给水培系统添加新的海藻肥,促进幼苗生长;还要用剩余的pVc管做几个小型水培容器,扩大种植规模;再去潮间带设置更多的蛤蜊陷阱,为食物储备多添一层保障。
窝棚外的风渐渐平息,水培系统的水滴声轻柔悦耳,像是在诉说着生命的韧性。林凡闭上眼睛,梦里没有了对未知的惶恐,只有水培幼苗舒展的叶片和烤架上滋滋作响的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