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 > 第179章 蛛网暗织 山雨欲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海的冬日,来得悄无声息,却又带着浸入骨髓的湿寒。

连绵的阴雨终于暂歇,但天空依旧铅云低垂,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吝啬地洒下几缕惨淡的光,无法驱散城市深处弥漫的冰冷与压抑。

“仙乐门”顶层密室,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勉强维持着一方温暖。

张宗兴站在巨大的上海市区图前,目光凝重的焦点,已从之前血火交锋的帮会据点,转移到了那些标注着银行、商会、报馆乃至私人俱乐部的符号上。

苏婉清坐在一旁,手中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清单,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忧色。

“根据多方信息交叉验证,‘昭和通商’残存渠道,以及几家新近注册、背景模糊的皮包公司,正在通过高于市价的方式,暗中大肆收购粮食、棉花、西药,尤其是奎宁和磺胺这类战时紧俏物资。”

苏婉清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但语速比平时稍快,“收购行为分散、隐蔽,通过多层转手,最终流向都指向日资控制的仓库和运输线路。他们在囤积居奇,也在为可能的封锁或动荡做准备。”

张宗兴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那几个被重点圈出的仓库区,眼神冰冷。

“影佐这是明的不行,要来掐我们的脖子了。一旦市面上基本物资短缺,物价飞涨,人心惶惶,租界当局的压力会倍增,我们维持运作、救治伤员的成本也会急剧上升。甚至可能引发骚乱,给他们可乘之机。”

这已不再是单纯的江湖厮杀,而是升级为了更为阴险、影响也更深远的经济战与民生战。

“还有这个,”苏婉清将另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

“这是我们安插在工部局的一名内线冒死抄录的部分名单摘要。千夜红叶构建的‘软肋’档案,进展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名单上涉及几位颇有声望的银行家、律师,甚至包括两位租界法官的家属……记录了一些不甚光彩的隐私或经济问题。”

张宗兴拿起那份薄薄的、却重逾千钧的纸页,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化名和简要事由,脸色愈发沉峻。这份档案一旦被利用,足以逼迫许多人为虎作伥,或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从内部瓦解抵抗意志。

“好一个‘血樱’,果然毒辣。”他放下名单,声音里带着凛冽的寒意,“双管齐下,一边动摇我们的经济基础,一边腐蚀我们的社会支撑。影佐把她这把刀,用得很到位。”

“我们是否要提醒名单上的人?”苏婉清问道。

“暂时不能。”张宗兴果断摇头,“打草惊蛇,反而会暴露我们的信息来源,也可能让那些被抓住把柄的人,在恐慌之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目前,我们必须装作不知情。”

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街道上熙攘却面带愁容的行人,沉默片刻,道:

“物资方面,让杜先生和司徒先生动用他们的一切渠道,我们也动用‘暗火’的秘密资金,尽可能悄悄地反向收购,尤其是药品,能囤多少囤多少。同时,让我们控制的几家小报,适时发表几篇关于囤积居奇、扰乱市场危害的文章,不必点名,但要引起工部局和公众的警惕,给影佐施加舆论压力。”

“明白。”苏婉清迅速记下,“那‘软肋’档案……”

“档案的存放地点,必须尽快查清。”张宗兴转过身,目光锐利,

“让阿明动用所有能动用的‘钉子’,重点监视千夜红叶及其身边最亲信的几个人。她一定会定期查阅或更新这份档案,找到它,然后……找机会毁掉它,或者,让它为我们所用。”

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打破目前被动局面的关键。

就在这时,密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阿明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兴爷,郭管家那边有进展了!”

“哦?”张宗兴挑眉。

“郭管家凭着以前的记忆和人脉,联系上了一个在伪满财政部当过小吏、后来不堪忍受逃到上海的同乡。那人透露了一个消息,说是伪满那边,最近有一批特殊的‘劳务输出’人员,被安排进了日本人在虹口的一家新成立的‘东亚劳务株式会社’,但这家会社背景很深,几乎不与外界接触。”

“劳务输出?虹口?”张宗兴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不寻常。战时状态下,这种所谓的“劳务输出”往往伴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让郭管家继续跟进,想办法摸清这家‘东亚劳务’的底细,特别是那些‘劳务人员’的真实情况和最终去向。”张宗兴吩咐道。郭管家这些旧部的人脉和视角,果然带来了新的线索。

阿明领命而去。

密室内重归寂静。

张宗兴与苏婉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上海的局势,如同一张越收越紧的蛛网,经济渗透、隐私挟制、神秘劳工……影佐和千夜红叶的手段层出不穷,阴险而致命。

几乎与此同时,

北平顺承王府内,张学良也正面临着一场更为直接和凶险的逼迫。

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的代表,连同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竟公然找上门来,递交了一份所谓的“华北自治方案”,要求张学良及麾下的东北军“顺应民意”,脱离南京政府,成立“华北防共自治政府”,并承诺日本将提供“全面援助”。

书房内,气氛剑拔弩张。张学良面沉如水,看着那份措辞傲慢、充满讹诈意味的文件,放在膝上的手悄然握成了拳。于学忠、王树翰等幕僚站在他身后,脸色同样难看。

“少帅阁下,”土肥原贤二操着流利的中文,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华北局势,已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刻。南京政府无力保护华北,唯有与日本帝国合作,实现共存共荣,才是唯一出路。否则……呵呵,皇军的耐心是有限的。”

赤裸裸的威胁,毫不掩饰。

张学良缓缓抬起头,目光如两道冰锥,直刺土肥原:

“土肥原先生,华北是中国的华北,东北军是中国的军队。我张学良,是中国的军人。让我背叛国家,分裂国土,除非我死!”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土肥原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神变得阴鸷:

“少帅,话不要说得太满。别忘了,您的根基在东北,而东北,如今在谁的手里?三十万东北军弟兄的前途,可都系于您一念之间。”

“不劳费心。”张学良站起身,做出了送客的姿态,“送客!”

待日本人悻悻离去,张学良猛地一拳砸在书案上,震得茶盏乱响。愤怒、屈辱、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然,在他胸中翻腾。

“给南京发报!”他对于学忠下令,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

“将日方今日之狂妄要求,原文呈报!并再次申明我部立场:华北主权,不容交易!东北军将士,唯有守土抗战,别无他途!”

他知道,这份电文发出,与日本人的最后一点转圜余地也将丧失。大战,已不可避免。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灰暗的天空,喃喃自语:

“宗兴,上海滩的风雨,恐怕要比我这北平,来得更早一些了……”

南北两地,阴云密布。

张宗兴在上海的蛛网中寻找破局之机,张学良在华北的悬崖边准备奋力一跃。

山雨,已然欲来,狂风,即将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