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165章 谷雨护苗促分蘖,联村联防固成果,技术传承育新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5章 谷雨护苗促分蘖,联村联防固成果,技术传承育新农

四月初六的谷雨,雁归村的春播地块已铺满浓绿 —— 莜麦苗长到三寸高,叶片舒展;豌豆苗抽出藤蔓,顶着嫩芽,晚秋带着技术小队,蹲在东河地块的田埂上,手里捏着一株缺苗处的新补幼苗,对围拢的联村农技员说:“按陆文斌老爷子制定的《苗期管护规范》,出苗后 10 天要完成查苗补苗,缺苗率超过 5% 的地块必须补种,补苗要选阴天或傍晚,浇足定根水,保证成活率!”

联村苗期管护案 “分区负责、跨村支援” 的原则推进 —— 五村负责东河沿岸 300 亩地块,东河村负责西山脚下 200 亩,北村负责偏远地块 150 亩,每个片区配 2 台改装的 “苗期管护农机”(加装喷药、培土配件)。刘红梅带着两名新收的徒弟,操控着管护农机在莜麦地喷药:“这是陆承泽同志寄来的‘蚜虫专用药剂’,按 1:200 的比例兑水,喷药时要‘一扫而过、不重不漏’,每亩用药液 200 斤,既能杀虫又不伤苗!” 徒弟小张握着操纵杆,紧张得手心冒汗,刘红梅在旁指导:“速度稳着点,喷杆压低到离苗顶一寸,风大时别喷,免得药液飘走浪费!” 老周则带着联村互助队,在缺苗地块 “人工精准补苗”:“机器播得再匀,也有漏播的地方,人工补苗要‘带土移栽、株距一致’,俺们这代人虽然习惯了锄头,但跟着年轻人学机器,也能帮上忙!”

四月中旬,“联村苗期病虫害联防机制” 正式启动 —— 县农技站监测到周边地区出现莜麦 “锈病” 和豌豆 “根腐病”,晚秋当即召开联村联防会议,成立 “联防指挥部”,五村为核心,统一调配药剂、农机和技术力量。“按陆文斌老爷子的‘混合防治法’,锈病用‘波尔多液’,根腐病用‘草木灰 + 石灰’拌土撒根!” 晚秋在会上分发防治手册,“五村出 3 台喷药农机,东河村出 200 斤石灰,北村出 10 名技术骨干,明天一早统一行动,三天内完成所有地块防治!” 陆文斌亲自到各村指导配药:“波尔多液要现配现用,硫酸铜和石灰的比例不能错,不然会灼伤苗叶;草木灰拌土要均匀,每亩撒 30 斤,既能防病又能补肥!” 联防行动结束,全社 9 各村的地块未发现一例病害蔓延,邻村的农技员小李感叹:“以前各村各自为战,病害来了挡不住,现在联村联防,药统一、技术统一,心里踏实多了!”

“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班” 在四月下旬开班 —— 陆文斌担任主讲,每周两节课,内容涵盖苗期管护、农机维保、病虫害识别,来自 9 各村的 50 名青年农民报名参加。“大家看这株莜麦,叶片上有黄斑,这是缺氮症,要追腐熟豆饼肥,不能施速效氮肥,不然会旺长倒伏!” 陆文斌拿着病苗样本,在黑板上画症状图,“还有这台管护农机,喷药后要及时清洗喷杆,不然药剂残留会腐蚀部件,下次用就堵了!” 刘红梅作为实操教练,带着学员们在农机站拆解、组装喷药配件:“这是喷头的过滤网,每次用完要拆下来洗,不然杂质会堵喷头;传动部位要每周上一次油,记住‘少而匀’,别多了沾灰!” 学员小张在笔记本上记满了口诀:“看叶辨病症,配药按比例,农机勤保养,管护保丰收!” 培训结束后,每个村都有了 3-5 名 “懂技术、会操作” 的新型农民,为县域农耕现代化储备了人才。

苏老实带着监督小组,开展 “苗期物资使用专项监督”—— 重点核查药剂、化肥、草木灰的分配与使用情况,拿着联村物资台账逐村核对:“东河村领了 100 斤波尔多液原料,按每亩 2 斤算,正好够 50 亩地用,台账签字齐全;北村领了 50 斤化肥,追施在 25 亩缺肥地块,有施肥记录和监督员签字,账实相符!” 在西河村,发现有农户私藏了 5 斤石灰,想留着自家修院墙,苏老实当场制止:“这石灰是联村统一调配的防病物资,私用会导致集体地块防病物资短缺,按《监督细则》,扣 3 分工分,补领 5 斤石灰归队!” 他还在各村推广 “物资使用公示栏”,每天更新物资领用、消耗、库存情况:“让每一斤药、每一斤肥都用在明处,谁也不能搞特殊!”

困难户的 “苗期兜底管护”,让春播成果不遗漏一户 —— 李婶家的半亩豌豆地缺苗严重,老周带着互助队,用 “营养钵育苗” 的方法补苗:“先在营养钵里育好苗,再移栽到地里,成活率比直接播种子高 80%,俺们帮你浇定根水、撒草木灰,保证苗能跟上长势!” 流民户老王家的莜麦地长势偏弱,苏老实带着人,用联村调配的豆饼肥帮他追施:“这肥是腐熟的,温和不烧苗,每亩撒 20 斤,过十天你再看,苗就壮了!” 陆承泽特意给困难户地块配备了 “小型精准管护农机”,体积小、操作简单,刘红梅手把手教老王使用:“这机器能精准喷药、撒肥,你家地少,用着方便,以后管护自己就能来!” 老王握着农机操纵杆,笑着说:“以前种地靠求人,现在有技术、有机器,俺也能当‘技术农民’了!”

五月初五,陆承泽的 “苗期管护远程支援书信” 寄到了 —— 信里附了张 “莜麦分蘖期管护示意图”,写着:“莜麦分蘖期要控制浇水,土壤见干再浇,每亩浇 150 斤,促进根系下扎;豌豆抽蔓期要及时搭架,用竹竿或麦秸,每株绑一根,避免藤蔓趴在地上烂荚。另外,我帮公社申请了‘苗期生长调节剂’,下个月就能到,能促进分蘖、壮苗防倒!” 信里还提到:“北京农机所正在研发‘小型除草农机’,适合苗期精细除草,明年就能推广,到时候咱们的苗期管护就更省力了!” 晚秋把示意图贴在技术流动站,组织技术骨干学习:“按承泽同志说的,下周开始给莜麦控水,豌豆地搭架,不能耽误分蘖和抽蔓!” 陆文斌补充道:“搭架要趁晴天,绑得松紧适度,既固定藤蔓又不勒伤茎秆,让学员们带着村民一起干!”

五月中旬的傍晚,苗期管护阶段性收官 ——9 各村的地块麦苗长势均匀,莜麦分蘖数达每株 3-4 个,豌豆藤蔓已搭上支架,绿油油的一片;技术培训班的学员们在地里独立完成喷药、追肥,农机站的管护农机保养得干干净净,配件摆放整齐;技术流动站的墙上,《联村苗期管护完成情况表》《物资使用监督记录》《困难户帮扶台账》整齐排列,每一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晚秋、陆文斌、老周、苏老实、刘红梅坐在田埂上,看着随风摇曳的麦苗,脸上满是欣慰。

陆文斌捋着胡须说:“苗期是基础,基础打牢了,后续花期、灌浆期就顺了,这些年轻学员学得快、用得好,县域农耕现代化有希望了!” 刘红梅拿着学员们的实操考核表:“50 名学员全部合格,以后各村的苗期管护不用再靠外援,自己就能搞定!” 晚风里,麦苗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农户们在地里查看苗情,学员们在农机站讨论问题,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远处的联村农机调度站灯光亮着,一幅 “联村协作护苗壮,技术扎根育新农” 的画卷,在县域大地上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