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 > 第316章 重建白云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类与蛮族彻底和谈了,蛮族大长老屈辱地答应了陈承安提出的各种条件。但蛮族没有退回大山深处,因为成年的蛮族不仅是战士,还是最优秀的猎手。

陈承安开出高价,让蛮族去深山狩猎。曾经的兽肉是白云城的一项支柱产业,随着陈家撤出白云城,这一产业便混乱纷呈。而白云城沦陷之后,白云城兽肉这桩买卖就彻底消失。

如今陈承安需要大量的资金来重建白云城,而白云城兽肉是最受欢迎的白云城产出之一。

所以陈承安用了蛮族那些现成的战士去狩猎,既能避免他们在这里随时可能出现混乱,又让双方合作走出了第一步。

而白云要塞内部,白云城的建设工作也已然有条不紊地展开。依旧是顾博和苏浅雪俩人坐镇,建设白云城的样貌一日日改进。白云城的重建,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狂想曲,而陈承安,便是那位既急躁又乐观的指挥家。

蛮族大长老在合约上按下血色手印时,满眼屈辱。此时的他绝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成为陈承安最狂热的拥趸之一,逢人便拍着胸脯,唾沫横飞地吹嘘自己当年是如何慧眼如炬,带领全族抱上了陈少这条“金大腿”。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当下,解决了蛮族这部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陈承安便将全部精力投注到了白云城的重建上。昔日巍峨的城墙如今残破不堪,焦土之上,唯有风声呜咽。但陈承安眼中看到的,绝非一片废墟,而是一张等待挥毫泼墨的绝佳画卷。

“快!再快一点!”成了他每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如同一个上了发条的陀螺,穿梭在忙碌的工地上,衣袍沾满了尘土也浑然不觉。

顾博与苏浅雪坐镇中枢,一个统筹全局,调度物资如臂使指;一个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建设图纸在他们的主持下日夜修改,白云城的骨架一日日挺立起来,新的规划比旧城更加合理、坚固,甚至还预留了未来扩张的空间。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重建最大的难题,赫然摆在了面前——缺人,极度缺人!

工匠、劳力、修士、甚至只是来此定居开垦的普通百姓……白云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干渴的海绵,迫切需要吸纳一切水分。

陈承安岂是坐以待毙之人?为了“骗”人来,这位陈大少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脸皮厚度与乐观精神同步飙升。

他首先盯上了周边区域滞销的奴隶。几乎是雷厉风行,他派出手下,带着真金白银,以“建设新白云城,表现优异者可脱奴籍”的条件,将附近几个大市场的奴隶几乎采购一空。管你是身强力壮的苦力,还是略通手艺的匠人,甚至是识文断字的落魄文人,只要喘气的,他都要。手下人对此颇有微词,觉得有失身份,陈承安却浑不在意地摆手:“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管他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先把人弄来再说,来了就是我白云城的人!”

对待自由民,他的手段就更加“花样百出”了。

一队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流民,原本打算去更繁华的南方碰碰运气,路过白云城地界时,被陈承安的人“客气”地拦下了。看着面黄肌瘦、拖家带口的难民们警惕的眼神,陈承安亲自出马,他跳上一块大石头,脸上挂着极具欺骗性的、和煦如春风的笑容:

“乡亲们!别急着走啊!看看我们白云城,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来了就是自己人!”他大手一挥,“现在加入,立刻发放安家物资:囊饼管够!肉干三天一份!鸡蛋每天一个!铜钱当场结算,绝无拖欠!”

难民们将信将疑。陈承安二话不说,直接让人抬出热腾腾的囊饼、香喷喷的肉干和一堆亮闪闪的铜钱。“来来来,先吃着,拿着!不算你们钱,就当交个朋友!觉得我们这儿还行,就留下干!觉得不行,吃完拿着钱再走也不迟嘛!”

这等“糖衣炮弹”之下,几乎没有多少人能扛得住。吃着香喷喷的食物,摸着实实在在的铜钱,再看看陈承安那“真诚”(至少看起来是)的眼神,大多数难民想着“反正哪里都是挣扎求存,这里至少能吃顿饱饭”,便半推半就地留了下来。陈承安背着手,看着逐渐充盈起来的人口登记册,笑得像只偷腥的猫。

这还只是开胃小菜。然后陈承安开启了传销的那种气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烂坠。一步一步地忽悠着那些难民跟着他的脚步一点一点地向着白云城而去。

等到那些人发现不对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区域,再想回去,没有吃食肯定是回不去了,于是陈大少喊来了一群兵丁,架着马车将这些难民全部运回白云城,投入到了白云城的重建工作当中去了。而白云城对待百姓的优厚待遇让这些人慢慢地产生了归属感,彻底在白云城安身立命。

陈承安发动暗部的力量,让暗部成员以及陈家的镖局四处散播消息,白云城建设需要大量人手,如果在当地生活失去了希望之人,可以迁移去白云城,如今白云城是安国王的封地,安国王就在白云城坐镇,蛮族已经退兵,白云城安全得紧。于是,一如当年寒冥关那般,无数被土豪乡绅鱼肉过的百姓纷纷逃离,举家迁往白云城而去。

他派人去各地散播消息:“白云城发现上古灵脉,灵气充沛,修炼一日千里!”吸引了不少渴望突破的低阶修士前来,来了之后发现灵气虽有,但远没到“一日千里”的程度,正欲理论,陈承安又立刻奉上优厚的客卿待遇和承诺未来优先分配洞府,硬是靠着画大饼和实在的资源把大部分人留了下来。

他还“诓”来了一群擅长水利的工匠,方法是声称白云城外的河流有“蛟龙作祟”,需要能工巧匠修筑镇龙渠。工匠们兴致勃勃而来,准备大展身手对付“蛟龙”,结果发现只是普通的河道疏浚和水利设施建设。面对工匠们的哭笑不得,陈承安亲自敬酒赔罪,然后晓之以理(高额工钱)动之以情(重建家园的伟大意义),顺利将这批专业人才纳入麾下。

他甚至打起了过往商队的主意,以“提供超低价优质铺面、未来税收减免”为诱饵,忽悠了几个颇有实力的商队决定在此设立分号,提前为白云城未来的商业繁荣打下基础。

于是,在陈承安这种“连蒙带骗”、“坑蒙拐骗”(他自己美其名曰“战略性人才引进”)的积极操作下,白云城的人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工地上不再冷清,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号子声、甚至还有被“骗”来的人们发现自己待遇确实不错后,发自内心的笑声,交织在一起,驱散了往日的死寂。

陈承安站在初具雏形的城墙上,望着下方忙碌而充满生机的人群,尽管眼中带着连日操劳的血丝,嘴角却咧得老高。他拍了拍身旁顾博的肩膀,乐观地说道:“老顾,你看!我就说嘛,办法总比困难多!等咱们把白云城建设得比过去还繁华,看谁还敢说我是‘诓’他们来的!我这是在给他们一个光明的前途!”

顾博看着陈大少那混合着疲惫、得意与无限憧憬的神情,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也忍不住微微上扬。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以及他的小伙伴们已经彻底认可了陈承安,心甘情愿地愿意跟着陈承安。

不过陈承安四处拉人的事情还是惹得一些人不满,毕竟无论在哪个世界,人才是社会生产力的最终主导,即便是后世发达无比的机械文明,那也是得要为人服务。

朝堂之上,无数奏折纷纷弹劾陈承安。

小皇帝子羽正好借题发挥,勉为其难地先是与群臣虚与委蛇,最后无奈地答应了臣子的请命,要严惩陈承安。既然要打压陈承安,他先是安排一名太监前去白云城申斥了陈承安一番,然后准备拟旨,要将白云城收回,将白云城外面的十万大山靠近白云城的那一片区域重新封给陈承安。

朝堂之上的风波,如同无形的涟漪,很快便传到了白云城。太监尖利的申斥声在尚未完全竣工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宫廷特有的刻薄与寒意。陈承安跪听圣谕,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在那太监念到“肆意妄为,搅乱地方,其心可诛”时,嘴角几不可察地撇了一下。

消息传到后方正在统筹物资的顾博耳中,他只是淡淡一笑,对担忧的苏浅雪道:“无妨,少主自有计较。这世上,还没人能从他手里抢走他护着的东西。”这份笃定,源于多年并肩形成的绝对信任。

而远在京都的皇宫深处,年轻的皇帝子羽正为即将下达的最终旨意而暗自得意。他仿佛已经看到陈承安接到圣旨时那错愕、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表情。将白云城收回,只封给那片贫瘠的十万大山边缘地带,这不仅是打压,更是羞辱。

然而,就在玉玺即将盖下的前一刻,一个他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御书房外。

来人并未通传,只是缓步而入。他身着简单的玄色常服,身形挺拔,面容虽已染上风霜,但那双眼睛却深邃如渊,带着洞悉世事的平和与久居上位的威严。正是退位多年,潜心修道的太上皇——帝辛。

“孙儿见过皇祖父。”子羽心中一凛,连忙起身行礼,心中却涌起不好的预感。帝辛早已不过问俗务,今日突然前来,所为何事,不言而喻。

帝辛摆了摆手,目光扫过御案上那卷明黄的圣旨,语气平淡无波:“听说,你要收了陈家的白云城?”

子羽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有理:“回皇祖父,陈承安目无王法,四处强掳人口,引得周边州府怨声载道,长此以往,恐生祸乱。孙儿此举,也是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略施惩戒,以儆效尤。”

“惩戒?以儆效尤?”帝辛轻轻重复了一遍,嘴角泛起一丝意味难明的笑意,“羽儿,你可知,蛮族的实力你从皇家记载的典籍上已经知晓了,燕北归夫妇镇守的白云城被摧枯拉朽一般攻破,你也不是不知,蛮族的实力恐怖如斯,如今不仅心甘情愿地罢兵,而且这几个月时间 里,原本一脸不甘的蛮族大长老如今逢人便夸自己投靠陈少是多么英明?”

子羽一怔,不明所以。

帝辛继续道:“你可知,万年来令我人族边境不宁的蛮族之患,是被谁一举击溃,甚至化敌为‘工’的?”

“你可知,他陈承安讲道之时,台下坐着的,有多少是隐世不出的老怪物?他那不是讲道,是在无声地展示肌肉,是在告诉所有人,他有能力掀桌子,但他选择了坐下来守护一些东西。”

帝辛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在子羽心上:“他若真有心权势,你以为,你现在还能安稳地坐在这龙椅之上,对他颐指气使?”

子羽脸色微变,强辩道:“皇祖父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他陈承安再强,也不过是一介布衣,难道还敢造反不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王土?”帝辛打断了他,眼神陡然变得锐利,“羽儿,你忘了为君者,最重要的不是掌控天下每一寸土地,而是让这天下民心安稳,社稷安康!陈承安无心权势,却有心为民。他重建白云城,吸纳流民,安定边疆,做的哪一桩、哪一件,不是在替你稳固这万里江山?你如今却要因几句无关痛痒的弹劾,自断臂膀,去寒了真正做事人的心?”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白云城的方向,语气带着一丝感慨:“我与他相交多年,深知其能,更敬其品。他将蛮族战力转化为猎手,解决隐患的同时充实府库;他‘坑蒙拐骗’来的那些人,哪个不是给了他活路,便死心塌地?这便是他的本事,也是他的胸怀。你处处针对于他,不过是因他超然物外,不受你掌控,让你这皇帝觉得面上无光罢了。”

帝辛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盯着子羽:“收起你那套帝王心术,对付真正的栋梁,唯有以诚相待。这份旨意,不许发。白云城,让他去折腾。非但不能收回来,朝廷还应下旨嘉奖其平定蛮族、重建边城之功,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才是帝王应有的格局!”

面对祖父罕见的严厉,子羽低下了头,掩去眸中一闪而逝的不甘,恭顺地应道:“皇祖父教训的是,孙儿……明白了。是孙儿考虑不周,险些铸成大错。这旨意,孙儿这便毁了。”

他当着帝辛的面,将那道圣旨投入了一旁的香炉,看着明黄的绢帛被火舌吞噬,化为灰烬。

帝辛看着孙子“恭顺”的模样,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他如何看不出子羽的口是心非?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格局太小,心思太重,被权力蒙蔽了双眼。

“你好自为之。”帝辛留下这句话,便转身离去,玄色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

御书房内,子羽缓缓直起身,看着香炉中的余烬,眼神冰冷。他低声自语,仿佛在说服自己:“皇祖父,你老了,也太高看那陈承安了……朕是天子,这天下,没有朕动不得的人。明的不行,总有别的法子。咱们……走着瞧。”

一场由太上皇强行压下的风波暂时平息,但深埋于年轻帝王心中的猜忌与敌意,却如同暗流,在平静的表象下,更加汹涌地流淌起来。而远在白云城的陈承安,似乎对此浑然未觉,依旧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他的重建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