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韵微光特殊儿童非遗康复中心”运营半年后,一场特殊的“成长分享会”在中心的庭院里举行。阳光透过“幸福树”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围坐在草坪上,脸上满是期待与欣慰。这半年来,孩子们在非遗学习与康复训练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被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分享会上,家长们纷纷走上前,讲述孩子的变化,表达对陈曦四人及中心全体教职工的感激之情,让庭院里满是温暖与感动。
安安妈妈:从沉默到开口,感谢你们唤醒了我的孩子
安安妈妈牵着安安的手,眼眶微红地走上前。半年前,安安还是一个沉默寡言、拒绝与人交流的自闭症女孩,每天只抱着毛绒小熊,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为了让安安开口说话,安安妈妈带着她跑遍了各大医院和康复中心,尝试了各种方法,却收效甚微。“那时候,我每天都活在焦虑和绝望中,甚至不敢想象安安的未来。”安安妈妈的声音带着哽咽。
直到半年前,安安加入了“特殊儿童非遗帮扶计划”,进入了“绿韵微光特殊儿童非遗康复中心”。“刚来时,安安还是老样子,不说话、不互动,把自己封闭在小小的世界里。是陈曦老师,每天耐心地陪着她,和她说话、给她讲故事,从不强迫她回应。”安安妈妈回忆道,“有一次我来接安安,看到陈曦老师正陪着安安在感官花园里,轻声地给她介绍各种花草,安安虽然没有回应,但眼神却跟着陈曦老师的手指移动。那一刻,我看到了希望。”
让安安妈妈惊喜的是,三个月后的一天,她接到了陈曦的电话,电话里传来安安稚嫩的声音:“妈妈,我今天绣了一朵小花。”“听到孩子开口说话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哭了好久,那是我五年来最幸福的时刻。”安安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的安安,不仅愿意与人交流,还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她会主动和妈妈分享在中心的趣事,会给妈妈展示自己的羌绣作品,还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昨天晚上,安安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爱你。’”安安妈妈哽咽着说,“这句话,我等了整整五年。谢谢陈曦老师,谢谢中心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用耐心和爱心,唤醒了我的孩子,让她走出了封闭的世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安安拉着妈妈的衣角,小声说道:“妈妈,我喜欢陈曦姐姐,喜欢羌绣,喜欢中心的小朋友。”说完,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羌绣挂件,递给陈曦:“陈曦姐姐,这是我给你绣的,谢谢你陪我说话。”陈曦接过挂件,紧紧抱住安安,眼眶也湿润了:“安安真棒,姐姐也喜欢你。”
小宇妈妈:从自卑到自信,谢谢你们给了孩子重生的机会
小宇妈妈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小宇,慢慢走上前。小宇是一名脑瘫患儿,右手协调能力不佳,走路也不稳,说话还口齿不清。因为身体的缺陷,小宇从小就很自卑,不敢与人交流,甚至不愿意出门。“每次看到别的孩子在外面玩耍,小宇都只能远远地看着,眼神里满是羡慕。我知道,他心里很想和大家一起玩,但又害怕被嘲笑。”小宇妈妈的声音里满是心疼。
进入中心后,苏医生为小宇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将羌绣学习与康复训练结合起来。“苏医生真的很专业,她根据小宇的情况,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每天,苏医生都会耐心地陪着小宇进行康复训练,教他正确的发力方式,还会和他一起玩抛接球游戏,训练他的手部协调能力。”小宇妈妈说道,“林砚舟老师则教小宇羌绣,因为小宇的右手不方便,林老师就教他用左手为主、右手辅助的方式刺绣,还特意为他改良了绣具。”
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小宇的进步越来越明显。他的右手协调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不仅能熟练地进行羌绣创作,还能自己吃饭、穿衣;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进步了不少,虽然说话还有些口齿不清,但已经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小宇变得自信了,不再害怕与人交流,还主动结交了很多朋友。
“上个月,小宇的羌绣作品在公益展览中获得了奖项。当他站在领奖台上,自信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小宇妈妈的脸上满是骄傲,“以前,我总担心小宇以后无法独立生活,现在我完全不担心了。他不仅学会了一技之长,还变得自信、开朗,这都是中心的老师们给予他的。谢谢苏医生,谢谢林老师,谢谢你们给了我的孩子重生的机会。”
小宇抬起头,看着苏医生和林砚舟,大声说道:“苏医生,林老师,谢谢你们!我以后想成为一名羌绣传承人,把羌绣手艺发扬光大。”苏医生和林砚舟相视一笑,摸了摸小宇的头:“小宇,你一定可以的!我们会一直支持你。”
乐乐妈妈:从孤僻到合群,感谢你们让孩子感受到了温暖
乐乐妈妈牵着乐乐的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乐乐是一名自闭症男孩,以前总是独来独往,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对周围的一切都缺乏兴趣。“乐乐以前很孤僻,每天都只是重复地摆弄着积木,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也不愿意出门。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法让他融入集体。”乐乐妈妈说道。
进入中心后,沈亦舟老师发现乐乐对竹编很感兴趣,便耐心地教他竹编技艺。“沈老师真的很有耐心,他根据乐乐的特点,设计了简单易学的竹编项目,手把手地教乐乐编织。每次乐乐完成一个作品,沈老师都会及时给予表扬,让他充满成就感。”乐乐妈妈回忆道,“陈曦老师则经常带着乐乐参加集体活动,鼓励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
在老师们的陪伴和引导下,乐乐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孤僻,开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还主动担任了竹编小组的“小老师”,帮助其他小朋友学习竹编技巧。“有一次,我来接乐乐,看到他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编织一棵巨大的‘幸福树’,他们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很认真。乐乐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和小朋友们玩得这么开心。”乐乐妈妈的声音里满是感动。
如今的乐乐,不仅变得合群了,还变得很有责任心。他每天都会主动整理竹编工具,帮助老师照顾其他小朋友。“昨天,乐乐还告诉我,他想和小朋友们一起举办一个竹编作品义卖活动,为中心筹集资金。”乐乐妈妈笑着说,“谢谢沈老师,谢谢陈曦老师,谢谢中心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用温暖和爱心,让我的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学会了与人相处,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乐乐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熊,递给沈亦舟:“沈老师,这是我给你编的,谢谢你教我竹编。”沈亦舟接过小熊,感动地说:“乐乐,谢谢你!这个小熊真可爱,老师很喜欢。”
朵朵妈妈:从自卑到自信,感谢你们让孩子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朵朵妈妈抱着朵朵,激动地说道:“朵朵以前因为智力障碍,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她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愿意说话,每天都很沉默。”为了让朵朵自信起来,朵朵妈妈尝试了很多方法,却都没有效果。
进入中心后,老师们发现朵朵虽然理解能力有限,但动手积极性高,喜欢剪纸和粘贴类活动。“林老师和陈老师根据朵朵的特点,为她设计了简单的剪纸和竹编粘贴项目,让她在创作中感受乐趣,获得成就感。”朵朵妈妈说道,“每次朵朵完成一个作品,老师们都会在中心的展示区展示她的作品,让她感受到被认可和尊重。”
在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朵朵渐渐变得自信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开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还主动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上个月,朵朵的剪纸作品被收录到《特殊儿童非遗作品集》中,当她拿到作品集时,开心得跳了起来,还大声说:‘我也能成为艺术家!’”朵朵妈妈的脸上满是骄傲,“谢谢林老师,谢谢陈老师,谢谢中心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让我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变得自信、开朗,让她知道自己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优秀。”
朵朵举起自己的剪纸作品,大声说道:“我喜欢剪纸!我以后想成为一名剪纸艺术家,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老师们纷纷为朵朵鼓掌,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梦想。
家长代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谢
家长代表王女士走上前,代表所有家长向陈曦四人及中心全体教职工表达感谢。“半年前,我们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心中满是忐忑和不安。我们不知道孩子在这里能不能得到好的照顾,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有所进步。”王女士说道,“但是,半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巨大变化:他们变得自信了、开朗了,学会了一技之长,还结交了很多朋友。这些变化,离不开陈曦老师、苏医生、林老师、沈老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中心全体教职工的耐心和爱心。”
王女士从包里拿出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爱心呵护特殊儿童,非遗康复点亮希望”十六个大字。“这面锦旗,代表着我们所有家长的心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谢。谢谢你们,为孩子们打造了这么好的成长环境;谢谢你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孩子们康复成长;谢谢你们,用耐心和爱心,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
王女士的话音刚落,庭院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家长们纷纷走上前,与陈曦四人及中心教职工握手、拥抱,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有的家长还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有自家种的蔬菜、自制的点心,还有孩子们的非遗作品。
陈曦看着眼前的家长们,心中满是感动。“谢谢各位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孩子们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动力。”陈曦说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和支持。未来,我们会继续坚守公益初心,不断完善中心的设施和服务,用更专业的知识和更贴心的陪伴,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让他们在非遗的光芒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夕阳西下,孩子们在庭院里玩耍嬉戏,家长们和老师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孩子们的成长与未来。这场“成长分享会”,在满满的感激与温暖中落下帷幕。家长们的感激,是对陈曦四人及中心全体教职工最大的肯定与鼓励。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家长们的信任与支持,有孩子们的努力与坚持,有团队的坚守与付出,就一定能让这些特殊的“星星”们,在爱的陪伴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一生圆满的故事在温暖与守护中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