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 > 第253章 大哥,你还记得火锅味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3章 大哥,你还记得火锅味吗?

晨雾尚未完全散去,南门工坊内的巨大熔炉却已红得发烫,灼热的气浪将工匠们粗布衣衫下的汗水蒸腾成一片白汽。

为首的老钟,那位满手老茧的工坊主,正亲自掌着长柄铁钳,将最后一块写满怨言的木牌残片投入炉火之中。

木片触及铁水,瞬间化为一缕青烟,连同那截取自“心言钟”的断舌,一同在翻滚的赤色洪流中消融。

炉火猛地一亮,将老钟脸上深刻如刀刻的皱纹照得纤毫毕现。

他死死盯着炉内,仿佛要将自己的魂也一并锻进去。

半晌,他头也不回,嘶哑地问向身旁一个满脸炭灰的年轻学徒:“喂,小子,你说……咱们的王,到底叫个啥名儿?”

那少年正卖力地拉着风箱,闻言一愣,茫然地摇了摇头:“师父,王……不就叫王吗?还能叫啥?”

老钟握着铁钳的手微微一颤,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怔怔地重复着,声音轻得像梦呓:“是啊……就叫王啊。”他缓缓松开铁钳,任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名字烧了,连同那些木牌一起烧了,可王说过的话,许下的诺言,却像这炉火一般,烙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名字没了,可话还在……”他喃喃自语,眼中竟泛起一丝湿润的泪光。

他猛地转身,抄起靠在墙角的最后一把大锻锤,用尽全身力气,将其狠狠砸进了熔炉。

“轰!”

火光冲天而起,金色的铁水泼溅四射,宛如一场盛大的典仪。

在那沸腾的光与热之中,一顶崭新王冕的轮廓,正缓缓凝结成型。

与此同时,王宫深处,阿言正端坐于铜镜前。

侍女为她细细梳理着长发,可镜中,依旧映不出她的面容,只有一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眸,仿佛藏着万千星辰。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颈间那枚温润的玉佩,那是刘忙还在时,亲手为她挂上的。

玉佩的凉意透过指尖,让她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

“民声使大人,”身后的侍女轻声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好奇与敬畏,“您……您见过王的真实容貌吗?”

阿言的动作停顿了一下,她摇了摇头。

她抬起手,用早已熟练的手语比划着,每一个动作都清晰而有力:“我不看脸。我只听见,他为我们说话的声音。”

她并不知道,就在昨夜那场焚名大火之后,连她自己记忆深处那个名为“刘备”的、带着温和笑意的面容,也已如青烟般悄然散去。

她所能记起的,只剩下那夜响彻全城的钟声,那碗在寒风中递到她手心、热气腾腾的火锅,以及那句让她泪流满面、重获新生的承诺——“你们,也能说话。”

城南的民居里,小椒把头深深埋在母亲的怀里,小小的肩膀一抽一抽,哭得满脸通红,声音都沙哑了:“娘!大哥没了!他再也不回来了!他变成天上的风了!”

母亲温柔地轻拍着他的后背,眼中满是怜爱与一丝复杂的慰藉:“傻孩子,别哭。王不是没了,他只是在昨夜焚名立誓,成了更大、更了不起的人。他要守护我们所有人,所以不能只做你一个人的大哥了。”

“可我不要他做什么了不起的人!”小椒的哭声更大了,带着孩子气的固执,“我就想他回来……回来陪我们吃火锅……他还答应过,要教我怎么调最好吃的汤底的!”

他稚嫩的心灵无法理解这宏大的牺牲。

他更不知道,那句清晰的“答应”,因为主公已入“无法虚言”之境,早已从他的记忆中变得模糊不清。

他只恍惚记得,在那个很冷很冷的夜晚,有一个高大的身影笑着蹲在他面前,递给他一碗滚烫滚烫的红汤,用温暖得像火一样的声音对他说:“小椒,辣才够味。”那味道,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刘忙独自一人走在清晨的街道上,最终停在了昔日那个火锅摊的遗址前。

砖石垒砌的灶台早已冰冷,几口大锅倒扣在一旁,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一切都物是人非。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着冰冷的灶台,喉头滚动,想说一句“我回来了”,却发现这两个字无论如何也无法说出口。

他已无法定义“回来”,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从未真正“离开”过这座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

沉默了许久,他缓缓蹲下身,用手指蘸起地上的灰烬,在粗糙的灶台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几个字:辣要重,心要热。

就在最后一个“热”字落笔的刹那,奇迹发生了。

早已熄灭多日的灶膛深处,那几块残存的木炭,竟毫无征兆地微微亮起,透出一抹微弱却坚定的暗红色,仿佛有不灭的余温,回应着他的心意。

与此同时,城中最高处,诸葛亮所立的观星台上,那架精密复杂的观星仪指针,开始轻微地颤动起来。

无数道肉眼看不见的气流,正从城中千家万户的屋檐下升起,那是最纯粹的民声低语,汇聚成溪流,最终不约而同地,流向城南那座冰冷的旧灶台。

诸葛亮手持羽扇,立于高台之上,眉头紧锁。

他身前的观星仪铜盘上,不仅映照着象征鼎火国运的轨迹,更有一圈圈不断扩散的涟漪,代表着民声的波动。

他忽然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昨夜,他耗费心神推演天机时,主公的身影在卦象中尚且能辨认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可到了今晨,那身影却彻底散去,变成了雾中观花,水中望月,无论他如何推算,都无法窥其分毫。

他心中一沉,低声问向身旁手捧祭文的伏德:“祭官,你可还记得,主公左边眉梢上,那道浅浅的疤痕?”

伏德闻言一怔,努力地回想着,脸上露出困惑至极的表情:“丞相这么一说……好像……好像是有的?可仔细一想,又好像……从来没有过。”

两人猛地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瞳孔中看到了难以言喻的震动。

一个可怕的念头同时浮现在他们心头——关于那个“人”的记忆,正在从他们脑海中被一点点剥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无比清晰、无比宏大,却又无比陌生的“王”的存在感。

归宫的路上,刘忙经过了新建的民声廊。

廊下挂满了新的木牌,取代了那些被投入熔炉的旧怨。

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其中一块上。

那上面用朴拙的字迹写着:“王不说谎了,可我们,比以前更信他了。”

他心中一动,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去触摸那块写满信任的木牌。

然而,他的指尖却毫无阻碍地穿过了木牌,仿佛那只是一道虚影。

他的手,不知何时,已经变得近乎透明。

刘忙收回手,看着自己半透明的指尖,发出了一声苦涩的低笑。

他轻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风能听见:“原来……我不在了,反而……无处不在。”

一阵晨风吹过,满廊的木牌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像是在回应他的低语。

就在这时,只有他能看见的系统界面悄然浮现于眼前,一行冰冷的文字亮起:

【“无我之境”状态稳定中。警告:若按原计划举行“天命加冕”大典,与天命产生直接共鸣,您仍将彻底失去发声能力。】

他抬起头,望向南门的方向,那里,象征王权的新冕应该已经锻造完成。

他的目光平静而深远,轻声道:“那就……不加冕了。”

话音落下,他身上那件象征着凡人身份的玄色袍服,在晨光中猎猎作响,而他的身影,似乎又淡去了一分。

日落西山,最后一缕霞光隐没于地平线之下。

白日的喧嚣渐渐沉寂,整座城市开始笼罩在一片奇异的静谧之中。

然而,这并非一日将尽的疲惫,而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屏息。

南门广场周围的屋檐下,不知何时,悄然亮起了一盏又一盏灯笼,那光芒驱散了暮色,却也投下了更深的阴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与期待,仿佛全城的人都在等待着什么。

高台之上,诸葛亮手握羽扇,凭栏远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股汇聚于旧火锅摊的民心洪流,正在悄然改变方向,缓缓朝着南门广场汇集而去。

一场前所未有的仪式,即将在那里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