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越79在东北打猎人生 > 第102章 未雨绸缪 静待风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省“传统工艺振兴与发展协会”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青山公司内部漾开层层涟漪。李卫国深知,这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跻身此协会,意味着品牌公信力、政策扶持力度乃至行业话语权的巨大提升;然而,省级平台必然群雄环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背后更可能牵动各方利益的重新洗牌。

会议结束后,他没有片刻停歇,立刻投入到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吃透上情,找准定位。

他让陈总经理通过县里和地区的关系,尽可能搜集关于这个筹建中协会的更多信息——发起单位、主要倡导者、拟定的章程草案、以及对会员企业的潜在要求和扶持政策。同时,他再次仔细研读苏晚晴的来信,试图从字里行间解读出更深的意味。“各方力量关注所在”,这暗示协会的组建并非单纯的行业行为,其背后可能有更高层次的产业发展规划,也可能成为不同派系、不同理念角力的舞台。青山公司作为新兴的、带有鲜明“个体+集体+外资”混合色彩的典型,既可能因其独特性而受到青睐,也可能因此成为某些保守势力攻击的靶子。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也要准备好应对可能的质疑。”李卫国在随后的小范围核心团队会议上定下基调,“我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根植于传统的独特工艺,是被国际高端市场验证过的产品质量,是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社会效益。汇报材料就要围绕这三点做文章,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接下来的日子,青山公司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各个部门都围绕着“协会入围”这个目标高速运转。

技术研发中心成了最忙碌的地方。为了达到杜兰德手工坊要求的“丝绸触感”,李小红带领技术小组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张老爷子翻出了压箱底的古籍和笔记,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植物配方。他们一遍遍地试验,调整熬制温度、浸泡时间、手工打磨的力度……失败了,就总结教训;稍有进展,便记录数据,精益求精。李卫国每天都要到实验室了解进度,给年轻人鼓劲,也向张老爷子请教。他看到李小红眼底的青黑,却更看到她眼中不服输的光。

生产车间,李建国狠抓的质量管理和劳动竞赛初见成效。工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仅生产效率稳步提升,成品率也再创新高。何森经理在严格推行标准化作业的同时,也开始学着用更柔和的方式与工人沟通,甚至学会了几个蹩脚的中文玩笑,车间里的气氛不再那么紧绷。

市场部在小张的带领下,将与国际客户,尤其是与杜兰德手工坊的合作案例,整理成图文并茂的册子。那些充满赞誉的英文、法文反馈信件,被小心地翻译、装裱,成为青山公司实力最直观的证明。同时,国内市场的开拓也没有放松,那款山形钥匙扣根据反馈再次微调了设计,变得更加小巧精致,首批试销的几千个在省城百货大楼很快售罄。

与此同时,李卫国着手梳理公司的“软实力”。他亲自操刀,撰写了一份《青山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详细记述了公司从李家沟这个贫困山村起步,如何通过传承和创新植物鞣制工艺,带动周边猎户、药农增收,解决农村青年就业,以及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故事。报告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一个个鲜活的姓名和具体的数据,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真挚的情感。

他还做了一件看似与协会无关,却极具远见的事情——正式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青山”品牌在全品类商品上的商标注册申请,并启动了“植物鞣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准备工作。他要将公司的核心资产,在法律和文化层面都筑牢围墙。

就在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时,陈总经理从地区带回来一个确切消息:省协会筹备组将在一个月后下来进行初步调研摸底,调研对象包括青山公司在内的五家本地区候选企业。

消息传来,压力骤增。

“五选二,或者五选三。”陈总经理面色凝重,“竞争很激烈。另外四家,有的是国营老厂,底蕴深厚;有的在省城,地理位置优越、人脉广泛。”

“怕什么!”李建国瓮声瓮气地说,“咱们的东西摆在这里,谁好谁坏,一比就知道!”

“大哥说得对,但也不全对。”李卫国沉声道,“东西要好,也要会让好东西说话。这最后一个月,我们不仅要确保万无一失,还要学会‘讲故事’,讲好我们青山自己的故事。”

他再次调整了部署,模拟调研流程,进行预演,从厂容厂貌、人员精神面貌到汇报答辩,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他甚至请县里文笔好的干事帮忙润色汇报材料,力求既专业严谨,又生动感人。

在这高度紧张的一个月里,李卫国偶尔会收到苏晚晴从省城寄来的只言片语,没有太多具体信息,只是提醒他“注意身体”、“平常心应对”。这些简单的问候,成了他忙碌间隙最好的慰藉。他也会在夜深人静时,走到山坡上,俯瞰着沉睡中的厂区和村庄,心中充满了守护的责任感和奋斗的豪情。

一切的筹备,都已就绪。

如同弓弦拉满,利箭在弦。

只待省城的风吹来,便要精准地命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