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越79在东北打猎人生 > 第104章 更上层楼 风起青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省协会会员资格与非遗推荐项目的获批,如同给青山公司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且远超预期。

首先是政策资源的倾斜。 作为省级重点扶持的“典型”,青山公司获得了此前难以企及的关注。省轻工局直接拨付了一笔“传统工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型表层处理工艺的规模化应用研发;省外贸公司将青山公司的产品列入“重点出口推荐名录”,在广交会等大型展会上给予显要位置和优先推介;甚至连省报都派来了记者,准备对这家“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进行专题报道。

其次是品牌价值的飙升。 “省级非遗”这块金字招牌,其含金量在国内外市场迅速显现。原本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国内高端百货和礼品公司,纷纷主动联系,要求代理或采购青山产品。而之前合作的外商,如陈嘉佑和杜兰德手工坊,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发来了贺电,并对未来的合作表现出更大的信心和更长期的规划意向。陈嘉佑甚至暂时搁置了引入环太平洋基金的提议,转而与李卫国商讨,希望利用青山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共同开拓东南亚新兴市场。

然而,李卫国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和机遇冲昏头脑。 他清醒地认识到,站得越高,关注越多,责任越大,潜在的挑战也越加隐蔽和复杂。

“我们现在是挂在墙上的靶子,打得好,是榜样;打不好,就是反面教材。”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李卫国敲打着桌面,语气严肃,“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扎稳打,苦练内功。”

他将省里拨付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心的扩建和设备升级上,并正式成立了“青山皮革工艺研究所”,聘请张老爷子为名誉所长,李小红担任常务副所长,开始系统性地梳理、研究植物鞣制技艺的理论体系,并着手培养更年轻的技术传承人。他知道,只有不断夯实技术壁垒,才能让“非遗”的称号名副其实,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

同时,他极力遏制盲目扩张的冲动。面对雪片般飞来的订单,他没有选择简单地扩大生产规模,而是坚持“以销定产、质量优先”的原则,对客户和订单进行筛选,优先保证高端定制和核心客户的供应,宁可牺牲部分短期利益,也要维护品牌的高端定位和良好口碑。对于国内市场的开拓,他更加谨慎,强调“品牌调性”的统一,避免因过度追求销量而拉低品牌形象。

就在青山公司上下适应新角色、谋划新发展之际,两股新的“青萍之末”的微风,悄然拂来。

第一股风,来自省协会内部。成为会员只是第一步,协会内部同样存在不同理念和派系的碰撞。有强调“原汁原味”保护的传统派,也有主张“活化利用”的市场派。青山公司这种既坚守传统核心技艺,又积极拥抱现代管理和市场创新的模式,虽然受到谭副局长等务实派官员的赏识,但也引来一些传统派专家的微词,认为其“商业化气息过浓”,担心传统工艺在资本驱动下“变味”。这些议论通过苏晚晴等渠道隐约传来,提醒李卫国需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把握好平衡,并要在协会内积极发声,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

第二股风,则更为具体,指向了市场竞争。青山公司的异军突起,尤其是“丝绸触感”新工艺的推出,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同行的神经。一家位于沿海、同样以皮具出口为主的国营大厂,通过其在省里的关系,对青山公司的“非遗”身份和新技术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工艺“缺乏足够历史考证”,技术创新“有夸大之嫌”,甚至私下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材料。这是一种典型的商业竞争手段,试图从源头否定青山公司的独特性和合法性。

面对这内外交织的新挑战,李卫国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老练。

对于协会内部的议论,他指示陈总经理和小张,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协会活动,主动提交关于“生产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的案例报告,用青山公司的成功实践,来证明保护与开发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同时,他亲自撰写文章,阐述“活态传承”的理念,在行业刊物上发表,争取话语权。

对于来自竞争对手的恶意诋毁,他则选择了正面回应,以硬实力破局。他一方面请县、地区政府出面,以组织的名义澄清事实,肯定青山公司的工艺价值和社会贡献;另一方面,他邀请了一批包括省社科联、大学研究机构在内的权威专家,以及一批资深行业媒体记者,到青山公司进行“学术考察”和“实地采风”,让他们亲眼目睹植物鞣制工艺的完整流程和创新成果,用专业和公正的第三方声音,来粉碎不实传言。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不仅有效化解了危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青山公司在行业内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那家国营大厂见势不妙,也悄然收起了攻势。

风雨过后,青山更显苍翠。

经过这一轮新的淬炼,李卫国和他的团队更加成熟,公司的根基也更为牢固。他站在新挂牌的“青山皮革工艺研究所”门前,看着里面忙碌的年轻身影和崭新的设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知道,脚下的路已经拓宽,但目光所及,是更远处的峰峦。

省协会只是一个平台,非遗只是一个起点。

他的目标,是让源自这片青山的技艺与品牌,真正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这个伟大时代一个鲜活的注脚。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他这艘航船,正调整风帆,准备驶向更深邃、更壮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