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37章 此乃史册所载耶律大石传奇一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7章 此乃史册所载耶律大石传奇一生。

正如中原的泰山、华山皆属华夏山川,如今燕然山亦同此理。不仅燕然山,昔日霍去病封狼居胥的狼居胥山,卫青攻破的匈奴祭天圣地龙城,自昭武拓边令始,凡铁骑可至之处,皆为大周疆土;战船能达之所,俱属大周海疆。恰如强汉盛世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豪言。

昭武帝柴皓环视帐下目光灼灼的文武群臣,郑重颔首:大周威名与诸卿功业,确当得起燕然勒石!今日朕便以苍龙曜日枪为刻刀,亲撰铭文于燕然山巅,令千秋万代铭记我等功勋!

言毕,柴皓擎出尘封已久的苍龙曜日枪。这柄随天子征战四方的神兵,其威名早已超越三国赵云的百鸟朝凤枪,成为当世第一枪。虽登基后久未临阵,此刻重执神枪刻石,正是要成就千古盛事。

此枪乃天外陨铁糅合五金锻造,锋锐更胜越王勾践剑。只见枪锋游走石壁间,簌簌石屑纷落处,遒劲文字渐次显现。后世称此铭文为《昭武元年周天子封燕然山铭》。

燕然山巅狂风呼啸,最高处的巨岩上,柴皓以苍龙曜日枪刻就的雄文正迎着朔风绽放光芒。

烽火狼烟中,那字字珠玑的铭文皆出自大周天子柴皓御笔,纵是目不识丁的莽夫,亦能从那铁画银钩间感受到吞天噬地的 气魄!

文臣如宗泽者抚卷长叹,武将似韩世忠、林冲辈按剑而立,众人眼底俱燃着灼灼火光。这镌刻在燕然山巅的雄文,字字如惊雷炸响在漠北苍穹。

昭武元年春,大周天子柴皓亲率三十万玄甲军出塞,宗泽、张叔夜执帅印,岳飞、韩世忠、史文恭、林冲、高宠诸将星拱月...

战旗卷碎阴山雪,戈矛挑破贺兰云。

虎贲怒啸震寰宇,龙骧昂首瞰八荒。

铁骑踏处山岳崩,剑锋指时星斗移!

少年骁将杨再兴单枪破阵,如银龙掠地直取奚王萧干。其悍勇之姿,较之项羽扛鼎、子龙救主亦不遑多让!

三十万胡骑望风归顺,漠北草原尽入版图。拓边令下,毡帐皆诵周礼;汉歌起处,万里同沐王化!

昭武元年三月,天子御笔勒石,功业永镇山河!

陛下此文气吞万里,班固《燕然山铭》亦当逊色三分!宗泽广袖迎风,白须颤动如雪浪翻涌,字字如金戈铁马,读来令人肝胆俱热!

韩世忠等悍将虽不善辞章,却个个面泛潮红。那铭文中赫然铸刻着他们的姓名——这是要随着祁连山雪永不消融的千秋功业!

墨迹干时,柴皓掷笔于案。狼居胥山的轮廓正在北方的地平线上若隐若现,当年霍骠骑封禅的祭坛,正等着新的天子印玺重重压上历史的卷轴。

柴皓成就了千古无人能及的封狼居胥壮举!

既然已在燕然山刻石铭功,柴皓自然不会错过封狼居胥的机会。

正如当初在汴梁时,群臣上书请柴皓封禅泰山以彰显功绩,柴皓对群臣所言——

泰山封禅已被宋真宗拉低了价值。

封禅泰山,怎比得上封狼居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辽阔的草原上,骤然响起嘹亮的军歌声。

这些军歌皆由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作大周继承了盛唐的雄浑乐风与赵宋的词曲韵律,将《从军行》等名篇谱成激昂曲调,作为军歌传唱。

这些军歌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深得将士喜爱。行军途中,大周将士常高声齐唱,踏着节拍前进。连战马也似通晓韵律,步伐整齐划一。

这支大军行进在草原上,犹如钢铁洪流,气势磅礴。远望之下,宛若天兵天将,纵有山岳阻隔,亦能踏为平地!

这正是随柴皓出征的十万铁甲雄师。

此前出塞的三十万大军迫降漠北部落后,分出十万由岳飞、张叔夜统领,押解降卒南返。

柴皓又遣十万兵马,命高宠、杨再兴、吕方等年轻将领扫荡漠北,收缴各部牛羊马匹。

最后,柴皓亲率十万精锐至燕然山勒石记功。

在燕然山上,柴皓以苍龙曜日枪为笔,刻下周天子封燕然山铭。功成后,他继续挥师北上,直奔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的圣山,完成这场旷世封禅。

只为那一句豪言——封禅泰山,何如封狼居胥!

十万铁骑如怒海狂涛,自燕然山向北席卷千里,狼居胥山的轮廓终现于天际。

然而大军所过之处,竟无一部族敢挡其锋,甚至不见半个胡虏踪影。

只因漠北各部,早已被高宠、杨再兴率军横扫殆尽!

向南望去,无数漠北部族在大周将士押送下,如长蛇般迁徙南下;

向北而观,万里疆场再无胡马嘶鸣,唯见大周旌旗猎猎!

此等功业,莫说比肩卫青、霍去病,更可谓青出于蓝!

自此漠北之地,胡马绝迹,永不复还!

狼居胥山巍峨万仞,如擎天巨人屹立于苍茫草原。

此刻,大周天子柴皓 山巅,俯瞰山河壮阔。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诗,

皆难诉柴皓胸中激荡!

大丈夫之志,当醉卧 膝,醒掌天下权。

而今柴皓手握乾坤,目之所及,尽为周土——

东起碧波,西至流沙,南抵炎洲,北达寒荒,

纵横三万里山河,皆属大周疆域!

三皇五帝以降,唯柴皓这位“昭武帝”,

开疆之广,功业之盛,连卫霍亦难匹敌!

此刻,他亲率十万铁甲登临狼居胥,

以五色土筑环丘祭坛,效轩辕古礼,

封天祭地,铭刻不世之功!

柴皓身披九龙金甲,红锦披风猎猎如焰,

头戴盘龙金冠,恍若天神临世。

身后文武群臣、铁甲精兵列阵如星,

自山巅绵延至山脚。

旭日东升,十万甲胄折射金光万点,

似碧浪翻涌间跃动的金鳞。

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柴皓振臂高呼:

“皇天在上,后土为证!

朕乃大周天子柴皓,今率虎狼之师横扫漠北,

于此狼居胥山,封禅祭天,昭告寰宇!”

“自挥师北伐,朕亲统大周三十万雄师,直捣单于王帐,踏破可汗牙帐,驱胡马于边陲,收漠北入版图!

今有十万将士押解三十万胡马凯旋,另有十万将士扫荡漠北,犁庭扫穴。

十万将士随朕登临狼居胥山,祭天立碑,扬我大周国威!

纵览卫霍之功业,我大周将士亦不遑多让!

追思汉武之伟绩,朕大周昭武帝柴皓,犹有过之!”

柴皓手持素酒,豪迈之声回荡在狼居胥山巅。

亘古长风掠过峰顶,将天子的祭文传向远方,仿佛整个漠北都回荡着大周皇帝的声音。

山下的大周将士们聆听天子慷慨激昂的祭文,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振奋与激动。

他们追随的,注定是名垂千古的明君圣主!

他们参与的,必将载入史册的不世功业!

祭天仪式完毕,柴皓的目光转向西北方向。

那里,有位故人正等着他。

此刻,大周天子凝视的西北方,正是西辽皇帝耶律大石的所在。

这位辽国末世名将,曾与南院大王萧干并称辽国双璧。

说起耶律大石,无论史册记载还是当世评价,都堪称一代豪杰。

他出身辽国皇族,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精通契丹、汉文字,弓马娴熟。

天庆五年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应奉、承旨,后擢升辽兴军节度使。

保大二年金兵南下,天祚帝西逃,耶律大石与众臣拥立 王耶律淳称帝,建立北辽。耶律淳驾崩后,又辅佐萧德妃执政。

期间两度击退北宋大军——正是童贯两次率十万大军北伐,反被耶律大石数千轻骑所败。最终柴皓出兵收复幽州,才未让金人轻视中原。

史载耶律大石见幽州难守,曾率部投奔天祚帝。后因劝阻天祚帝攻金未果,遂率二百铁骑西走可敦城。

他在西北积蓄力量,联络西夏、南宋及各部共抗金朝。

金天会八年,耶律大石领军西征。

延庆元年于叶密立登基,号“菊儿汗”,汉称“天佑皇帝”。

继而挥师西进,迁都八剌沙衮。

康国八年,卡特万之战大败塞尔柱帝国及中亚联军十万之众,迫塞尔柱势力退出河中地区,奠定西辽中亚霸权。

康国十年,耶律大石薨,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德宗。

此乃史册所载耶律大石传奇一生。

身为辽国皇族宗室,凭真才实学高中辽国状元,受万众景仰。

年少得志位极人臣,终成国家栋梁。

纵使辽国颓势难挽,仅率二百骑远走西北,竟能开疆数千里,创立西辽帝国。

此等豪杰,岂是萧干这般名不副实之辈可比?

须知萧干出身犹胜耶律大石,贵为奚族诸部之王。

辽国覆灭后,萧干建立奚国之初,根基远较耶律大石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