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44章 我们龙家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我们龙家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

城楼之上,甘州国相目睹此景,呼吸一滞,几乎难以置信。他虽身经百战,却从未遭遇如此战况。

他原想抢先发动投石机,奈何大周军队的器械远在射程之外。按常理,这般距离双方皆应无法触及,可大周的投石机不仅射程惊人,更精准得匪夷所思。

这彻底颠覆了甘州国相的认知——自古至今,何曾有过如此恐怖的投石机?

甘州城外,周军阵前。

弩箭破空之声不绝于耳,即便是最精锐的弓箭手,在这般距离也难以保证箭无虚发。

可城头的甘州国相药罗葛乌木却骇然发现——周军的弩箭竟如长了眼睛般,箭箭钉在守城器械的要害处!

若柴皓知晓这位国相心中所想,必会抚掌大笑:

药罗葛卿,此乃新世矣!

全赖陛下指点工匠改良机括,末将等愚钝,怎会想到投石机竟能精准如臂使指?韩世忠望着城头崩碎的守城弩,铁甲下的胸膛剧烈起伏。

碎石烟尘中,甘州守军乱作一团。那些曾令边军头疼的城防重器,此刻在改良投石机的轰击下竟如纸糊般脆弱。连久经沙场的周军将领都暗自心惊——他们也是头回见识这霹雳雷霆之威!

药罗葛乌木的震恐再自然不过。莫说敌国使相,便是韩世忠这等百战老将,初见改良投石机的威力时,掌心也沁出层冷汗。

韩卿,这是新世了!柴皓玄甲映着烽火,剑鞘轻叩投石机基座,大周不仅要甲兵之利冠绝寰宇,更要让匠造之术永领 !

飞石掠过苍穹,在城楼炸开绚烂火花。天子的话语混着机括轰鸣声传来:技术强则兵甲强,杀敌如割韭而自损不过毫毛。待还朝后,凡 改良有功者——

碎石雨落中,将士们眼睛亮得吓人。他们隐约触摸到个崭新时代:当工艺革新化作战场优势时,大周铁骑将永远踏在四海最前沿!

凭借这样的根基,无论后世风云如何变幻,即便江山不再属于大周,中原百姓与华夏儿女也必将傲立于世界之巅!

再也不会重演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

......

就在柴皓思绪翻涌之际,震天的战鼓声中,大周前军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柴皓举目远眺,只见甘州城头的防御工事已被大周投石机尽数摧毁。那些年迈体衰的守军,在投石机的猛烈攻势下根本无力招架,连头都抬不起来。

一块巨石更是直接将甘州城门砸出一个巨大的窟窿!

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战机,杨再兴率领五千轻骑兵如疾风般冲入城内。而此时,大军攻城的第一通战鼓尚未停歇——这意味着大周仅用不到半个时辰,便一举攻陷甘州!

国相大人,守不住了!城门已破!

一名须发斑白的老将满脸血污冲上城头,向甘州国相药罗葛乌木急报,周军铁骑锐不可当,我们的勇士年迈力衰,实在难以抵挡!

这位看似六旬的老将实际不过四十余岁,西北风沙与游牧生涯早已磨蚀了他的容颜。即便如此,他仍是留守甘州回鹘军中最年轻的将领——其余守军不是年过半百,便是已近古稀。所有精壮战士都随甘州可汗撤离了。

面对当世无敌的大周铁骑,这群白发苍苍的老兵如何能敌?

药罗葛乌木伫立城头,望着城内外的战况,沟壑纵横的脸上浮现出深深的怅惘。良久,这位老国相缓缓开口:莫说你们如今垂垂老矣,即便退回三四十载的壮年时光,也绝非大周军队的对手。

此刻攻城的,是古往今来天下最强的军队;统领他们的,则是这世间最强大的 。当年我们从大唐白发守军手中夺取甘州时,足足围城数月。那些唐军将士正如今日的我们,尽是拄着陌刀死战不退的白发老兵......

老国相的声音渐渐低沉,仿佛又看见了二百年前那场血与火的轮回。

那一战,我甘州回鹘的雄兵折损殆尽,才攻下这座残破的甘州城。

城破之时,城内唐军能站立的不足十人,且都是须发皆白的老卒。

当年我族二十万勇士围攻数月,才从数千唐军老卒手中夺得此城。

如今城中虽有两三万老兵驻守,却连一通战鼓的时间都没撑住,就被大周铁骑攻破。

这不是将士们的过错,实在是这个时代的大周军力太过强横。所幸大周军队比可汗晚到一日,若能及时撤离,我族或许还能退守高昌。

说完这些,甘州国相最后望了一眼城池,张开双臂从城头跃下。

此刻的他如飞鸟般轻盈,终于卸下了肩头重担,再不用为部族的未来忧心。

随着国相殉城,残存的回鹘老兵纷纷效仿,如同二百年前那些守城的唐军老卒。

历史仿佛在此刻完成了轮回。

大风!

大风!

大风!

雄壮的号子声响彻城头,杨再兴纵马跃上城墙,长枪如刀劈落,回鹘旗帜应声而断。

绣金周字大旗在城头猎猎招展,为这座汉家故城重新披上荣光。

恭贺陛下收复甘州!宗泽在天子旌旗下朗声道,此城隔绝中原三百载,今得重归汉土。陛下雄才伟略,堪称三百年来第一人!

韩世忠抚须笑道:宗大人所言极是。自唐室衰微,吐蕃占据河西以来,甘州确已失落近三百年。

陛下确实是三百年来首位收复甘州的君主,但若仅凭此便称其为三百年来第一人,未免有失偏颇。

纵观陛下功业,不仅收复燕云十六州,更一举荡平漠北,拓土万里,连北海都纳入大周疆域!

自三皇五帝至今,可曾有哪位 达成如此伟业?

即便是横扫六合的秦始皇,或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未曾做到!

由此观之,陛下堪称万古第一帝!

后世史书之上,陛下必为万古第一明君!

韩世忠话音未落,四周的大周文武将士纷纷高声附和。

众人神情肃穆,眼中尽是崇敬与忠诚,足见韩世忠所言绝非谄媚,而是众人肺腑之言。

能追随这般雄才大略、正值盛年的圣主,共创千古功业,谁人不愿倾力效死?

另一侧,宗泽非但不恼,反而拍额笑道:韩将军所言极是,倒是老夫疏忽了!

老夫只念及陛下完成三百年来无人能及的收复河西之举,却未思及其他。

细想之下,收复河西在陛下诸多功业中,反倒显得微不足道了。

一战平定漠北,这般壮举,千古之下,谁能比肩?

罢了,诸位不必再颂扬朕了。

朕与诸位君臣同心,与百姓休戚与共,方能集天下之力,成就这番事业。

其中虽有朕微末之功,更离不开大周文武群臣、将士百姓的齐心协力!

后世提及这个时代,必会铭记诸位之名!

然而甘州仅是河西首站,前方尚有数城待复,我等切不可骄矜自满!

须知瓜州、沙州等地,仍有无数汉家后裔翘首以盼,等待王师解救!

甘州以西二百里,肃州城。

此地亦是昔日汉家河西四郡之一,曾为大唐河西重镇。

如今执掌肃州的,乃是甘州回鹘附庸——肃州龙家。

肃州龙家,又称焉耆龙家,是唐末五代时期介于瓜沙归义军与甘州回鹘之间,以龙部落(龙家)为主体的肃州割据政权。

龙部落源自焉耆,吐蕃占据安西四镇后逐渐内迁。大唐末年,西域焉耆国为高昌回鹘保义可汗所灭。

其部族百姓多留居故地,而焉耆贵族则纷纷西逃,迁入河西。

这些迁入河西的焉耆贵族以为部落号及姓氏,最终形成庞大部族。

在河西走廊的甘州、肃州、伊州等地,龙家部族均有分布。

肃州龙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支。

这个部族骁勇善战,始终臣服于中原王朝。

追溯其历史,龙部落最初由焉耆王率领东迁,最终在甘州扎根。

当时占据甘州城的龙家部族与城外回鹘人爆发冲突。因城中粮尽难以坚守,龙王只得带领龙家族人及退浑等部众撤出甘州,投奔归义军治下的肃州。数年后,龙家取代归义军守军实际掌控肃州,虽与归义军政权相安无事,却与甘州回鹘势同水火。

随着归义军日渐衰微,孤立无援的肃州龙家难以抗衡根基更深的甘州回鹘,最终被其吞并。

虽仍驻守肃州城,却已沦为附庸。

多年来,肃州龙家饱受甘州回鹘的压榨。

作为焉耆国后裔,龙家骑兵曾称雄西域。

即便在河西地区,其铁甲骑兵亦所向披靡。

但因当初仅有贵族逃离焉耆,百姓尽归高昌回纥统治,导致龙家虽战力出众,人口与兵力却远逊于甘州回鹘。

在与甘州回鹘的长期对抗中,龙家虽给予对方更大 ,自身却也伤亡惨重。

仅数万人口的龙家,恢复能力远不及拥有数十万之众的甘州回鹘。

在为归义军抵御甘州回鹘西侵多年后,随着归义军瓦解,龙家最终归降。

这个心向中原的汉化部族,确实曾竭尽全力。

此刻肃州城内,龙家家主龙青云召集全族议事。

他难掩喜色地说道:中原大周天子已横扫漠北,正率十万天兵西征!甘州回鹘不敌天威,其可汗药罗葛狄银已举族西迁。我们龙家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

我们龙家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