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2章 年关将近氛围浓,村民忙碌备庆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章 年关将近氛围浓,村民忙碌备庆典

石头爹的家在靠山屯东头,是个用矮土墙围起来的小院。土墙不高,约莫齐腰,上面爬着几株干枯的牵牛花藤,虽然叶子已经凋零,但藤蔓盘绕,别有一番韵味。院子大门是简陋的木质栅栏门,上面挂着一个褪色的红灯笼,透着几分年节的喜庆。

推开栅栏门,映入眼帘的是三间坐北朝南的正屋,墙壁是土坯砌成的,外面抹了一层黄泥,显得厚实而坚固。屋顶覆着青灰色的瓦片,屋檐下挂着几串晒干的红辣椒和玉米棒子,色彩鲜艳,透着丰收的气息。院子西侧是一间低矮的灶披间,烟囱里正冒着袅袅青烟,隐约传来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和饭菜的香气。院子角落里搭着鸡窝和猪圈,几只母鸡正在鸡窝里刨食,一头肥硕的黑猪躺在猪圈里,悠闲地哼唧着。

石头爹的老伴——石头娘,是个手脚利落、面容慈祥的老妇人,约莫六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梳成一个简单的发髻,身上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棉袄,袖口磨得有些发亮。她正站在灶披间门口,手里拿着一把锅铲,看到石头爹带着个陌生年轻人回来,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但很快就换成了热情的笑容:“当家的,回来啦?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后生?”

“是啊,老婆子!”石头爹点点头,把马骥拉到跟前,“这后生叫马骥,是外乡人,迷路摔晕在后山,俺给捎回来了。让他在咱们家将养几天。”

院子里,一个憨厚壮实的年轻后生正光着膀子劈柴,肌肉线条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结实。他约莫二十出头,皮肤黝黑,浓眉大眼,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看到马骥,他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咧开嘴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爹,娘,这位大哥是?”

“这是你马大哥,”石头娘笑着说,“快别劈柴了,先帮你马大哥把东西拿进屋,让他歇歇。”

“哎!”年轻后生——石墩,爽快地答应着,放下手里的斧头,走上前来,热情地对马骥说:“马大哥,快进屋坐!一路辛苦啦!”

马骥看着眼前这一家人淳朴热情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感激,连忙拱手说道:“多谢伯父伯母,多谢石墩兄弟!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石头娘摆摆手,拉着马骥的手就往屋里走,“后生仔,快进屋歇歇,俺给你端热水洗洗脸,再弄点吃的垫垫肚子。”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正屋中间摆着一张老旧的八仙桌,四周放着几把木椅,墙壁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福”字。里屋铺着土炕,上面叠着整齐的被褥,虽然是粗布做的,但洗得干干净净,透着阳光的味道。

石头娘给马骥端来一盆温热的清水,又递给他一条粗布毛巾。马骥洗了把脸,清水洗去了脸上的尘土和疲惫,整个人顿时清爽了许多。紧接着,石头娘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糙米饭,一碗腌制的咸菜,还有一个香喷喷的煮鸡蛋,摆放在八仙桌上:“后生,一路颠簸,肯定饿坏了,先将就着吃点,垫垫肚子。等晚上,俺给你杀只鸡,好好补补身子。”

马骥确实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也顾不上什么客气,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糙米饭虽然口感粗糙,但带着浓郁的米香;咸菜咸香可口,下饭得很;煮鸡蛋更是蛋白紧实,蛋黄沙软,带着纯粹的蛋香。这些简单的食物,没有澳门那些异域风味的复杂,却带着食材本身最质朴的味道,竟然让他觉得格外香甜,吃得热泪盈眶。

“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石头娘坐在一旁,慈祥地看着他,时不时给他添点米饭,“不够还有,锅里还多着呢!”

吃过饭,马骥的精神好了许多。他走出屋子,在院子里活动筋骨,伸展着酸痛的四肢,仔细观察着这个小小的农家院落和整个村子。

年关将近的气氛在这里愈发浓郁了,仿佛空气都在跳动着兴奋的因子。

石头娘又回到了灶披间忙碌起来,这次是在蒸制年糕。她把提前泡好的糯米磨成粉,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放进铺着蒸笼布的蒸笼里。灶火熊熊燃烧,锅里的水很快就烧开了,蒸汽腾腾地往上冒,带着浓郁的糯米香甜气息,弥漫了整个小院,让人闻着就忍不住流口水。石头娘一边添柴,一边哼着小曲,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石墩劈完柴,又拿起抹布,仔细擦拭着院子里的农具——锄头、镰刀、犁耙,每一件都擦得锃亮。他嘴里念叨着“除旧迎新”,神情专注而认真。马骥凑过去看,只见那些农具虽然老旧,却保养得很好,没有一点锈迹,显然是石墩平日里爱惜的结果。

石头爹则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几张新买的红纸和一支毛笔,还有一瓶研好的墨汁,正琢磨着该怎么写春联。他时不时地用手指在红纸上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显然是在构思对联的内容。

不仅石头家,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忙碌而喜庆的氛围中。马骥站在院子里,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炊烟,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有蒸馒头的麦香,有炖肉的肉香,有炒瓜子的焦香,交织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

村道上,不时有村民来来往往,每个人都面带笑容,脚步匆匆。有妇人提着篮子,去邻居家串门,篮子里装着自家做的糕点或咸菜,互相赠送;有男人扛着新买的年画或鞭炮,兴高采烈地往家走;有老人坐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用彩纸剪着窗花,剪刀在他们手中灵活地翻飞,不一会儿,一张栩栩如生的“连年有余”(莲花和鱼)或“喜鹊登梅”就剪好了,色彩鲜艳,寓意吉祥。

几个孩童穿着崭新的棉袄,在村道上追逐嬉闹,手里拿着零散的小炮仗,时不时点燃一个,“啪”的一声响,吓得旁边的小鸡四处逃窜,他们却乐得哈哈大笑。还有的孩童手里拿着风车或糖人,嘴里哼着童谣,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村中央的打谷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十几个精壮的后生正在练习舞龙,为新年的庆典做准备。那条龙是用竹篾和彩布扎成的,龙身约莫十几米长,覆盖着鲜艳的红、黄、绿三色彩布,上面缀着金色的鳞片和流苏,虽然不算精致,却充满了生气。龙头硕大,张着血盆大口,露出洁白的牙齿,眼睛是用玻璃珠做的,炯炯有神。

后生们分成两组,一组举着龙身,一组举着龙珠,伴随着锣鼓的节奏,喊着“一二、一二”的号子,笨拙地让龙身翻滚、游走、盘旋。起初,他们的动作还很不协调,龙身时而歪歪扭扭,时而停滞不前,引得围观的村民阵阵善意的哄笑。但他们并不气馁,一遍遍地练习着,渐渐地,动作越来越熟练,龙身也变得灵活起来,时而昂首挺胸,仿佛要直冲云霄;时而俯身盘旋,仿佛在巡视大地;时而追逐着龙珠,做出各种腾挪跳跃的动作,引得围观的村民阵阵喝彩。

马骥还看到,村里那间小小的祠堂门口,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围坐在一起,神情严肃地商议着什么。他们面前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本泛黄的本子和一支毛笔,显然是在安排除夕祭祀和新年庆典的各项事宜——谁来主持祭祀,谁来抬祭品,社火表演的顺序是什么,傩戏班子什么时候进村,各项事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就是古代的‘春节’啊……”马骥站在院子里,看着眼前这忙碌而喜庆的景象,内心感慨万千。没有电视春晚的喧嚣,没有手机红包的诱惑,没有春运大军的拥挤,有的只是这种最原始、最质朴的对辞旧迎新的期盼,对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的祈愿。每一种劳作,每一种习俗,都充满了仪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看到石头爹拿着毛笔,对着红纸愁眉苦脸,显然是识字不多,不知道该怎么下笔。马骥一时技痒(或者说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便走上前,笑着说:“石头爹,要不……我来帮你写春联?”

石头爹愣了一下,随即喜出望外:“哎呀!马先生,你还会写春联?那可太好了!俺正愁不知道该咋写呢!”他连忙把毛笔和红纸递给马骥。

石墩和石头娘也闻声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马骥。

马骥接过毛笔,蘸饱了墨汁,深吸一口气,回想着小时候跟着爷爷练过的毛笔字,虽然多年没写,功底还在。他铺开红纸,手腕悬空,凝神静气,笔走龙蛇,写下了一副经典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他的字虽然比不上文人墨客的风骨,却也结构工整,笔锋流畅,透着一股端正大气的韵味,比石头爹原本预想的歪歪扭扭的字好了不止一筹。

“好字!好字啊!”石头爹看得眼睛都亮了,连连称赞,“马先生,你真是读书人!这字写得太漂亮了!”

石墩也憨厚地笑着点头:“马大哥,你真厉害!比村里教书先生写的还好看!”

石头娘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马先生真是有本事!有你写的这副春联,咱们家来年肯定福气满满!”

马骥被夸得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总算在这个陌生的村子里有点用武之地了。他趁热打铁,又写下了几副春联,分别是“一元复始呈兴旺,万象更新起宏图”“春风得意财源广,旭日东升事业兴”,还有几个大大的“福”字。

写着写着,他忍不住问道:“石头爹,我看村里这么热闹,除了贴春联、放鞭炮,过年还有啥好玩的活动啊?你之前说的傩戏班子,是啥样的?”

一提到过年的活动,石头爹立刻来了精神,如数家珍般地说道:“那可多咧!除夕晚上要祭祖、守岁、吃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大年初一要早起拜年、放爆竹、给长辈磕头领压岁钱;还有舞龙舞狮,刚才你也看到了,后生们正在练习呢!”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向往的神色,继续说道:“最热闹的还要数傩戏表演!今年咱们屯特意请了邻村最有名的傩戏班子,除夕过后就来!那些艺人戴着五颜六色的面具,穿着奇特的戏服,跳着驱邪纳福的舞蹈,还会唱一些祈福的戏文,能驱邪避灾,保佑咱们屯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到时候啊,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瞧热闹,那场面,人山人海,比社火还热闹!”

傩戏?马骥听得心驰神往。他只在书本上见过关于傩戏的记载,知道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起源于原始宗教祭祀,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乡土气息,却从未亲眼见过。没想到自己这次穿越,竟然能赶上一场原汁原味的傩戏表演,实在是太幸运了!

他胸口的挂坠,在这浓郁的年节筹备氛围中,持续吸收着那种由集体期盼、辛勤劳作和简单快乐汇聚而成的“乡土欢庆”能量。每一次村民的笑容、每一声孩童的嬉闹、每一缕食物的香气,都化作温暖的能量,被挂坠源源不断地吸收。挂坠的悸动变得平稳而充满暖意,光芒柔和得如同院中的月光,温润而绵长,仿佛也沉浸在这即将到来的新年喜悦中。

马骥看着眼前这忙碌而喜庆的景象,听着石头爹绘声绘色的描述,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个年,一定会过得格外有意义,而他在靠山屯的这段时光,也必将成为他穿越旅程中一段温暖而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