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的机修工坊内,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机油和陈旧尘土混合的特殊气味。这里与陈浩那充满精密仪器和电子元件的技术工坊相邻,却又风格迥异,更像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属于机械与钢铁的领域。而此刻,工坊的焦点,是一台锈迹斑斑、几乎被遗忘了的旧式履带拖拉机。
这台拖拉机是当初建设“曙光农场”时,从附近一个废弃农家院里发现的“战利品”,当时因为缺乏燃油和零件,加上堡垒初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防御和基础生存上,它便被暂时搁置在了机修工坊的角落,被各种材料和工具半掩着。
然而,随着黑虎残部的覆灭,从他们那里搜刮来的战利品中,除了那本信息笔记,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几罐不同型号的机油、一些通用的齿轮和轴承,以及一小桶(约20升)被小心保存的柴油。这些东西,如同钥匙,瞬间打开了陈浩脑海中某个被搁置的计划。
“哥,爸,我想试试把那台拖拉机弄起来。”在一次家庭会议上,陈浩提出了他的想法,眼睛闪着光,“农场那边开垦新土地,光靠人力和简单工具效率太低了。如果能把它修复,哪怕只是最基本的移动和牵引功能,也能大大加快我们的农业扩张速度。而且,以后如果需要在更远的地方进行工程建设,它也能派上大用场。”
陈默略一思索,便点头同意。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力提升,是势力发展的关键。陈建国也表示支持,并协调前哨站的居民,将拖拉机从杂物堆里彻底清理了出来,运到了工坊中央。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几乎泡在了机修工坊。他脱下了干净的电子维修服,换上了沾满油污的工装,手里拿着扳手、榔头和万用表,围着这个钢铁庞然大物打转。
修复工作困难重重。拖拉机闲置太久,发动机缸体锈蚀,履带松弛断裂,液压系统漏油,电路系统更是老化得一塌糊涂。陈浩并没有被吓倒,他将这视作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项目。
他首先利用堡垒储备的金属材料和简易锻造炉,手工打造了一些替换的履带销和连接板,又仔细清理了发动机,更换了从黑虎残部那里搜刮来的、型号勉强匹配的轴承,并用储备的密封材料尝试修复液压管路。对于老化的电路,他干脆摒弃了原车复杂的系统,利用堡垒储备的电线、开关和一块从废弃车辆上拆下的蓄电池,重新搭建了一套极其简陋但主够实现基本启动、照明和熄火功能的直流电路。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在测试液压提升臂时,一条临时修复的油管突然爆裂,喷出的液压油溅了他一身。还有一次,在调试自制的电路时,因为一个接头虚接,导致短路,冒出了一串吓人的电火花,差点烧毁宝贵的蓄电池。
但陈浩乐在其中。每一次故障的排除,每一个零件的成功修复,都带给他巨大的成就感。他不时拉着负责农场工作的吴教授和老周过来,询问他们对拖拉机功能的具体需求,比如需要多大的牵引力,是否需要加装特殊的挂载点等等,力求让这台修复后的机器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实际应用。
陈锋有时也会过来,看着弟弟满手油污地敲敲打打,会调侃两句:“浩子,你这都快成老师傅了。”但眼神中不乏赞许。在这个末世,多一项实用的技能,就多一分生存的保障。
经过近一周的奋战,修复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陈浩小心翼翼地将那桶珍贵的柴油注入油箱,检查了所有连接部位,深吸一口气,爬上了驾驶座。
工坊里的其他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屏息凝神地看着。陈默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工坊门口,静静地注视着。
陈浩按照自己重新设定的启动流程,合上电闸,按下启动按钮。
“嗡……咔咔……轰——隆隆隆——!”
起初是电机带动曲轴的摩擦声,有些滞涩,紧接着,一阵黑烟从排气管冒出,伴随着几声爆鸣,最终,发动机发出了一阵虽然不算平稳、但持续有力的轰鸣声!
成功了!
陈浩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用力挥了挥满是油污的拳头。他尝试着推动操作杆,拖拉机庞大的履带开始缓缓转动,虽然动作还有些僵硬,但确确实实地向前移动了!
“太好了!浩子,真有你的!”老周忍不住喝彩。吴教授也抚掌笑道:“有了这家伙,明年开春,我们至少能多开垦出五十亩地!”
陈默走上前,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眼中的肯定不言而喻。
这台焕发“第二春”的旧拖拉机,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功能。它象征着堡垒的技术能力从高精尖的电子、武器领域,向下覆盖到了更基础、更广泛的生产工具层面。它代表着一种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改造环境、拓展生存空间的积极转变。
陈浩跳下驾驶座,抹了把汗,对陈默说道:“哥,基本功能恢复了,还需要一段时间磨合和调试。我还计划给它加装一个简单的液压铲斗和前牵引挂钩,这样既能平整土地,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物料搬运。”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这台由废弃零件和 ingenuity 拼凑而成的钢铁巨兽,将成为堡垒向外延伸的触角和力量倍增器。无论是即将到来的春耕,还是未来可能的新基地建设,都将因为它而加速。
技术的突破,有时并非总是闪耀着科幻的光芒,在这片废土之上,能让生锈的齿轮重新转动,让沉寂的引擎再次咆哮,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奇迹,一种脚踏实地、通往未来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