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米小圈李黎:从同桌到白头 > 第147章 暑假实习:初尝职场的酸甜滋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暑假实习:初尝职场的酸甜滋味

当最后一门期末考试的答卷被收走,大二上学期的篇章,便在冬日凛冽的空气中画上了句号。寒假短暂,年味尚存,日历便已迫不及待地翻向了新的一页。大二下学期,课程表上的专业核心课愈发密集,难度陡增,而一个更为现实和紧迫的议题,也开始频繁地被提及——暑假实习。

校园里的气氛悄然变化。职业发展中心的讲座场场爆满,各大企业的校园招聘公众号推送开始占据消息列表的前排,甚至连教学楼下的宣传栏,也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实习生招募计划”海报。学长学姐们在经验分享会上,无不强调着实习经历对于后续求职的重要性,“拥有一份拿得出手的实习,简历才算有了骨架。”

这股无形的压力,精准地传递到了米小圈和室友们身上。

“我妈又催了,问我暑假有什么打算,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瞎玩了。”王浩瘫在椅子上,愁眉苦脸,“可咱们才大二,能找什么实习?人家公司要么要研究生,要么要大三的。”

赵磊扶了扶眼镜,冷静地分析现状:“从数据上看,大二学生寻找专业对口实习确实存在难度,竞争激烈。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如何包装我们已有的经历——课程项目、社团活动、甚至那篇课程论文,都可以提炼为‘项目经验’。我们需要尽早准备简历,并启动海投策略。”

刘洋言简意赅:“试试。”

米小圈心里也清楚,是时候将目光从校园投向更广阔的社会了。他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简历。过程并不顺利,面对空白的文档,他发现自己能写的东西实在有限。绩点不算顶尖,项目经验仅限于编程社的几个小demo和课程大作业,唯一亮眼的学生会经历,在技术类岗位的简历上似乎又显得有些“不务正业”。

他硬着头皮,参照网上的模板,将有限的内容精心填充进去,反复修改措辞,试图让那些稚嫩的经历听起来更具专业性。然后,便是漫长的“海投”阶段。他关注了各大招聘网站,筛选出那些标明“接受大二”或“长期实习”的软件开发岗位,一封封地投递出去。

石沉大海是常态。发出的简历大多杳无音信,偶尔收到的回复,也是冰冷的系统拒信。挫败感像潮水般阵阵涌来。他开始怀疑,大二就找实习是否太过心急,自己是否真的具备踏入职场的基本能力。

转机出现在三月初。一家专注于教育领域软件开发的中型科技公司来学校做宣讲会。米小圈抱着听听无妨的心态去了。宣讲会上,技术主管提到他们正在开发一款面向K12的在线编程学习平台,需要实习生参与一些基础功能的开发和测试。这个方向与米小圈的兴趣颇为契合,而且公司规模适中,感觉对实习生可能更友好。

宣讲会结束后,他鼓起勇气,上前与那位技术主管交流了几句,简单介绍了自己在编程社做过类似的小项目,并表达了对这个实习岗位的强烈兴趣。或许是这份主动和热情起了作用,他当天晚上就收到了hR的邮件,通知他参加线上笔试。

笔试题目涉及基础算法、数据库知识和简单的系统设计,难度适中。米小圈凭借大一大二扎实的课程基础,还算顺利地完成了。几天后,他接到了面试通知。

第一次职场面试,紧张在所难免。米小圈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反复演练自我介绍,查阅公司产品和技术的相关资料,设想了可能被问到的技术问题和非技术问题。

面试通过视频进行。面试官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表情严肃的工程师。问题从简历上的项目细节展开,深入到具体的技术实现,再到遇到难题时的解决思路,甚至还包括如何看待团队协作和如何处理与同事的意见分歧。

米小圈尽力保持冷静,结合自己在编程社和学生会工作中的真实体会,坦诚地回答。当被问及“为什么大二就想来实习”时,他想了想,认真地回答:“我想早点了解真实的软件开发是怎样的,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我也想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希望能通过实践来弥补。”

他的真诚和清晰的学习目标,似乎打动了面试官。面试结束时,对方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一周后,米小圈收到了录用通知邮件。那一刻,他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激动地挥舞了一下拳头。宿舍里瞬间沸腾了。

“可以啊米小圈!闷声干大事!”王浩用力拍着他的肩膀。

赵磊推了推眼镜:“恭喜,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可行性参考。”

刘洋也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兴奋过后,便是对未知职场生活的憧憬与一丝忐忑。暑假伊始,当大部分同学拖着行李箱踏上归途或开始旅行时,米小圈和少数几个同样找到实习的同学,留在了学校,准备开始他们的职场初体验。

实习第一天,米小圈特意换上了略显成熟的衬衫,早早来到位于城市高新区的公司。窗明几净的办公区,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穿着随意但神情专注的工程师,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专注工作的气息,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又略带紧张。

他被分配到一个五人开发小组,导师是一位名叫周工的高级工程师,话不多,但交代任务清晰明了。他的第一个任务,是修复一个在线代码编辑器组件的小bug——用户在某些浏览器下无法正常使用自动补全功能。

听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他需要先熟悉庞大的、陌生的项目代码库,理解这个组件的实现逻辑,然后定位问题根源。他花了整整两天时间阅读代码、查阅文档、使用调试工具,才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一个不起眼的浏览器兼容性处理遗漏。当他提交修复代码,经过测试验证通过时,那种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与在学校里完成作业截然不同,因为它关乎真实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习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很快体会到了“职场节奏”。每天固定的通勤时间,规律的作息,以及比学校课程更紧凑的任务排期。他需要参加每日站会,汇报进度,提出阻塞问题。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规范的代码审查流程,自己写的代码被导师逐行检视,提出修改意见,从变量命名规范到异常处理是否周全,细致又严格,让他受益匪浅,也让他意识到工业生产对代码质量的苛刻要求。

他也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微妙。同事们都很友好,但交流大多围绕工作,少了校园里的那份随意和亲密。有一次,他因为对需求理解有偏差,导致一个小功能需要返工,虽然导师没有严厉批评,但他自己内疚了很久,也深刻理解了沟通确认的重要性。

酸甜交织,忙碌而充实。两个月的时间飞逝而过。实习结束时,米小圈不仅初步掌握了公司主要使用的技术栈,参与了几个真实功能模块的开发与维护,更重要的是,他对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团队协作模式以及职场基本规则有了切身的体会。周工在他的实习鉴定上写下了“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具备良好潜力”的评语。

拿着那份薄薄的实习证明,米小圈感觉它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一段经历,更是他迈向职业世界的第一步,稚嫩却坚实。他尝到了自食其力的成就感,也体会到了肩负责任的重量;他感受到了技术落地的价值,也见识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份初尝的职场滋味,复杂而真实,为他尚未结束的大二生涯,添上了最具分量的一笔,也让他对未来的道路,少了一分迷茫,多了一分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