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米小圈李黎:从同桌到白头 > 第159章 小组竞赛:并肩作战的默契与荣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9章 小组竞赛:并肩作战的默契与荣光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三下学期的序幕在明媚的春光中拉开。开学不久,一则由学校与某知名科技企业联合举办的创新软件设计与实现竞赛的通知,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校园里激起了层层波澜。竞赛主题聚焦于智能校园应用创新,要求参赛队伍在两个月内完成从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计到产品开发上线的全过程。

兄弟们,机会来了!王浩第一时间把竞赛链接甩到宿舍群里,语气兴奋,这可是实战练兵的好机会,还有奖金和名企实习直通卡!

赵磊迅速分析了竞赛章程:竞赛主题与我们专业高度契合,评审标准注重创新性、技术实现和用户体验。参与此类高水平竞赛,对提升项目经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丰富个人履历具有显着价值。

刘洋言简意赅:可以参加。

米小圈看着通知,内心也跃跃欲试。经过寒假的充电和前两年的积累,他渴望一个平台,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接受实践的检验。他几乎没有犹豫:干!我们组队!

404宿舍的四位成员,自然而然地组成了参赛核心。他们给队伍起了个名字——404 Not Found,带着点程序员的幽默自嘲,也暗含着探索未知、解决难题的决心。

组队容易,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第一次团队会议,气氛就有些凝重。关于参赛作品的选题,大家产生了分歧。

王浩倾向于做一个酷炫的AR校园导览,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让新生和访客能更直观地了解校园,技术新颖,视觉冲击力强。

赵磊则主张开发一个基于数据挖掘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认为这更具实用价值和技术深度,能体现数据分析能力。

刘洋提议做一个校园设施智能预约与能耗管理系统,务实,能解决实际问题,与他关注的系统稳定性性能优化方向契合。

米小圈则想到可以做一款校园活动社交与团队协作平台,整合信息发布、组队、任务管理等功能,弥补他观察到的校园活动信息分散、协作效率低下的痛点。

四个方向,各有优劣,争执不下。第一次会议不欢而散。

米小圈意识到,光有热情不够,团队需要方向和凝聚力。他没有气馁,当晚分别找每个室友深入沟通,倾听他们想法背后的逻辑和坚持,也阐述自己的思考。他发现,大家的出发点其实都是好的,都希望做出有价值的东西,只是视角不同。

第二次会议,米小圈率先发言:我们不能各自为战。我觉得,或许可以找一个结合点?比如,我们做一个智慧校园生活助手,核心是解决信息聚合和便捷服务。浩哥的AR导览可以作为其中一个亮点功能模块;磊哥的数据分析可以用来实现个性化信息推送;洋哥的预约管理可以整合成核心服务之一;而信息整合与社交协作,可以作为平台的基调和纽带。

这个求同存异的思路,打破了僵局。大家开始沿着这个方向深入讨论,发现各自的点子并非水火不容,反而可以有机融合。最终,他们确定了项目方向——campus+: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旨在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整合校园导览、信息发布、设施预约、学习资源共享、社交协作等多种功能。

方向确定后,分工变得顺理成章。王浩负责前端主框架和AR导览模块的开发,发挥他的视觉和交互特长;赵磊负责后端核心架构、数据库设计以及学习资源推荐算法;刘洋负责设施预约、能耗监控等系统服务的设计与实现,并主导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米小圈则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需求细化、进度协调、文档撰写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联调,同时主导平台级的整体功能规划。

接下来的两个月,成了404宿舍最为忙碌也最为充实的时期。他们仿佛一个微型的创业团队。白天的课程间隙,他们在食堂、在教室角落讨论方案;晚上和周末,宿舍变成了临时作战室,键盘敲击声、低声讨论声、调试程序时的自言自语此起彼伏。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王浩在实现AR定位时遇到了精度问题,焦头烂额;赵磊的推荐算法初期效果不佳,需要反复调整参数和模型;刘洋在保证系统高并发下的稳定性时,经历了数次压力测试的失败;米小圈则在协调进度、确保接口兼容上耗费了大量心力,常常需要在中介角色中斡旋。

但他们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遇到难题,就聚在一起;有人进度落后,其他人会主动分担;情绪低落时,一句玩笑、一顿夜宵就能重新点燃斗志。那种为了共同目标而全力以赴的感觉,那种彼此信任、相互支撑的默契,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愈发深厚。

决赛日,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舞台上,404 Not Found团队沉着自信。米小圈负责整体陈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王浩演示前端交互,流畅炫酷;赵磊阐释技术架构与算法,严谨深入;刘洋展示系统性能与安全措施,扎实可靠。他们的作品,以其完整的生态构想、扎实的技术实现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当主持人宣布一等奖:campus+项目,团队404 Not Found时,四人相视一笑,击掌相庆。站上领奖台,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和证书,灯光打在脸上,那一刻的荣光,属于他们每一个人。

这份荣誉,不仅仅在于奖杯和名次,更在于他们共同走过的这两个月,在于那些挑灯夜战的夜晚,在于那些激烈争论后达成的共识,在于那份并肩作战、彼此成就的深厚情谊与无间默契。他们用行动证明,当四个优秀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凝聚在一起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远超想象。这场竞赛,成为了他们大三学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他们的青春纪念册,添上了闪耀着奋斗与友情光芒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