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米小圈李黎:从同桌到白头 > 第160章 大二收官:在成长里愈发清晰的方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0章 大二收官:在成长里愈发清晰的方向

盛夏的蝉鸣如期而至,聒噪却又充满生命力,如同这个季节里涌动着的毕业与分别的复杂情绪。当米小圈在最后一门专业课的考试卷上画下句点,轻轻放下笔时,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奇异的平静。大二学年,就在这个阳光有些灼人的午后,正式落下了帷幕。

没有了大一结束时那种对新阶段模糊的憧憬,也没有了学期中各种deadline迫近时的焦灼,此刻的他,更像一个刚刚结束一段艰苦跋涉的旅人,站在山腰的平台上,回望来路,俯瞰风景,并为下一段的攀登积蓄力量、调整方向。

宿舍里,大家都在默默地整理行李,准备迎接暑假。与大一结束时的懵懂和兴奋不同,这一次,空气中多了一份沉淀后的从容,以及对未来更具体的思量。

王浩一边往行李箱里塞着游戏手柄和专业书,一边念叨着他的暑假计划:“我得找个游戏公司实习,不能再闭门造车了。这次竞赛让我知道,好想法还得能落地才行。”他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做出好游戏”,细化到了“进入行业,学习规范流程”。

赵磊的行李永远是最整齐的,书本、笔记、考证资料分门别类。他扶了扶眼镜,总结道:“大二学年,我们在专业深度和技能广度上均实现了显着拓展。软考证书、竞赛奖项,为履历增添了硬核砝码。下一阶段,需进一步明确考研目标院校与研究方向。”他的路径,清晰得如同他编写的代码逻辑。

刘洋依旧话不多,只是将几本厚厚的系统架构方面的书小心地放进背包。他的实习经历和竞赛中的稳健表现,已经为他铺就了一条扎实的技术专家之路,沉默,却充满力量。

米小圈看着室友们,目光最后落在自己那个同样被书籍和笔记填满的行李箱上。他的大二,是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不断清晰的一年。

他尝试了学生会的舞台,从胆怯到从容,明白了技术之外沟通与协作的价值;他经历了专业分流的抉择,在迷茫中剖析自我,找到了软件工程这条契合兴趣与能力的路径;他投身志愿者活动,用技术传递温暖,看到了代码连接人心的力量;他在跨院联谊中打破信息茧房,领略了不同思维模式的魅力;他在辩论赛的唇枪舌剑中,深化了对技术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他也在挫折中学习。期中焦虑让他学会了压力管理与人际支持的重要性;期末复盘让他清醒地认识到时间管理与目标聚焦的关键;《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失利,则鞭策他在寒假沉心静气,回归基础,补足短板。

当然,还有那些高光时刻。小组竞赛的并肩作战,让他们品尝到团队默契与成功的荣光;技能班的投入,让他解锁了前端开发的新大陆;图书馆的深读,则让他在分布式系统的理论海洋中潜游,构建了更坚实的知识框架。

这一年的经历,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他未来模样的轮廓。他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安排的学生,而是一个开始主动规划、主动选择、主动承担的准成年人。他明确了自己对技术的热爱,但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成为一个只懂技术的“匠人”。他希望能站在技术和人文的交叉点,既能深入技术细节,又能理解用户需求,具备沟通和管理能力,去推动技术产生更大的价值。这个方向,或许可以称之为“技术型产品负责人”或者“具备技术背景的项目管理者”。

方向,在一次次实践、反思与碰撞中,愈发清晰。

他拿出那本陪伴了他两年的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郑重地写下了“大三规划”:

1. 学术深化:保持绩点优势,聚焦软件工程核心课程,争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2. 技术精进:深入后端技术栈,学习微服务、容器化等企业级技术,巩固前端技能。

3. 项目管理:寻找机会,主导或深度参与一个中型项目,系统锻炼项目管理能力。

4. 实习探索:目标锁定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产品或开发岗位,验证职业方向。

5. 视野拓展:持续关注行业动态,阅读非技术类书籍,提升综合素养。

合上笔记本,米小圈环顾了一下这个生活了两年的宿舍。墙上的课程表换了一茬又一茬,书架上的书从基础课本变成了更专业的着作,桌角还放着竞赛时熬夜讨论的草稿。这里承载了他太多的记忆、成长与蜕变。

他拉起行李箱,和王浩、赵磊、刘洋互相道别,约定暑假保持联系。走出宿舍楼,夏日的热浪扑面而来,与一年前的情景何其相似,但他的心境已截然不同。

大二是探索与定位的一年,是汗水与收获交织的一年。它在米小圈的生命轨迹上,刻下了清晰的成长印记。他带着这一年的积淀、反思与愈发清晰的方向感,即将步入大学的后半程。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内心笃定,步履从容。他知道,自己正走在那条通往理想彼岸的路上,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