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孟轲所言‘窃负而逃’,其心可悯,其情可原。舜之行事,在于其时法度未备,伦理初成,其以自身放弃天下之位为代价,全其孝道,此乃个人之抉择,丘或可理解。然……”

这个“然”字,让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然若将此推及万世,定为圭臬,要求所有为人子者,无论其身份、境遇,皆需效法,则大谬矣!”孔子的语气变得严肃。

这世上不能有万世不变的法则!!

就算这句话是对的,可它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孔子非常了解人性。

所以明白人心人性的复杂多变的。

适用于多数情况的,不能代表它适用于所有情况。

否则,就必然会有人借此钻空子。——这反而背离了孔子的初衷。

“若为将军者,因其父通敌而匿之,则置三军将士于何地?若为法官者,因其父杀人而纵之,则置国法公义于何地?此非孝也,乃陷亲于不义,乃以私废公也!”

“夫子!”孟子急切地想要辩解,“亲亲相隐,直在其中!此乃人伦之本!”

“人伦之本,在于‘仁’与‘义’!”孔子打断他,声音陡然拔高。

“‘仁者爱人’,此爱人,岂独爱其父?乃推己及人,爱天下人也!‘义者,宜也’,行事当合宜,当合乎时宜、地位、责任!尔只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可曾记得吾亦言‘见义不为,无勇也’?”

“可曾记得吾教导冉有为季氏聚敛而斥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一连串的反问,倒是让秦君们侧目。

嬴炎在旁边和列祖咬耳朵:“列祖,你信不信就算这些人出去宣扬了孔丘的理论,也会被其他儒生打为异类?”

儒生之中认为孔子的言论绝对正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吗?

既然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那孔子说的话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甚至于到底是不是孔子说的,那都不算重要。

更何况这些在空间里的人虽然在儒家当中威望高,可他们人数少啊!

只要不是孔子亲自从坟墓里爬出来说自己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那它就一定是他们自己理解的意思。

这样看来,他所操办的百家大议然后用律法直接框住反而是最简便的做法。

儒家之所以能在其他家的打击下开始逐渐消散,那不就是因为儒家的理论不能被肆意解读了吗?

那些利益受损的在天下大势以及父皇和他两任帝王的威势下,只能把怒火集中在儒家身上。

因为符合帝王的预期,这反而能瓜分儒家的时候分一杯羹。

嬴渠梁低低的笑:“信啊,怎么不信?”

嬴炎就是他教出来的,这孩子能想到的他怎么可能想不到。更别说这几年跟在晜孙旁边可谓是深有体会。

嬴驷看他们两个聚在一起,犹豫了一个呼吸之后就果断挤了进去。宣太后拉都拉不住!!

“你们在聊啥呢?说来我也听听。”

嬴渠梁和嬴炎互视一眼。同时笑出声来。

(嬴政:看见了没?这种时候过去只能白白当电灯泡。别问朕是怎么知道的。)

秦嬴这边笑作一团,那边儒家的讨论依旧没有落幕。

荀子此刻终于开口:“夫子明鉴。孟兄之说,过于强调内在心性,而轻忽了外在礼法规范之必要性。”

“孝道固然重要,然无规矩不成方圆。若人人皆以‘亲亲’为由,枉顾国法,则社会必将陷入混乱,弱肉强食,何谈仁义?”

“霍去病身为大将,手握重兵,关系社稷安危,若其因私废公,才是真正的大不孝——于国不忠,于民不仁,此岂非玷污其父之名?”

孟子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他张了张嘴,想要引用更多经典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但在孔子那澄澈而带着失望的目光下,那些话语竟有些难以出口。

因为他发现,他的那些所谓的经典,好像都是由孔子所说。

最终给予孟子学派最沉重一击的,竟然是儒家创始人自己。

惠子原本准备的大量逻辑攻讦,此刻似乎显得有些多余了。

但他还是忍不住加了一句:“孔夫子,您看,这便是问题所在。”

“后世尊您为圣,将您每一句话奉若神明,却忘了您也曾困于陈蔡,也曾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他们用您的言语构建壁垒,排斥异己,却失了您‘因材施教’、‘通达权变’的精髓。如此儒家,与您当初所追求的‘和而不同’,相去何其远也!”

听的在不远处的叔孙通直点头。

谁懂啊!殿下就是嫌弃这一点!!!

那问题来了——怎么改啊!!

作为现如今儒家的领头人,叔孙通很绝望,非常绝望!!

作为给叔孙通施加压力的罪魁祸首的嬴炎,此刻正满脸笑容的和先辈们谈笑风生,半个眼神也没有分给这个嫡系臣子(勉强算是)。

毕竟自己只是把儒家逼上绝路而已,又不是把儒家人逼上绝路。

只要他们转投其他家,比如法家、墨家、农家、医家这一类的,他就根本不带为难的。

把人逼上绝路,必然会遭到反噬。

蠢货才会做。

他要的,是儒家再没有一个儒生。

这样,就能给天子门生……让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