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 > 第121章 夯土墙上的血色誓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夯土墙上的血色誓言

雨还在下,陈默站在泥水里,手里的对讲机传出赵铁柱急促的声音:“老张家后墙塌了,泥已经开始往下滚!”他刚要回应,远处山坡上传来一阵喊声。

二十多个村民扛着竹筐、木槌和沙袋,踩着湿滑的土路往这边赶。有人背着一梱新砍的竹子,有人怀里抱着装满稻壳灰的麻袋。他们没等命令,自发在界碑原址绕了一圈。

1“按图纸来。”陈默翻开笔记本,把一页写满数字的纸递给赵铁柱,“夯土层厚三十公分,每层掺三斤树脂、五斤竹筋、半筐稻壳灰。不能用砖,现在地基软,只有这种老法子能撑住。”

赵铁柱接过纸扫了一眼,转身冲人群喊:“听好了!一层土,一层料,轮番上!谁偷懒,就是拿自家屋檐当赌注!”

木槌落地的声音佷快响了起来。咚——咚——咚——节奏沉稳,像心跳。泥土被一次次砸实,墙体慢慢升起,不高,但厚实。每一锤落下,都有泥浆飞溅,打在人脸上、衣服上、没人擦。

林晓棠蹲在几步外,无人机放在一块石板上,天线绑在竹竿顶端,斜插进土里。她盯着屏幕,手指快速拨动摇控杆。信号断过两次,她拆开背夹重新接线,第三次终于连上了。

李二狗一直靠在倒在的界碑旁,左手缠着布条,血从指缝渗出来。他没走,也没说话,只是看着那堵正在成形的墙。

突然,一个年轻汉子扔下木槌,嗓子发哑:“我娘还在屋里!你们在这垒墙,房子塌了谁赔?”他指着东山方向,“那边都开始滑了,咱们还守这块石头?”

没人应声。锤声停了。空气凝住。

李二狗猛地站起身,一把扯开湿透的衣衫。左臂上的关公像还在,可下方多了一幅纹上去的图——青山村的地形轮廓,山脊、溪流、田埂,全都刻进了皮肉里,墨迹未干,边缘泛红。

他弯腰捡起一块碎瓷片,刀口朝掌心一划,血立刻涌了出来。

不等人反应,他大步走到墙前,将手掌狠狠按在未干的夯土上。血顺着墙面往下淌,留下五道鲜红的印子。

“我李二狗,”他声音不高,却压过了雨声,“从小偷鸡摸狗,打架欠债,谁都看不起。可我是青山村生的,青山村养的。谁要是想踩着咱们的地发财,先问我这条命答不答应!”

他收回手,甩掉残血,指着周围的人:“你们哪个不是祖祖辈辈住这儿?哪个屋檐下没埋个先人?”现在退一步,明天就得脆着活!”

人群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老人拎着木槌,重重砸进土里。第二个,第三个……锤声重新响起,比之前更重、更齐。

赵铁柱抹了把脸,吼出号子:“一——二——夯!一——二——夯!”二十条汉子跟着喊,脚踩泥水,肩比肩站成一排,像一道人墙护着那堵新生的墙。

陈默没动。他看着墙上那五道血痕,慢慢合上笔记本,塞回怀里。雨水顺着帽檐流下,滴在鞋面上。

林晓棠忽然抬头:“有画面了。”

陈默立刻走过去。无人机屏幕晃了一下,随即清晰起来。远处山路上,几辆重型卡车正缓缓行驶,车身印着“宏达”两个字,车斗盖着防水布 ,但边缘露出一角金属结构——像是某种支架或机械臂。

“方向是东山泄洪口。”林晓棠调整焦距,“速度不快,但他们没停。刚才的滑坡没吓退他们。”

陈默盯着屏幕,眉头锁死。那条路本不该通车,地基早就松了。正常施工队这时候只会撤设备,不会往里运东西。

“不是来救人的。”他说,“是趁乱进来,抢时间。”

“抢什么?”赵铁柱走过来,喘着气问。

“不知道。”陈默摇头,“但绝不是好事。他们敢在这个时候进山,说明要么不怕塌,要么……就想让它塌。”

话音未落,李二狗突然指向远处:“看那边!”

顺着他的手指,众人望向滑坡区域边缘。一道浑浊的泥流正沿着山沟缓慢下滑,已经逼近一户人家的院墙。院门口,两个孩子正抱着一只狗往高处跑,大人在后面喊。

“那是刘婶家。”赵铁柱认出来了,“她儿子昨儿才从县里回来探亲。”

“组织人去接应。”陈默抓起对讲机,“两组人,一组继续夯墙,一组跟我过去。赵铁柱,你带五个身强力壮的,抄近道拦住泥流源头,能堵就堵,不行就挖导流沟!”

“我去!”李二狗跨上去一步,“我熟悉那片,小时候常在那里掏野兔洞。”

陈默看了他一眼,点头:“带上工具,别硬扛,只做标记,等我们支援。”

队伍迅速分头行动。陈默带着七八个村民沿坡而上,脚下泥泞打滑,几次差点摔倒。林晓棠抱着无人机紧跟其后,边走边调信号。

快到刘婶家门口时,泥流已漫过院墙底部。一只鸡扑腾着翅膀从水里飞出,撞在墙上又跌回去。屋檐下,老人正往二楼搬粮食,女人抱着孩子站在窗边张望。

“先救人!”陈默喊,“把人转移到老祠堂去,那里地势高!”

几个村民冲进院子,背起老人就走。有个小伙子跳进泥水里,把卡在栅栏间的狗拖出来。

林晓棠突然停下:“无人机没电了。”

“她迅速换电池,重启设备。几秒钟后,画面恢复。镜头扫过滑波带,又切回山路方向。”

卡车还在前进。

而且,它们的目的地似乎不是工地,而是滑坡区上游的一处废弃采石坑——那个地方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一旦堵塞,下游压力会瞬间倍增。

“他们在打什么主意?”林晓棠低声说。

陈默盯着屏幕,没说话。他想起笔记本那张村志摘录:三十年前矿运铁路停用,就是因为采石坑蓄水导致山体失稳。

现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暴雨,又来了同样的人。

“通知所有人。”他按下对讲机,“不管在干什么,马上撤离低洼地带。让赵铁柱回来,带上鲁班尺,我要他亲自测一遍坡度变化。”

林晓棠正要收起设备,忽然发现画面角落有什么反光。他放大图像,仔细看辨认。

是金属。

不止一处,在采石坑边缘的树林里,隐约露出几截管状物,半埋在土中,像是被人匆忙藏进去的。

“那是什么?”她指着屏幕。

陈默凑近看,瞳孔一缩。

那些管子排列有序,间距一致,一头朝向山体。另一头连接着电缆线,通向树林深处。

这不是临时堆放的设备。

那是预埋的装置。

而且早就布置好了。

“他们不是今天才来的。”她声音冷下来:“他们是等着这一天——等雨够大,等山要塌,然后……动手。 ”

李二狗站在旁边,听见这话,脸色变了:“你是说,他们想让山塌?”

“不是想。”陈默盯着远处的卡车,“是已经准备好了。”

他转身看向那堵刚刚夯好的墙。血痕已被雨水冲淡,但仍看得见痕迹 。村民们还在加固最后一段,动作没停。

“咱们修墙的时候,”他低声说,“他们已经在算着怎么毁山了。”

林晓棠忽然抬手:“卡车停了。”

画面中,第一辆车缓缓刹住,车斗缓缓抬起。防水布被掀开一角,露出里面的东西——不是沙袋,不是水泥,是一台液压钻机,带着长长的钻杆。

司机下车,四下张望,确认无人后,开始组装设备。

“他们要在滑坡带上钻孔。”林晓棠明白了,“可能是为了安装锚杆,也可能是……为爆破做准备。”

陈默握紧对讲机,指节发白。

就在这时,李二狗猛地拽他袖子:“你看那边!”

顺着他的视线,陈默看见采石坑边缘的一块岩石后,闪过一个人影。那人蹲着,手里拿着什1么东西,正往地上放。

镜头拉近。

是个方形金属箱,表面有数字显示屏,连接着几根粗线,通向地下。

那人按了按钮,屏幕亮起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