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133章 汉武帝的经济大招:一边搞货币改革,一边让官府做生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汉武帝的经济大招:一边搞货币改革,一边让官府做生意

在西汉经济圈,汉武帝绝对是个不走寻常路的改革家。别的皇帝想着怎么让百姓休养生息,他却一门心思琢磨:国库的钱袋子咋才能鼓起来?于是大手一挥,甩出两个政策——货币改革和均输平准法。本以为能实现,结果却把经济市场搅得鸡飞狗跳,活生生上演了一出古代版改革翻车现场。

先来说说汉武帝的货币大换血计划。当时市面上流通的三铢钱,因为分量太轻容易造假,搞得经济市场乌烟瘴气。武帝一拍脑袋:换钱!于是五铢钱闪亮登场,这枚铜钱不仅分量足、工艺精,还自带防伪标识——外圆内方的设计,直接把造假难度拉满。按理说,这是个整顿金融的好主意,可执行起来却画风突变。

为了杜绝私铸,朝廷祭出了雷霆手段:敢私自铸钱?死刑!而且这可不是吓唬人,只要被抓到一点蛛丝马迹,全家老小都得跟着遭殃。一时间,长安城的菜市场里,除了吆喝声,还时不时传来又有人因铸钱被砍头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因为这事儿掉脑袋的吏民足足有数十万,比一场大战的伤亡人数还多。老百姓苦不堪言,私下吐槽:这哪是改革,分明是要命!更魔幻的是,严苛的刑罚不仅没遏制住私铸,反而催生了一批亡命造假团伙。这些人躲进深山老林,白天种地晚上铸钱,跟朝廷玩起了躲猫猫。

这边货币改革闹得鸡飞狗跳,那边桑弘羊又带着均输平准法闪亮登场。这位汉武帝的经济智囊,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他琢磨着:与其让富商大贾赚得盆满钵满,不如让官府亲自下场做生意!于是,一套堪称古代版国家调控系统应运而生——朝廷在各地设立均输官,负责统购物资;再安排平准官,根据市场行情调控物价。按照桑弘羊的设想,这招既能充实国库,又能稳定物价,简直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政策一落地,最先哭晕在厕所的就是那些富商大贾。以前他们靠倒卖物资赚差价,现在官府直接垄断了货源,想拿货?先过朝廷这一关!中小商贩也没好到哪去,本来指着倒腾点货物养家糊口,结果平准官一出手,市场价格说降就降,根本没他们赚钱的机会。有个卖布的小商贩哭诉说:以前一天能赚五十钱,现在累死累活才赚五钱,这生意还咋做?

更绝的是,这套系统看似精妙,实际操作中却漏洞百出。有些地方官员和商人暗中勾结,低价收购物资高价卖给朝廷;还有的干脆玩起了权力寻租,不给好处就卡你货物。老百姓吐槽:官府说是调控物价,结果物价越调越高,这哪是平准,分明是!

虽然从数据上看,均输平准法确实实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国库倒是鼓起来了,但民间经济却被折腾得奄奄一息。长安城的商业街从往日的人声鼎沸,变得冷冷清清,商户们不是关门歇业,就是唉声叹气。

司马光说:武帝之政,意在强国,然过犹不及。货币改革虽正其制,酷法却伤民命;均输平准虽裕国库,与民争利则失人心。治国之道,当以民为本,若本末倒置,纵得一时之利,终酿长远之患。

作者说:汉武帝这波经济组合拳,完美诠释了啥叫好心办坏事。本来想给国家经济来个大保健,结果差点把市场进IcU。这也给后人提了个醒:搞改革就像炖老母鸡,火候过猛容易糊锅。政策再好,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毕竟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才是检验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