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134章 张骞画的"大饼"把汉武帝坑惨了?史上最烧钱的外交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张骞画的"大饼"把汉武帝坑惨了?史上最烧钱的外交计划

在汉武帝的打怪升级人生里,匈奴一直是头号boSS。为了给这个老对手来个背后捅刀,汉武帝盯上了西域这块战略要地。这时,刚从西域归来的张骞一拍胸脯:陛下!给我钱!我能让乌孙国当您的西域小弟,直接砍断匈奴的!汉武帝一听,两眼放光:这波稳赚不赔啊!当即大手一挥,开启了一场堪称古代版烧钱外交的奇幻之旅。

先说说张骞的断匈奴右臂计划。这思路听着确实高明——只要说服乌孙东迁,就能在匈奴西边安插个,来个前后夹击。为了打动乌孙王,汉武帝直接掏出了钞能力:黄金万两、锦绣绸缎装满车队,使者团阵容堪比移动的奢侈品展销会。可乌孙王看着这堆宝贝,心里却直打鼓:匈奴天天在我家门口晃悠,你让我搬家?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

于是,乌孙王开启了拖延大法:今天说要开家族会议商量,明天说要占卜吉凶。张骞带着使团在乌孙的帐篷里喝了大半年马奶酒,最后只等来一句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不走。更尴尬的是,乌孙王还顺走了汉朝的礼物,转头就拿去讨好匈奴,堪称古代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这边计划,张骞倒也没闲着。他大手一挥,派出十几路副使,像撒胡椒面似的奔向大宛、安息等国。张骞想得挺美:咱不用动刀动枪,靠做生意就能把西域拿捏住,这叫经济殖民!这些副使们也挺拼,带着丝绸、茶叶就冲进了西域市场,活脱脱一群古代版跨国推销员。

然而现实很快泼来一盆冷水。西域各国看着汉朝使者,心里直犯嘀咕:这群人突然带着宝贝来做生意,不会是有啥阴谋吧?大宛国表面笑嘻嘻接待使者,背地里却和匈奴眉来眼去;安息国倒是愿意通商,可转手就把汉朝货物加价十倍卖给周边小国。更要命的是,西域商道上强盗横行,汉朝商队三天两头被打劫,运出去的丝绸没换回几个钱,倒是给劫匪们发了年终奖。

最让汉武帝肉疼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外交行动,花出去的钱就像扔进了无底洞。为了维持西域的面子工程,每年都要派出成百上千人的使团,光路上吃喝拉撒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据统计,短短几年间,国库被掏空了一大半,百姓赋税翻了好几倍,民间甚至传出卖儿卖女交赋税的惨状。曾经财大气粗的西汉王朝,硬生生被折腾成了月光族。

更讽刺的是,折腾了十几年,汉朝在西域连个像样的据点都没捞着。匈奴该抢还是抢,西域各国该骑墙还是骑墙。汉武帝看着空荡荡的国库,再看看地图上毫无进展的西域版图,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当初把这些钱拿去修长城,说不定还能省点心!

司马光说:张骞之策,志在制敌,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乌孙之疑、诸国之诈,非人力可强致。武帝虽怀雄图,然不惜国力,徒耗民财,终未竟全功。治国者当审时度势,不可为虚名而忘实患。

作者说:张骞的西域计划,堪称古代版ppt治国的典型案例。想法很炫酷,执行却很拉胯,最后把老板坑得血本无归。这也给后人提了个醒:做战略规划不能光靠脑洞大开,还得结合实际情况。外交不是请客吃饭,光靠砸钱也买不来真心。汉武帝这波交学费的经历告诉我们:再宏伟的蓝图,没有靠谱的落地执行,终究是镜花水月。毕竟在国际关系这场大棋局里,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