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398章 蜀汉宫廷育儿记:皇帝家的"太子培养方案"大讨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8章 蜀汉宫廷育儿记:皇帝家的"太子培养方案"大讨论

在三国的育儿界,蜀汉曾上演过一场特别的家庭会议:皇帝刚给新皇后办了册封礼,转头就面临更头疼的问题——太子该怎么培养?是走仁德路线还是练权谋心法?这事儿在朝堂上吵得比菜市场还热闹,最后还诞生了一套独特的皇家育儿经。

故事得从章武三年说起,刘备去世后刘禅接班,蜀汉的家庭结构也迎来大调整。当时刘禅刚把皇后的位置空出来,大臣们琢磨着后宫不能没有主心骨,就提议把前皇后的妹妹张氏扶上位。这位张皇后也是个有福气的,姐姐刚去世没多久,自己就从小姨子升级成正宫娘娘,蜀汉后宫这波无缝衔接操作,倒也省了不少宫廷动荡。

可比起皇后册封的顺理成章,太子人选的确定才是真·头等大事。刘禅虽然年纪不大,但立储这事关乎,大臣们比皇帝还着急。最后选定的是王贵人的儿子刘璇,这孩子一出生就自带皇位继承体验卡,被册封为皇太子那天,蜀汉宫廷搞得比过年还热闹。

本以为太子定了就能消停,没想到朝堂上又掀起了新的讨论——这孩子该怎么教?是按仁德君子的剧本培养,还是往权谋高手的方向塑造?第一个跳出来操心的是大司农孟光,这位老爷子是蜀汉的老干部,说话直来直去不绕弯子,堪称育儿焦虑症重度患者。

有天孟光逮着秘书郎郤正就问:小郤啊,你天天在东宫附近转悠,给我透个底,太子最近读啥书?脾气咋样?将来能不能当大任?郤正是个文化人,说话一套一套的:太子殿下可懂事了,侍奉父母那叫一个孝顺,见了大臣也客客气气,待人宽厚得很,颇有古代世子的风范。

这话要是搁一般人听了,肯定得夸句好孩子,可孟光听完眉头皱得更紧了:我问的不是这些!谁关心他礼不礼貌?我想知道他有没有权略智谋!会不会分析局势?能不能将来镇住场子?老爷子这话够直接,相当于问这孩子读书是为了考状元,还是为了当领导。

郤正被问得有点尴尬,只能打圆场:孟大人您别急啊,世子的智谋哪能随便露呢?就像宝剑藏在鞘里,不到该用的时候不会出鞘,这叫潜龙在渊可孟光根本不吃这套,他一拍桌子:现在是什么时候?天下三分,天天打仗,曹魏孙吴虎视眈眈,这时候培养太子还搞佛系教育?智谋才是硬通货!读书就得读能马上用上的,什么《孙子兵法》《韩非子》都安排上,光学礼仪有啥用?难道敌人会因为你有礼貌就退兵?

这番话怼得郤正没话说,只能连连点头:大人说得对,说得对,我回头就跟东宫老师提建议。其实孟光的焦虑也不是没道理,蜀汉当时的处境就像创业公司,外面强敌环伺,内部人才凋零,要是继承人只懂温良恭俭让,恐怕真守不住家业。

这场太子培养路线之争很快在朝堂传开,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仁德派以德服人才是长久之计,毕竟刘备当年就是靠仁义打天下的;权谋派则认为乱世需用重典,没点手腕根本镇不住场面。就连刘禅也被这事搞得头大,一边是老祖宗传下的仁义招牌,一边是现实逼人的生存压力,这选择题比当年老爹白帝城托孤还难。

最后还是郤正出来打了圆场,他提议搞混合培养模式白天学礼仪道德,晚上练权谋策略,既学《论语》也读《六韬》,既学怎么当君子,也学怎么当领导。这方案才算暂时平息了争论,太子刘璇的课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活脱脱成了三国版学霸。

这场关于太子培养的讨论,看似是教育理念之争,实则是蜀汉朝堂的生存路线辩论。每个人都在为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操心,有人想守住初心,有人想拥抱现实,吵来吵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让蜀汉能多撑几年。

司马光说

国之储君,乃天下之本。培养之道,仁德为基,智谋为用,二者不可偏废。孟光之虑,虑于乱世需才;郤正之言,言于世子当藏器。然仁德者,立身处世之根;智谋者,经世济民之具。若偏于仁德则难安邦,偏于智谋则易失德,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承继大统,固国安民。刘禅能纳众议而调其培养之法,亦为明智之举。

作者说

蜀汉的太子培养之争,藏着一个跨越千年的教育难题:我们究竟要培养还是?孟光的实用主义看似功利,却戳中了乱世生存的本质——规则失效时,能力比道德更能保护自己;而郤正的藏器论则暗含智慧,提醒我们德行是底线,锋芒需内敛。这场争论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跳出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没有绝对正确的培养方案,只有是否适配时代的选择。就像现代教育既要教孩子善良,也要教他们保护自己;既要培养同理心,也要锻炼决断力。蜀汉的困境恰恰说明:真正的继承人教育,从来不是选A或选b,而是让A和b在合适的土壤里共生,让仁德成为智谋的指南针,让智谋成为仁德的保护伞。

本章金句: 乱世的生存智慧,从来不是仁德与智谋的二选一,而是让善良有锋芒,让智慧有温度。

如果你是后主刘禅,你会怎么选择?是坚持让太子专注仁德培养,还是全力强化权谋教育,又或者有更巧妙的平衡之道?来评论区分享你的太子培养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