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399章 三国边境风云:一位刺史的"跨国追逃"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9章 三国边境风云:一位刺史的"跨国追逃"记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大部分戏份都被魏蜀吴的三角恋抢走了,可在东北边境,曾上演过一场精彩的跨国追逃剧。主角是魏国的幽州刺史毋丘俭,反派是高句丽国王位宫,剧情堪比古代版边境反恐,最后还顺便创下了中原王朝对东北最远的征战记录。

故事得从正始七年的春天说起,那会儿魏国正忙着跟蜀汉东吴搞三国演义,没太留意东北边境的小邻居。可高句丽国王位宫觉得这是个刷存在感的好机会,天天派兵在边境线上打游击:今天抢个粮草,明天袭个哨所,活脱脱把边境当成了自家菜园子。一开始魏国还想着睦邻友好,派使者去警告了几次,没想到位宫更嚣张了,直接举兵叛乱,宣称要扩大领土。

消息传到幽州刺史毋丘俭耳朵里时,这位刺史正对着边境地图发愁。毋丘俭是个武将出身的暴脾气,最见不得别人在自己地盘撒野,一拍桌子:小小高句丽,还敢蹬鼻子上脸?给我备兵,我要让他们知道谁是大哥!于是一场由边境摩擦引发的跨国征讨,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魏军刚开到高句丽边境,位宫还嘴硬,带着军队出来,结果刚交手就被打懵了——魏国的正规军可比他那些边境游击队能打多了。位宫一看苗头不对,扔下部队就开启了逃亡模式,跑得比兔子还快。国王都跑了,高句丽军队瞬间成了没头苍蝇,被魏军追着砍,一路退回了首都丸都城。

毋丘俭哪肯罢休?率军直接包围了丸都城,一顿猛攻就破了城。按古代战争的规矩,攻破敌国首都总得杀一儆百,于是魏军在城里清剿残敌,杀的杀、抓的抓,几千人就这么成了俘虏。可就在这场胜利狂欢里,毋丘俭听说了个特别的事儿:高句丽有个叫得来的大臣,早就看出位宫不作不死,天天劝国王别惹魏国,好好过日子,可位宫根本不听。得来一看劝不动老板,心灰意冷,干脆绝食抗议,最后活活饿死了。

这事儿让毋丘俭特别感慨:这才是忠臣啊!他当即下了道特别命令:得来的墓谁也不准动,坟上的树都得好好保护着,他的老婆孩子全部释放,谁也不准为难他们。这操作在古代战争里可太少见了——就像打架的时候,一边揍对方老板,一边还给对方公司的忠臣鞠躬,堪称恩怨分明的典范。后来有人劝他:您这是不是太心软了?毋丘俭却说:打仗打的是混蛋,不是好人,分不清这个,跟强盗有啥区别?

处理完丸都城的事,毋丘俭又想起了跑掉的位宫:这小子不抓住,以后还得捣乱!于是他兵分几路,开启了跨国追逃模式。位宫也是倒霉,本来想往北边跑,结果魏军跟GpS定位似的紧追不舍。这一追就追出了老远,一直追到肃慎氏的南部边界(大概在今天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创下了当时中原军队征战的最北记录。

位宫最后跑得连影子都没了,估计是躲进了深山老林。毋丘俭一看追不上了,也不恋战,就在边境的山上刻了块大石头,把这次征战的功劳全记下来,相当于立了块到此一游的功德碑,然后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回国了。这场仗打下来,算上杀死的和投降的敌军,总共八千多人,按当时的战功标准,光受封侯爵的就有一百多人,堪称军功批发现场。

消息传回魏国都城时,朝堂上都炸了锅。有人夸毋丘俭扬我国威,有人担心穷兵黩武,还有人好奇肃慎氏在哪?是不是比吴国还远?毋丘俭倒是挺淡定,回来后写了份超长的战报,把过程写得明明白白,还特别表扬了得来的忠烈,建议朝廷表彰一下——虽然对方是敌国大臣,但忠臣值得尊重。

这场边境风波就这么结束了,高句丽经此一役,消停了好多年,再也不敢随便惹魏国。而毋丘俭也成了三国时期跨界战神,毕竟能把仗打到俄罗斯境内的,整个三国也就他独一份。

司马光说

夫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毋丘俭讨高句丽,以威惩恶,固为当务;然能于征战之中,识敌臣之忠而存其家,亦见其仁心。位宫悖逆失道,致国破逃亡;得来尽忠而死,虽身殁而名存。此可见天道好还,忠奸之报昭然也。为国者当以德服人,不得已而用兵,则当明辨善恶,赏罚分明,方为王者之师。

作者说

毋丘俭讨伐高句丽的故事,藏着古代战争里最珍贵的清醒剂:暴力可以征服土地,却征服不了人心;而对敌人的尊重,恰恰是自身强大的证明。毋丘俭最难得的不是打了胜仗,而是在硝烟里守住了底线——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消灭的是叛乱,不是文明;要惩罚的是暴君,不是忠良。这种区分打击的智慧,比打赢十场仗更有价值。更有趣的是这场战争的溢出效应:它不仅震慑了边境,更意外地传播了忠烈可敬的价值观,让敌国百姓知道魏国讨厌的是混蛋,不是好人。这提醒我们:任何冲突里都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看得见的刀枪,一条是看不见的人心,赢得后者的人,才能真正赢得长久的和平。

本章金句: 真正的强大,不是赢了之后赶尽杀绝,而是分得清该打谁、该敬谁、该护谁。

如果你在当时的战场,你会怎么选择?是像毋丘俭一样追敌千里也要立威,还是见好就收专注安抚?面对敌国的忠臣,你会给予特殊优待弘扬褒赞,还是一视同仁?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