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624章 南梁北伐有多猛?半年连拔十城,北魏被打得找不着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4章 南梁北伐有多猛?半年连拔十城,北魏被打得找不着北

梁武帝普通五年六月,建康城里的荷花刚开得热闹,梁武帝萧衍就把豫州刺史裴邃叫到了宫里。老皇帝穿着宽松的龙袍,手里捏着个佛珠,却没心思念经——北边的北魏正闹六镇之乱,这可是南梁北伐的好机会。“裴爱卿,”萧衍把佛珠往案上一放,“北魏现在自顾不暇,朕给你兵权,你去把咱们丢的那些城池抢回来,让他们也尝尝被人追着打的滋味!”

裴邃心里早憋着股劲呢。这人是南梁出了名的“打仗能手”,年轻时跟着萧衍打天下,后来守豫州,把边境守得跟铁桶似的,北魏军见了他都绕着走。这会儿接了圣旨,他立马回了豫州,连夜点兵。手下的将领问他:“将军,咱们先打哪儿?”裴邃摸着胡子笑:“先拿童城开刀!那地方是北魏的门户,拿下它,后面的城就好打了。”

可裴邃没急着自己上,他想起了徐州刺史成景俊——这小子是个“急先锋”,打仗跟饿狼扑食似的,最适合打头阵。他让人给成景俊捎了封信,里面画了童城的地形图,还附了句:“兄弟,首功给你,别让我失望。”成景俊接到信,当天就带着三千骑兵出发了。

八月的天还热得很,成景俊的队伍昼伏夜出,悄悄摸到了童城下。守城的北魏军正躺在城墙上打盹,有的还在聊家常:“听说南边的梁军不敢来,咱们在这儿就是混日子。”话音刚落,就听见城下喊杀声震天——成景俊带着人架起梯子就往上爬,北魏军慌得连弓箭都拿反了。没半个时辰,童城的城门就被打开了,成景俊把南梁的旗帜插在城楼上,笑得露出了牙:“这首功,我拿定了!”

消息传到裴邃那儿,他正陪着刚从建康来的元树喝茶。元树原是北魏的王子,后来投奔了南梁,对北魏的城池布局门儿清。“裴将军,”元树放下茶杯,“成将军拿下童城,北魏肯定会调兵去救,咱们不如趁机打建陵城,那地方守军少,一攻就破。”裴邃点头:“正合我意!咱们明天就出发。”

这边成景俊也没闲着。九月的时候,他听说北魏睢陵的守军换了个新将领,是个没打过仗的公子哥,立马带着人杀了过去。那新将领见梁军来了,吓得躲在城里不敢出来,成景俊故意在城下骂阵,还让人把他的家书射进城去。守军一看将领这么怂,干脆开城门投降了——睢陵就这么轻松拿下,成景俊还缴获了不少粮食,足够队伍吃半个月。

十月的北方开始降温,裴邃和元树的队伍也到了建陵城下。这建陵城虽小,城墙却修得高,北魏守军以为能守一阵子。可裴邃早有准备,他让人连夜造了几架“冲车”,还找了些擅长爬墙的士兵,打算两面夹击。第二天一早,冲车撞得城门“咚咚”响,爬墙的士兵也摸到了城头,守军顾头不顾尾,没一会儿就乱了阵脚。元树趁机带着人从城门冲进去,建陵城就这么破了。

拿下建陵后,裴邃的劲头更足了,接着又打下了曲木。那边彭宝孙也传来好消息——他带着人攻下了琅邪,还活捉了北魏的琅邪太守。这太守被押到裴邃面前时,还嘴硬:“我只是没防备,不然你们赢不了!”裴邃笑了:“就算你有防备,也挡不住我们南梁的兵。”

转眼到了普通六年正月,北方飘起了小雪,可南梁的北伐势头一点没减。雍州刺史晋安王萧纲,也就是后来的简文帝,也想凑个热闹。他叫来安北长史柳浑:“裴将军在东边打得热闹,咱们在西边也不能落后,你去打南乡郡,让北魏知道咱们南梁到处都是能打的人。”

柳浑是个细心人,他知道南乡郡的守军擅长打雪地仗,特意让士兵们穿上防滑的草鞋,还准备了暖酒。到了南乡郡下,他没急着进攻,先让士兵们喝暖酒御寒,等北魏军以为他们要等雪停时,突然发起进攻。守军没料到梁军这么拼,冻得手都握不住兵器,没一会儿就败了。

这边柳浑刚拿下南乡郡,司马董当门也带着人打魏晋城。这魏晋城旁边有两个小城,马圈和雕阳,董当门想了个主意:先假装打魏晋城,吸引马圈和雕阳的守军来救,然后派人绕到后面,把那两个小城先拿下来。果然,北魏军上当了,等他们发现马圈和雕阳丢了,军心大乱,魏晋城也跟着破了。

短短半年时间,南梁的军队从东到西,连拔北魏十多座城池,消息传到建康,梁武帝萧衍高兴得连念了三遍“阿弥陀佛”,还特意下旨,给裴邃、成景俊这些人加官进爵。而北魏那边,一边要应付六镇之乱,一边要挡南梁的进攻,忙得焦头烂额,朝堂上天天吵架,有的说要和亲,有的说要迁都,没一个能拿出像样的办法——谁也没想到,南梁这次北伐,会把北魏逼得如此之惨。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载:“普通五年六月,梁以豫州刺史裴邃督征讨诸军事,将兵伐魏。八月,徐州刺史成景俊拔魏童城。九月,成景俊拔魏睢陵。十月,裴邃、元树攻魏建陵城,拔之,遂拔曲木;彭宝孙拔琅邪。六年正月,雍州刺史晋安王纲遣安北长史柳浑破魏南乡郡,司马董当门破魏晋城及马圈、雕阳二城。”梁之北伐,非幸胜也,乃乘魏之乱,用将得人也。裴邃善谋,成景俊善勇,柳浑善断,诸将配合,故所向披靡。然梁武晚年沉迷佛法,疏于政事,虽有一时之胜,终未能乘势北上,惜哉!古语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梁之失机,盖在于此。

作者说

南梁这次北伐的“猛”,表面看是将领能打、士兵敢拼,实则是抓住了“北魏内乱”的窗口期——就像两个人打架,一个正忙着拍身上的虱子,另一个趁机出拳,自然能占上风。但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北伐也暴露了南梁的“短板”:梁武帝只想着“抢城池、争面子”,却没想着“守地盘、固根基”。打下的城池大多交给当地豪强代管,没派心腹驻守,也没推行安抚百姓的政策,等北魏缓过劲来,很多城池又丢了回去。

这就像种地,只想着收割,却不想着施肥、除草,就算一时收得多,下次还是会减产。南梁的北伐,就像一场“热闹的突袭”,赢了当下,却输了长远。如果梁武帝能借着北伐的势头,整顿吏治、发展生产,把打下的地盘真正变成自己的“粮仓”和“兵源地”,说不定南北分裂的局面早就结束了——可惜,老皇帝满脑子都是“功德”,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本章金句:打仗靠的是“趁势”,但守天下靠的是“固本”;一时的胜利容易得,长久的安稳才难求。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要是你是裴邃,打下这么多城池后,会建议梁武帝派官员安抚百姓,还是继续进攻扩大战果?如果你是梁武帝,面对北伐的胜利,会先整顿内政,还是接着让军队北上?欢迎留言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