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711章 隋文帝杨坚那些年忙的事儿—和亲、修运河与筹划灭南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1章 隋文帝杨坚那些年忙的事儿—和亲、修运河与筹划灭南陈

要说这大隋王朝,刚建立那会儿,可没少“折腾”。北边得跟突厥打交道,中间还得琢磨着怎么让漕运顺溜,南边呢,又惦记着把陈朝给收了。这几件事,件件都挺有看头,咱们一件一件唠。

先说说北边的突厥。这突厥沙钵略可汗,之前跟隋朝干仗,没少吃败仗。吃了亏,就想着换个法子,跟大隋和亲。这千金公主,本来是北周的公主,北周没了,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但形势比人强,她干脆自请改姓杨氏,认了隋文帝当爹,隋文帝也挺敞亮,封她为大义公主。

隋文帝派虞庆则等人出使突厥,商量和亲的事儿。这沙钵略可汗一开始还端着架子,不肯向大隋称臣。你想啊,他是草原上的汉子,怎么愿意低人一等呢。这时候,长孙晟站出来了,他跟沙钵略可汗唠嗑,说:“可汗啊,您现在娶了大隋的公主,那您就是大隋天子的女婿了。女婿对岳父,哪有不恭敬的道理?”沙钵略可汗一听,觉得好像有点道理,又想想之前被隋朝打得灰头土脸的样子,也不敢再硬气了。他拜受了玺书,还笑着说:“我这成了大隋天子的‘奴’,都是虞庆则的功劳啊!”说完,还送了虞庆则一千匹马,为了表示亲近,把自己的堂妹也嫁给了虞庆则。你说这沙钵略可汗,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主儿,打不过就认怂,还挺会来事儿。

解决了北边的事儿,隋文帝又把目光投向了漕运。当时渭水这河道,沙子多,水的深浅也没个准儿,漕运特别困难。粮食运不进来,关内的人吃饭都成问题。隋文帝可愁坏了,到了公元584年六月,他终于下了决心,诏命官居太子左庶子的宇文恺带着水工去凿渠。

宇文恺领了命,就带着人忙活起来。他们引渭水从大兴城东一直到潼关,挖了三百多里长的一条渠,取名叫广通渠。这渠一建成,可不得了,漕运变得顺畅无比,关内地区可算是受益良多,粮食啊、物资啊,都能及时运到,老百姓的日子也跟着好过了不少。你说隋文帝,这事办得还是挺实在。

北边安定了,漕运也通了,隋文帝的心思又活络起来,开始谋划着灭掉南边的陈朝。他把高熲找来,问他有什么取南陈的好对策。高熲眼珠子一转,就有主意了。他对隋文帝说:“陛下,咱们可以趁南陈粮食收获的时候,多次虚张声势地征兵,让他们没法安心耕种。另外,还可以派人顺风纵火,把他们用竹茅搭建的房舍和储存的物资都烧了。这样一来,南陈的财力就会被大大消耗,到时候咱们再动手,就容易多了。”

隋文帝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果断采用了。这计策还真管用,南陈被这么一折腾,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这下子,大隋的将领们可都来了精神,杨素、贺若弼等人,你一个我一个,争相献上平定江南的计策。崔仲方也上书,建议在长江上下游分别准备精兵,制造船舰,谋划渡江之计。隋文帝一看,大家积极性这么高,也不含糊,积极筹备着灭陈的事儿。看这架势,南陈的日子,是真的要到头了。

司马光说:隋初之时,内修漕运以利民生,外定突厥以安边境,复谋灭陈以图一统。观其所为,皆为大隋之强盛奠基。沙钵略可汗能审时度势,称臣和亲;高熲献疲敌之策,亦显智谋。此等举措,于当时之格局,实乃明智之举。

作者说:大隋在这几件事上的作为,颇有意思。与突厥和亲,看似是妥协,实则是以柔克刚,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沙钵略可汗的转变也体现了实力面前,态度的弹性。隋文帝开凿广通渠,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解决了漕运难题,让关中地区得到滋养,这是朝野发展的根基。而谋划灭陈,高熲的计策充满了“巧劲”,不急于一时强攻,而是通过消耗对方实力来创造战机,这种“慢功夫”反而更显智慧,也为后来的南北方统一铺平了道路。这几件事,能看出大隋在建立初期,既有务实的建设,也有灵活的外交与军事策略,多方发力,才有了后来的气象。

本章金句:能屈能伸是生存智慧,务实谋划乃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