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那阵子,各路豪杰拼的不仅是兵马,更是“攒人气”的本事。有的人靠真金白银赏将士,有的人靠实打实办事赢民心,可王世充偏不——他走的是“嘴上功夫”路线,把“画饼”玩出了新高度。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王世充刚在洛阳站稳脚跟,就急着给自己搭架子、揽人心,可一套操作下来,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全是“虚招”,最后不仅没留住人,还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说起来都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先说说王世充“收编名士”这出戏。那会儿他刚自封太尉,想让自己的“太尉府”看起来气派点,更想借隋朝老官员的名头撑场面,就把杜淹、戴胄这些前朝显官、名士全请到府里当属官。这些人里,有的是真有学问,有的是在民间有声望,王世充把他们请来,天天好酒好肉招待,逢人就说“我这儿人才济济,以后肯定能成大事”。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摆样子”。杜淹本来是隋朝的御史中丞,肚子里有墨水,想给王世充提些治国的建议,可每次刚开口,王世充就打岔:“先生的学问我佩服,先歇着,以后有的是用武之地。”戴胄想管管洛阳城里的治安,提交了好几个方案,王世充看都没细看,就说“这事不急,先把府里的事理顺再说”。说白了,王世充要的不是这些人的“本事”,而是他们的“名头”——就像开店要挂个名人题的匾额,看着体面,至于匾额底下卖的是好货还是次品,他根本不在乎。
更有意思的是他在府门外立“三牌”的操作。为了显得自己“求贤若渴”“为民做主”,王世充特意让人做了三块大木牌,竖在太尉府门口,一块写着“求文学才俊”,一块写着“招武勇之士”,还有一块写着“为有冤者申冤”。这牌子一立,洛阳城的人都觉得新鲜,每天都有几百人来上书:有读书人写文章谈治国理念,有壮汉来毛遂自荐说能打仗,还有老百姓来告状说被恶霸欺负。
王世充也挺“配合”,不管来的人身份高低,他都亲自出来接见,说话客客气气的。遇到读书人,他就说“先生的见解独到,我记下了,以后必当重用”;遇到壮汉,他就拍着人家的肩膀说“壮士好身手,以后跟着我,保准有你建功立业的机会”;遇到告状的老百姓,他就皱着眉头说“你的冤屈我知道了,这就派人去查,一定还你公道”。每回都把人说得心花怒放,觉得王世充真是个明主。
可等这些人回去等消息,就没下文了。有个叫李玄的读书人,连着上了三回书,每次王世充都夸他写得好,可过了一个月,连个官职的影子都没见着;有个叫赵虎的壮汉,说自己能开三百斤的弓,王世充当场让他表演,看完连声叫好,可之后再也没找过他;有个老太太来告恶霸抢了她的粮食,王世充承诺三天内解决,结果老太太等了半个月,恶霸还在街头横行。时间一长,大家都看明白了:王世充这是“只听不说不做”,立牌子就是为了装样子,根本没真想办事。
对待读书人、老百姓是“画饼”,对待自己的士兵,王世充玩的还是这套。那会儿他刚掌控洛阳,手下的士兵大多是隋朝的旧部,还有些是招募来的流民,人心还没稳住。王世充知道士兵们跟着他是为了混口饭吃,说不定还能捞点赏赐,就天天跑到军营里“送温暖”。
士兵们训练完,他就过去递水递毛巾,说“兄弟们辛苦了,跟着我,以后肯定让你们有吃有穿,立功了还能当官”;有的士兵生病了,他就亲自去探望,握着人家的手说“兄弟你安心养病,你的家人我会照顾,病好了咱们一起打天下”;甚至有士兵家里出了急事,找他借钱,他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等府里的钱到了,立马给你送过去”。每回都说得情真意切,士兵们一开始还挺感动,觉得跟着这样的主帅有奔头。
可感动归感动,真到该给赏赐的时候,王世充就开始“装糊涂”了。有支队伍打了胜仗,缴获了不少财物,士兵们等着分赏,王世充却开会说“现在咱们刚起步,财物得留着扩充军备,等以后打下更大的地盘,再给兄弟们重赏”;有个士兵立了大功,按规矩该升官职,王世充就说“你虽然有功,但还得再历练历练,等时机成熟了,我肯定提拔你”。次数多了,士兵们也不傻了——“主帅的话听着好听,可一点实际好处都没有,这不就是拿我们当傻子耍吗?”慢慢的,军营里的怨气越来越重,士兵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
要是光“画饼”也就罢了,王世充还容不得别人对他有二心。当时有个叫独孤武都的官员,本来是隋朝的旧臣,跟着王世充做事,可他看王世充只会说空话、不办实事,觉得跟着他没前途,就暗中联系唐朝的军队,想里应外合,把洛阳献给唐朝。结果这事走漏了风声,被王世充知道了。
王世充哪能忍这个?立马把独孤武都抓了起来,还牵连了不少跟独孤武都有来往的人。审问的时候,王世充还装模作样地说“我待你不薄,你为啥要背叛我?”独孤武都冷笑说“你天天给我们画饼,却连一点实际的都给不了,跟着你迟早得饿死、战死,我为啥不能找条活路?”王世充被怼得说不出话,最后还是把独孤武都和牵连的人全杀了。可杀了人也没堵住大家的嘴,反而让更多人心里害怕——“跟着他要么被忽悠,要么被杀死,这日子没法过了”,之后偷偷投奔唐朝的人越来越多。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载王世充“收隋显官名士,立三牌求贤申冤,而无实行动;悦士卒以甘言,而无恩赏”,又“杀独孤武都等异己”,盖其性好虚名而寡实,务揽权而不恤人。夫为政者,当以实利惠民,以诚信待下,若徒以空言惑众,以威刑服人,虽能暂得势,终必失人心而败。世充之败,早见于此矣。
作者说
王世充的“揽权用人术”,本质上是“用虚名换实利”的投机把戏——他想靠隋朝名士的“名”撑自己的“面”,靠空头承诺的“甜”稳住士兵的“心”,却忘了最根本的道理:人心从来不是靠“画饼”能留住的,权力也不是靠“耍手段”能坐稳的。更有意思的是,他一边抱怨别人“背叛”,一边又不肯拿出实际利益收买人心,就像一个店主,既不想给顾客好货,又不想给顾客实惠,却指望顾客天天来光顾,这本身就是矛盾的。放到现在看,有些管理者也犯类似的错:给员工画“未来上市分红”的大饼,却连基本工资都拖着不发;喊着“以人为本”的口号,却连员工的基本福利都不肯保障,最后员工离职、团队散架,还怪员工“不忠诚”。其实不是人不忠诚,是“只谈情怀不谈钱,只说空话不办事”的做法,根本留不住人。毕竟,再好听的话,也填不饱肚子;再大的饼,也不如手里的实在好处管用。
本章金句:空话说多了会成笑话,饼画大了会砸招牌——想靠虚情假意揽权用人,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你是文中的王世充,在发现大家对“画饼”不满、士兵积极性下降时,你会先从哪件事入手挽回局面?是先给立过功的士兵补发赏赐,还是真的重用杜淹、戴胄这些名士办实事 ?要是你,会怎么调整自己的做法呢?欢迎留言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