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的冬天,河北大地冷得能冻裂石头,可比天气更烈的,是窦建德旧部心里的火气。自从窦建德在虎牢关被李世民俘虏,河北的老兄弟们就跟没了主心骨似的,既要躲着唐军的清算,又要忍着心里的憋屈。就在这时候,刘黑闼站了出来,手里攥着窦建德生前用过的马鞭,往高台上一站,声音响得能传三里地:“窦王待咱们不薄,如今他遭了难,咱们能眼睁睁看着?今天我刘黑闼起兵,就是要为窦王复仇,把河北的地盘拿回来!”
这话一出口,底下的人瞬间炸了锅。有当年跟着窦建德打仗的老兵,抹着眼泪就喊“愿随将军”;有被唐军苛捐杂税逼得活不下去的百姓,也扛着锄头凑了过来;就连一些原本躲在山里的小股势力,也闻风而来。刘黑闼这“复仇”的旗号,就像一把火星,一下点燃了河北的干柴。
他打仗也确实有一套,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阵仗,专挑唐军薄弱的地方打。今天端了个唐军的粮站,明天袭扰个县城,没几个月,河北的十几个州县就全被他拿了下来。唐军派去的将领,要么被他打得落花流水,要么干脆开城投降。短短半年时间,刘黑闼就把窦建德当年的地盘全收了回来,还在洺州称了王,名号叫“汉东王”,日子过得比窦建德在的时候还热闹。
消息传到长安,李渊急得在宫里转圈圈。他手下的将领要么刚打完洛阳没歇过来,要么就是不敢去碰刘黑闼这个硬茬。思来想去,他终于咬了咬牙——只能把李世民请出来了。要知道,之前李世民因为功高盖主,李渊已经悄悄夺了他不少兵权,让他在长安“休养”。可眼下这情况,除了李世民,没人能镇得住刘黑闼。
李世民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府里看兵书。他放下书,嘴角勾起一抹笑:“刘黑闼倒是个有本事的,就是选错了对手。”没过几天,他就带着大军出发,直奔河北而去。
两军在洺水边上遇上了。刘黑闼知道李世民不好惹,把军队摆得整整齐齐,阵前的盾牌连起来跟堵墙似的,就等着唐军来攻。李世民也不急着动手,每天带着人在阵前转悠,一会儿看地形,一会儿观风向,就是不出兵。手下的将领急了:“秦王殿下,咱们赶紧打啊,再拖下去粮草都要不够了!”李世民却摇头:“刘黑闼的兵刚打了胜仗,士气正盛,硬拼咱们讨不到好。得等,等他露出破绽。”
这一等就是十几天。刘黑闼的士兵开始不耐烦了,有的在阵前骂阵,有的干脆坐地上晒太阳。李世民一看时机到了,偷偷让人去洺水上游,用沙袋把河水堵了起来。又让人去刘黑闼阵前挑衅,故意装作打不过的样子,往洺水对岸跑。
刘黑闼一看唐军“败了”,哪能放过这个机会?他大手一挥:“兄弟们,冲啊!把唐军赶进河里喂鱼!”士兵们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就往洺水冲,密密麻麻的人挤在河边上,有的蹚水过河,有的找木筏摆渡,乱成了一团。
就在刘黑闼的大军过了一半河的时候,李世民突然下令:“放闸!”上游的士兵赶紧把沙袋扒开,憋了十几天的河水跟疯了似的往下冲,浪头有一人多高。正在过河的刘黑闼士兵,要么被洪水卷走,要么被冲回岸边,哭喊声、惨叫声混在一起,比打雷还响。
李世民趁机率军冲了上去,唐军将士跟下山的猛虎似的,见人就砍。刘黑闼的军队本来就乱了套,再被这么一冲,彻底垮了。刘黑闼骑着马,在几个亲兵的保护下,拼了命才冲出重围。回头一看,自己带来的几万大军,要么死在水里,要么成了唐军的俘虏,只剩下一千多残兵。他也顾不上伤心,一路往北跑,最后逃到了突厥,才算捡回一条命。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没过多久,刘黑闼又从突厥借了兵,杀回了河北。这时候李世民因为功劳太大,又被李渊召回了长安,没机会再去平乱。李渊先后派了李道玄和李元吉去,可李道玄太年轻,打仗没经验,刚一交手就被刘黑闼杀了;李元吉呢,又太胆小,不敢往前冲,眼睁睁看着刘黑闼把河北又占了回去。
没办法,李渊只能让皇太子李建成亲自出马。李建成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光带了重兵,还专门安抚河北的百姓,减轻赋税,让百姓们不再跟着刘黑闼闹事。刘黑闼的兵没了粮草,也没了百姓的支持,打起来越来越吃力。最后在馆陶一带,李建成把刘黑闼团团围住,一场激战下来,刘黑闼被活捉,随后被斩首示众。这一次,河北才算彻底平定,再也没人敢起兵反唐了。
司马光说
刘黑闼之起,非独为窦建德复仇,亦因唐廷初定河北,清算过苛,失了民心。其能半年复地,是借百姓之怨、旧部之忠;其两度败亡,一因李世民之智、洺水之决,二因李建成之策、民心之归。可见乱世之中,民心向背乃兴亡之关键,唐廷初失民心而致乱,后收民心而平乱,此乃治国之鉴也。而刘黑闼虽有勇力,却无长久之谋,仅靠复仇之念支撑,终难成大业。
作者说
刘黑闼起义最耐人寻味的,不是“反复叛乱”的折腾,而是藏在战乱背后的“民心博弈”。刘黑闼第一次起兵能成功,不是他多会打仗,而是唐廷没弄懂“平定地盘”和“收服人心”的区别——光靠武力清算旧部,只会把百姓逼到对立面,这才给了刘黑闼“复仇”的土壤。而他第二次败亡,也不是李建成比李世民更会打仗,而是李建成看懂了关键:百姓要的不是“跟着谁复仇”,而是“能安稳过日子”,减轻赋税、安抚民心,比十万大军还管用。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起义其实是唐廷的“纠错课”。从李世民靠洺水之险硬打,到李建成靠民心之策软收,李唐终于明白:乱世平定,“武力”只能解燃眉之急,“民心”才是长久之基。刘黑闼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唐廷初期的急躁与失误,也让李唐学会了如何真正治理天下——这或许比单纯平定一场叛乱,更有价值。
本章金句
乱世平叛,从来不是“谁的刀更利”,而是“谁更懂百姓要什么”——丢了民心的,再凶的叛乱也会垮;得了民心的,再难的乱局也能平。
如果你是文中的刘黑闼,第一次兵败逃到突厥后,再回来起兵时,你会改变策略吗?是会先安抚百姓争取支持,还是找更厉害的盟友,又或者有其他办法避免再次失败?不妨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