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2章 六二 ·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章 六二 ·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译文: 大雁渐进于磐石上,饮食和乐,吉祥。

含义: 渐进至安稳之地(鸿渐于磐),生活无忧,和乐融融(饮食衎衎),吉祥。象征阶段性的稳定,享受成果,但不可懈怠。

六二故事:

溪边的岁月,如同流水般静静淌过。那个曾经因学雁落水而遭人嘲笑的“痴儿”渐儿,已然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她的眉目间褪去了儿时的懵懂,多了几分山般的沉静(艮)与风般的柔韧(巽)。昔日“鸿渐于干”的经历,如同溪水打磨卵石,将“循序渐进”的智慧深深沁入她的骨血。她做事依旧不疾不徐,观察入微,心思缜密。

这一年春日,部落依照传统,要从适龄少女中选拔人手,进入掌管全部落衣物制作的织坊学习。织坊地位尊崇,能入选者,皆是心灵手巧、性情温良的女子。

渐儿的名字,也在推荐之列。

选拔那日,织坊前的空地上聚集了许多人。坊主是位神情严肃、鬓角已染霜华的老妇人,人称“织母”。她面前摆着几架最简单的腰机,和一筐杂乱无章的麻丝。

“今日不考你们织出繁花,”织母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少女耳中,“只考理纱。谁能最快、最好地将这筐乱麻理出顺滑的纱线,便算过关。”

话音一落,大部分少女都争先恐后地扑向麻丝,手指飞快地动作起来,生怕落后于人。现场顿时响起一片窸窸窣窣的嘈杂声。

唯有渐儿,没有立刻动手。

她走到那筐乱麻前,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于去扯、去拉。她先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观察麻丝纠缠的结点和走向。然后,她才伸出手,指尖轻柔地捏住一个关键的打结处,不用力硬拽,而是耐心地、一点点地逆向搓捻,寻找松解的契机。

她的动作,看起来比旁人慢了许多。

“看那个渐儿,吓傻了吧?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理完?”有旁观者低声议论。

“就是,别人都理出一大截了。”

渐儿仿佛没有听见。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她发现,越是心浮气躁,用力过猛,麻丝反而缠得更紧,甚至断裂。唯有顺应麻丝本身的纹理,用巧劲而非蛮力,才能以最小的损耗,理出最长、最顺的纱。

时间一点点过去。

那些起初迅猛的少女,有的因为心急扯断了好几次麻丝,懊恼不已;有的理出的纱线粗细不均,疙疙瘩瘩。而渐儿手下的麻纱,却如同山间清泉流淌出的水线,均匀、顺滑、绵长,几乎看不到一个毛糙的结节。

织母踱步走过每个人身边,目光如炬。当她在渐儿身边停下时,那双看尽世事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结果毫无悬念。渐儿以最优的质量,成功入选织坊。

进入织坊,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这里不再是溪边随心所欲的观察,而是有着严格工序和传承的地方。

织坊依山而建,以巨大的磐石为基,坚固而安稳。坊内摆放着数十架各式织机,从简单的腰机到复杂的提花机,空气中弥漫着麻、葛、以及后来才有的少量蚕丝的气息。

渐儿从最基础的“理纱”、“导纬”学起。她没有丝毫厌烦,将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开来,反复练习,直到双手形成稳定的记忆。她不像有些人那样,基础未稳就觊觎更高超的织锦技巧。

她如同那些在磐石上栖息的大雁,找到了一个可以安稳立足、逐步积累的平台(鸿渐于磐)。

她的沉静与专注,很快引起了织母的注意。织母开始亲自指点她更精妙的“挑花”、“结锦”技法。渐儿学得认真,却也懂得分寸,从不因得宠而张扬。

每日午时,是织坊最热闹温馨的时刻。

劳作了一上午的织女们会聚在坊外那棵大榕树下,分享各自从家里带来的食物。粗糙的陶碗里盛着粟米饭,配上些时令野菜、偶尔难得的鱼干,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渐儿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姐姐们谈论家长里短、部落趣闻,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有时她会拿出自己带来的野果分给大家,或是为不小心划破手指的同伴细心包扎。

饮食衎衎。

和乐融融的气氛(衎衎)围绕着这简单的餐食(饮食),驱散了劳作的疲惫。渐儿深深享受着这份安稳与和谐,这让她感到内心充实而平和。这是一种阶段性的吉祥(吉),是脚踏实地带来的安心与快乐。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安于这样的节奏。

与渐儿同期入坊的少女阿彩,性子活泼,天赋也不错,却有些好高骛远。她见渐儿深得织母喜爱,心中不免有些不服。

一日午后,阿彩见渐儿还在不厌其烦地练习着基础梭法,便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渐儿,你老是练这些基础的有什么用?织母最拿手的那套‘云霞锦’技法,才叫真本事!我们该想办法让她早点教我们才是!你看隔壁坊的兰儿,才学了多久,就已经能织出带简单花纹的布了,多风光!”

渐儿手中的梭子依旧平稳地穿行在经纬之间,头也未抬,温和地回应:“阿彩,你看我们脚下这织坊的磐石地基,可稳?”

阿彩一愣:“当然稳啊,不然怎么撑得起这么大坊子?”

“是啊,”渐儿停下梭,目光清澈地看着她,“磐石之稳,在根基固。 没有扎实的根基,急于去学那些绚丽的技巧,就像在流沙上建高台,风一吹就散了。织出的布帛,或许一时好看,却不耐穿用,终究算不得好。”

她顿了顿,声音愈发柔和:“至于衎衎之乐,在心和。 若是心浮气躁,只想着与人争快慢、比高下,即便得到了更好的技艺,内心也无法真正感受到此刻我们共食同作的这份快乐与安宁。”

她重新拿起梭子,语气坚定而从容:“渐非停步,乃蓄力也。 循序渐进,不是为了停滞不前,而是为了积蓄更深厚的力量,将来才能织出真正既美丽又坚韧的锦缎。”

阿彩张了张嘴,还想反驳什么,但看着渐儿那沉静如山、专注如初的侧影,再看看自己手中那幅因为求快而显得有些凌乱的练习作品,终究是把话咽了回去,默默回到自己的织机前。

此后,渐儿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她不藏私,将自己领悟到的一些小技巧,耐心地教给坊里其他有困惑的姐妹。慢慢地,她的周围聚集起一批信服她、愿意与她一同稳步前进的同伴。

数年光阴,在梭子的来回穿梭中悄然流逝。

渐儿的技艺,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渐进”中,臻至化境。她不仅完全掌握了织母所有的技艺,甚至能融会贯通,织出比“云霞锦”更灵动、纹样更古朴大气的“山河锦”。

当她织出的第一匹“山河锦”在部落祭典上展示时,那沉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和蕴含的磅礴气韵,震撼了所有人。大长老亲自褒奖,赐予她“织坊首席”的稳固职位(鸿渐于磐),地位仅次于织母。

面对荣誉,渐儿依旧平和。她依然和织女们一起在榕树下饮食衎衎,依旧耐心指导新人,将织坊打理得井井有条,日益兴盛。

她深知,这份吉祥(吉),并非来自侥幸或急进,而是源于对“渐进”之道的坚守,源于在安稳中打下牢固根基,并在和谐中积蓄力量的智慧。

她像那只终于找到了稳固磐石,得以安然休憩、积蓄体力,准备下一次更高远飞翔的大雁,内心充满了从容与笃定。

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她已准备好,以更丰沛的力量,迎接下一阶段的“渐进”。

讲述了渐儿长大后因沉稳细心被选入部落织坊。她从最基础的理纱学起,不骄不躁,如同大雁渐进于稳固的磐石之上(鸿渐于磐)。她安于织坊的安稳环境,与织女们共食同作,关系和乐融融(饮食衎衎)。当同伴劝她急功近利时,她以“磐石之稳,在根基固;衎衎之乐,在心和;渐非停步,乃蓄力也”的道理说服对方,坚守自己的节奏。数年后,她凭借扎实的根基和持续的积累,技艺臻至化境,织出震撼部落的“山河锦”,获得长老赏识和稳固职位,享受阶段性的成功与吉祥(吉)。这生动阐释了渐卦六二爻辞的深意:在渐进之路中,当进入一个安稳顺遂的阶段时,不应懈怠或好高骛远,而要懂得安于当下,享受过程,巩固既有成果。此时的稳定与和乐本身就是一种吉祥,是为下一阶段更大进步积蓄力量的宝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