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往复的算计 > 第115章 无形岔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在郑勤跃和马悦这对夫妻的生命轨迹上,刻出了两条截然相反的曲线。一条,在泥泞中急速下坠;另一条,却在废墟之上,艰难地向上攀爬。

郑勤跃的低谷,是从那栋别墅的日夜施工开始的。

这种昼伏夜出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两个多月。每一天,都像是在烧钱。工人的三倍薪资,夜宵的费用,还有各种打点关系的开销,海量的银子流水般花出去,连个响儿都听不见。更让他心惊的是建材价格。疫情之下,供应链断裂,过去一百块一箱的材料,现在一百五都算便宜。那些需要从外地运输的进口卫浴、五金,价格更是翻了一番还不止。唯一的好处,或许是天津本地的塘沽陶瓷城,因为物流受阻,瓷砖倒是便宜了些,但这点微不足道的节省,在巨大的成本黑洞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曾经,他开公司的时候,每个月还个十万八万的贷款,连眉头都不皱一下。钱追着他跑,他嫌钱碍事。而现在,他成了被债追着跑的丧家之犬。每个月,巨额的房贷雷打不动,为了装修借的网贷,有的按月还,有的平时还利息、到期还本金,他每天都在拆东墙补西墙,在不同的还款日之间疲于奔命。手机里,银行的催款短信和网贷平台的提醒,比家人的问候还要频繁。

他现在最焦虑的,是孩子。

龙凤胎姐弟转眼就到了九月份,该上幼儿园了。他连这笔钱都拿不出来。他们现在住的这个家,附近公立幼儿园比较远,让年迈的父母每天往返接送孩子,很劳累他不忍心老人们也不愿意折腾。而就在家附近,看着还不错的一家私立幼儿园,一个孩子一个月就要五千块。

两个孩子,一个月就是一万。

在过去,这一万块钱对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是一顿应酬的餐费。可现在,这一万块,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口,让他喘不过气来。他甚至不敢去想,如果两个孩子都去上,下个月的网贷该怎么还。

---

而马悦,却在经历了一场羞辱的回归后,意外地走上了“高途”。

她被钉死在工位上,每天做着最基础的电销工作,与一群年轻人为伍。这种折磨,反而激发了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狠劲。她不能输,尤其不能输给那些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更不能输给那个看扁了她的老板。

于是,她收起了所有的骄矜和怨气,开始像一个最勤奋的销售一样工作。她不再依赖那些虚无缥缈的人脉和饭局,而是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地打过去。她曾经积累的那些客户资料,此刻成了她最宝贵的财富。她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大客户的痛点、需求和决策链。

她的电话,不再是年轻人那种程式化的推销,而是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和精准。她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用最专业的方案解决客户的疑虑。那些被年轻人跟进了几个月都没进展的“硬骨头”,在她手里,往往一个星期就能敲定意向。

她的业绩,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回升。第一个月,她成了部门的销冠。第二个月,她的业绩是第二名到第五名的总和。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了。那些年轻人看她的眼神,从轻视变成了敬畏。他们开始主动向她请教,称呼她从“马姐”变成了更尊敬的“悦姐”。老板看她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施舍和监控,变成了重新燃起的欣赏和倚重。

虽然她依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但整个开放办公区,仿佛都成了她的领地。她可以随意走动,指导新人,甚至可以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走进老板办公室,讨论一个重要客户的方案。那种自由和掌控感,又回来了。

---

就这样,在这同一个屋檐下,夫妻俩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郑勤跃有时深夜从工地回来,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寒气,看到的是马悦在灯下研究客户资料的专注侧脸。她身上那股久违的、意气风发的光芒,刺得他眼睛生疼。

而马悦每天早上化着精致的妆容出门,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投入战斗,她不再关心郑勤跃的工地进展如何,也不再问他要钱。她只知道,她自己的银行卡,数字在一天天变大。她正在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一个在泥潭里越陷越深,一个在山巅上重见曙光。

他们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墙,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坚固。曾经的困兽,如今已经不再是彼此的依靠,而是成了对方世界里,一个沉默而尴尬的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