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 第300章 龙潜渊渟与凤栖梧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0章 龙潜渊渟与凤栖梧桐

章武十五年的初雪。

细密的雪屑在朔风中打着旋儿,悄无声息地覆盖了洛阳的朱甍碧瓦、御道石阶。

不过一夜之间,整座帝都便银装素裹,琼楼玉宇在冬日淡薄的阳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辉。

然而,这片静谧之下,是帝国心脏永不停歇的蓬勃脉动。

太学之内,即便天寒地冻,论战之声依旧穿透风雪,学子们为经义策问、格物新解争得面红耳赤,那蒸腾的朝气仿佛能融化檐角的冰凌。

蔡府深处,温暖如春。

上好的银炭在地龙中静静燃烧,驱散了所有寒意。

七岁的蔡靖穿着一身宝蓝色暗纹云锦小袍,腰束玉带,正端坐于特制的紫檀木书案前。

他身姿挺拔,眉眼间那份与年龄不符的沉静,愈发衬得他容貌清俊,尤其是那双漆黑的眸子,专注时微微敛起的神态,竟与他的生父诸葛亮有着惊人的神似。

此刻,他正临摹着诸葛亮亲笔所书的《诫子书》片段,笔触虽尚显稚嫩,但架构间已隐隐可见其父风骨,端正藏锋,一撇一捺透着超越年龄的认真。

写罢最后一字,他轻轻放下狼毫小笔,小心地吹了吹纸上未干的墨迹,小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母亲,”

他转过头,望向坐在不远处窗下软榻上批阅文书的蔡琰,声音清亮而带着思索,

“父亲昨日讲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靖儿反复思量,仍觉艰深。为人臣者,当真需倾尽所有,乃至性命吗?”

蔡琰闻言,放下手中的朱笔。

她今日穿着一袭深青色常服,未施粉黛,容颜在温暖的室内更显清丽,只是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威仪与疲惫。

她走到儿子身边,目光落在那幅临摹之作上,眼中闪过一丝极为复杂的柔光。

这孩子的成长,每一步都牵动着她的心,尤其是他身上日益明显的、属于那个人的印记。

她俯下身,指尖轻轻拂过宣纸上尚且稚嫩的字迹,语气温和却蕴含着力量:

“靖儿,‘鞠躬尽瘁’四字,重在一个‘诚’字。

不仅是臣子的本分,更是心中的道义与责任,是对其所守护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承诺。你父亲他……”

她的话语微微一顿,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他便是以此八字为圭臬,身体力行。

你如今年纪尚小,首要之事是读书以明理,习武以强体,修身以养气。

唯有根基稳固,日后方能明辨是非,知晓何为当为,何为不当为,真正担得起你命中注定的责任。”

蔡靖似懂非懂,却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的目光越过母亲,投向窗外那片被洁白覆盖的庭院和远山,忽然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向南方:

“那曹操如今躲在那南边的深山老林里,他也是在‘养气’,等待时机吗?”

童言无忌,却问得犀利。

蔡琰不禁莞尔,心中的些许阴霾被这稚嫩的问题驱散了几分。

她拉着儿子的小手,走到悬挂在墙上的那幅巨大的牛皮地图前,指着南中那片被特意标注出来的、层峦叠嶂的区域。

“他那是穷途末路,苟延残喘,如何能与你父亲匡扶社稷、与你在此地读书明理相提并论?”

蔡琰的声音带着一丝冷峭,

“猛虎失其林,虽犹露爪牙,不过困兽之斗,徒惹人笑。

真龙潜渊,乃为蓄势,收敛锋芒,汲取水泽精华,以待风云际会,一飞冲天。”

她借此机会,深入浅出地教导,

“势,有顺势,有逆势。

顺势者,如大江东去,沛然莫之能御;

逆势者,如螳臂当车,终将粉身碎骨。

我北廷如今承天景命,民心所向,便是这天下最大的顺势。

我们如同这冬日,看似寂静,实则在积蓄冰雪,待来年春暖日升,便可化为甘霖,融化滋养万物,涤荡世间一切污浊。

而曹操,他逆势而行,纵有枭雄之姿,悍将之勇,在这煌煌大势面前,也不过是徒劳挣扎,迟早被浪潮吞没。”

蔡靖仰着小脸,目光在地图上代表洛阳的醒目标记与南中那片晦暗区域之间来回移动,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仿佛真的在试图理解那无形却磅礴的“势”如何在这山川大河间流转。

蔡琰看着他专注而早慧的侧脸,心中那份因他特殊身世而起的、深藏的忧虑,稍稍被一种混合着欣慰与骄傲的复杂情绪冲淡。

这孩子,比她预想的更加敏锐,也……更像他的父亲。

……

帝国的庞大机器,并未因严寒而停止运转,反而在冰雪覆盖下,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整合与蓄力。

来自各州郡的考核文书雪片般飞入尚书台,一批在吏治整顿和新政推行中表现优异的年轻官吏名字被朱笔圈出,他们将被擢升至更重要的岗位,为这个新兴的王朝注入新鲜血液。

工部呈上的奏报详细列举了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开展的各项工程:

数条连接司隶与周边州郡的主要官道拓宽夯实已近尾声,而规划中通往并州、幽州边陲的驰道蓝图,更是昭示着帝国对边疆控制力与影响力的雄心。

一旦这些动脉畅通,兵马粮秣的调运效率将得到质的飞跃。

格物院深处,机扩之声不绝。

在黄月英的主持下,“猛火油柜”的生产线已初步搭建完成,虽然受限于工艺和材料,产能尚且有限,但标志着这种融合了黑油与机械知识的新式武器,正式从实验走向战场,开始大批量列装精锐水师。

而关于“震天雷”的一切,则被提升到了最高级别的保密状态。

其研制基地已秘密迁入秦岭山脉人迹罕至的深处,外围由最忠诚可靠的羽林卫日夜看守,内部参与研制的所有工匠及其家眷,均被以各种名义“集中安置”,生活优渥,但与外界的联系被严格限制。

诸葛亮亲自审核并制定了极其严苛的保密条令与运输流程,确保这柄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神兵利刃”,只在最关键的时刻,由最高执棋者之手,以最出其不意的方式,惊雷般出鞘。

这一日,例行的军议在温暖却气氛肃穆的偏殿进行。

兵部尚书手持笏板,详细禀报着各地边军冬季操练的成果,以及水师在黄河、淮水冰封前最后一次大规模演练的情况,新式楼船的配合与“猛火油柜”的试用是汇报的重点。

待兵部尚书退下,诸葛亮手持玉板,出列奏报。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清晰,目光扫过在场凝神静听的文武重臣:

“陛下,主公。

据南中都督马忠、安抚使李恢最新密报,曹操残部已与哀牢夷首领朵思达成盟约。

曹军获准在朵思势力范围内的几处河谷地带驻扎,并已开始伐木筑寨,垦辟荒地,操练士卒,颇有以此地为基,意图长期盘踞之势。

朵思凭借哀牢山险要,态度愈发骄横,不仅再次驱逐我朝廷派去的宣慰使者,更纵容部下骚扰我边境归附部落。然,”

他话锋一转,

“据李恢观察及内线所报,朵思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麾下数个大小头人,对收留曹操此举颇多微词,尤其惧怕此举会引来朝廷大军征剿,祸及自身。”

接着,诸葛亮又将议题转向东南:

“交州方面,江东鲁肃与士燮及其子侄的接触愈发频繁密切。

据可靠情报,士燮次子士徽,在与江东往来中获益颇多,已隐隐流露出倾向孙权之意。

鲁肃目前仍滞留苍梧,以赏玩风物为名,实则等待士燮最终决断。”

蔡琰端坐于御座之侧,静静听完所有禀报,殿内只闻炭火偶尔迸裂的噼啪声。

她沉吟片刻,清越的声音才在殿中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朵思倚仗山高林密,冥顽不灵,若仅凭口舌宣慰,恐难令其迷途知返。

传令马忠,可暂停派遣使者,避免无谓折辱。

转而加强对牂牁、越嶲已归附部落的扶持,广布朝廷恩义,减免赋税,提供良种、农具,尤其对那些与朵思素有旧怨或有利益冲突的部落,可暗中给予些许兵甲资助,助其自保,使其心向洛阳。同时,”

她语气转冷,

“严密监视曹军一举一动,若其胆敢出山劫掠粮草、袭扰百姓,则命张嶷等部坚决出击,以雷霆之势歼灭其外出之敌,断其补给来源。

我们要让朵思麾下所有头人、族人都看清楚,跟着曹操,只有死路一条,且会累及全族;

而诚心归顺朝廷,则能安居乐业,得享富贵太平。”

她略作停顿,目光转向东南方向,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凛冽的寒意:

“至于交州……士燮老迈昏聩,优柔寡断;

其子辈见识短浅,唯利是图。

既然他们看不清这天下大势,那我北廷便帮他们看清楚。

命郁林太守,即日起加强边境巡弋力度,水师哨船可‘偶遇’江东往来交州的船只,依律进行‘盘查’,挫其锋芒,彰显我主权。

再令我们在交州的暗线,巧妙散播消息,就说江东欲效仿昔日赵佗,吞并交州以自立,士家百年基业,届时必将荡然无存。”

她眼中锐光一闪,

“必要时……可以让一些听话的‘山匪’或者‘海盗’,适度骚扰一下江东在交州沿海或边境的据点、商队。

记住,手脚要干净,务必做成部落冲突或寻常盗匪劫掠的模样,不留任何把柄予人。”

这一连串指令,既有煌煌阳谋,亦有凌厉暗手,将军事威慑、政治分化、经济利诱和心理战术完美地结合运用,展现出她对复杂局势高超的洞察力和掌控手腕。

殿内众臣,无论是宿将还是能吏,皆心领神会,暗自凛然,齐声躬身:

“臣等遵旨!”

军议散去,文武鱼贯而出。

诸葛亮与蔡琰默契地落在最后,并肩行走在连接宫殿的、覆着薄雪的回廊下。

廊外庭园中的松柏承雪,更显苍翠。

“主公对南中、交州之处置,刚柔并济,思虑周详,亮深为佩服。”

诸葛亮的声音温和,带着由衷的赞赏,然而在那平静的语调下,似乎隐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混合着欣慰与某种难以言喻的疏离的复杂情绪。

他清晰地感受到,身边这个他曾倾力辅佐、亦有着血脉羁绊的女子,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他殚精竭虑、为之擘画前程的落魄才女,而是一位真正执掌乾坤、威加海内的雄主。

她的成长与蜕变,快得惊人。

“皆赖孔明与诸位臣工尽心竭力,朝野同心,方有今日稳中向好的局面。”

蔡琰望着廊外晶莹剔透的冰挂,语气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

“只是,蛰伏愈久,其蓄势愈深,将来爆发也必然愈加猛烈。

曹操得朵思之助,虽如同饮鸩止渴,却终究是缓过了一口气,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孙权野心勃勃,图谋交州以拓展战略纵深,其志不小,绝不会轻易放弃。

来年开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之时,恐怕也是这天下难得安宁之日,四方烽烟,或将再起。”

“大势在我,根基已固。

纵有波澜,亦如蚍蜉撼树,无碍大局。”

诸葛亮的目光穿过雪幕,望向南方,语气坚定而沉着,

“亮已命人加紧勘测荆州沿江各处水文、地形,绘制详图。

水师将士亦在利用冬季苦练各种战法,熟悉新装备之运用。

待时机成熟,粮草齐备,必可顺流东下,给踌躇满志的江东水师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蔡琰微微颔首,对他办事的稳妥和周详向来放心。

她忽然想起一事,脚步稍稍放缓,声音压低了些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靖儿近日功课进益颇快,太学博士亦多次夸赞其悟性。

尤其对你前次讲解的《韩非子·五蠹》篇,以及关于屯田养兵之策论,他兴趣甚浓,反复研读,还提了几个颇为刁钻的问题。

他……心底里,很是敬慕你。”

诸葛亮行走的步伐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握着羽扇的手指稍稍收紧,随即又恢复自然。

他轻轻摇动羽扇,借此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深沉如海的波澜与复杂情愫,只是用他那惯常的、温和而略带疏离的语气回应道:

“公子天资聪颖,沉稳好学,能举一反三,实乃社稷之福,未来可期。

亮……身为臣子,自当恪尽职守,尽心辅佐,以期不负陛下、主公重托,亦不负…天下万民之望。”

雪,依旧无声地飘落,轻柔地覆盖了方才留下的足迹,也暂时掩盖了涌动在这帝国权力核心的微妙情愫,以及天下四方正在酝酿的重重杀机。

龙,潜于九渊之下,收敛爪牙,积蓄着雷霆万钧之力;

凤,栖于梧桐高枝,梳理华羽,静待着展翅凌霄之时。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那冰消雪融、春雷炸响、风云激荡的决定性时刻。

而在那之前,更为错综复杂、不见硝烟的较量,早已在南中弥漫的山雾、交州湿暖的海风与荆江平静水面下的暗流之中,悄然展开,无声,却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