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几天,基地如同一个精密而坚韧的齿轮组,在江季黎的统筹下,围绕着巩固根基的目标,高速且有序地运转着。

指挥中心 & 防御前线

陆岩的身影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基地外围。

他亲自监督着最后一段受损防御墙的修复工作,与队员们一起搬运加固材料,检查每一处自动炮塔的基座和能量线路。

他的沉默和专注感染着每一个人,没有人抱怨工作的辛劳,只有金属碰撞声和偶尔简短的指令在工地上回响。

“陆指挥,‘磐石’的侦察小队活动频率比前几天增加了约百分之十五,但依旧保持在五公里警戒线外。”

一名侦察队员通过通讯器汇报。

“继续监视,记录其活动规律。通知赵小玥,启动三号预案,加强夜间反侦察部署。”

陆岩的声音透过风沙传来,没有丝毫波澜。

他像一块嵌入大地的岩石,任凭外界暗流涌动,自岿然不动。

医疗区 & 后勤中枢

苏婉清的领域弥漫着草药的清苦和消毒液的洁净气息。

林默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情况稳步好转,虽然精神依旧有些恹恹,但已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自主活动。

苏婉清没有急于让他恢复能力训练,而是更注重他身体机能的全面恢复,定时检查,调整饮食,甚至找来一些基地内能找到的、有助于安神舒缓的植物布置在他的休息间。

除了林默,她还要统筹整个基地的医疗物资和卫生防疫。

她带着几名助手,将新收获的药用植物进行分类、炮制、入库,清点着所剩不多的抗生素和手术耗材,眉头时而微蹙。

“苏医生,东区储藏室的净化过滤器需要更换了,库存备件只剩最后一套。”

一名后勤人员前来报告。

苏婉清在终端上快速记录,冷静地回应:“知道了。优先保障水源净化系统和医疗区的供应。通知沈工,看看能否利用现有材料尝试仿制或修复旧件。另外,组织人手,下午开始采集西边山坡上新发现的那片银叶菊,它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她的指令清晰而高效,将有限的资源盘活,用专业和细致编织着基地的生命保障网。

基地外围 & 通讯节点

赵小玥成了最忙碌的“游击队员”。

她时而像一阵风,穿梭在基地外围的制高点和隐蔽点,布设、检查她那些自制的震动传感器和远程观测镜,警惕地注视着“磐石”的动向和任何风吹草动;

时而又会钻进沈鸿所在的临时工坊,帮忙整理线路,递送工具,或者睁大眼睛听着沈鸿讲解那些她半懂不懂的能量回路原理。

“沈工沈工!你看我这个信号增强器的布线对不对?我感觉接收‘磐石’那边杂讯的清晰度高了一点点!”

赵小玥举着一块布满元件的板子,脸上沾着一点油污,眼神亮晶晶的。

沈鸿从一堆数据板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看,难得地露出一丝赞许:“嗯,滤波电容的位置调整得不错,有进步。不过这里,”

他指着一个焊接点,“虚焊了,信号不稳定,重新弄一下。”

“好嘞!”赵小玥毫不气馁,立刻拿起工具,专注地修补起来。

她的价值不仅在于侦察,更在于这种无处不在的机动性和学习能力,将各个岗位紧密地联系起来。

地下控制室 & 技术核心

沈鸿几乎扎根在了控制台前。

江季黎带回的信息为他打开了新的思路。

他不再执着于完全破解“基石”的禁锢机制,而是开始尝试构建一个“影响模型”,模拟在不同修复阶段、不同能量输入下,“基石”与利维坦能量场的互动可能产生的结果,尤其是那些“意识碎片”回归进程可能受到的影响。

这项工作极其繁复,需要海量的计算和对现有数据的深度挖掘。

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眼睛里布满血丝,控制台上散落着写满复杂公式的草稿纸。

但每一次微小的进展,都让他兴奋不已,立刻通过加密链路与地面的江季黎分享。

指挥中心 & 决策核心

江季黎坐镇中枢,如同大脑般接收、处理、反馈着来自各方的信息。

她审阅着陆岩提交的防御评估报告,批复苏婉清的物资申请,听取赵小玥的侦察简报,与地下的沈鸿进行着频繁的技术讨论。

她的决策果断而明晰。

批准了陆岩提出的在特定区域增布被动侦测地雷的建议;

协调资源,优先保障了苏婉清所需的药材采集和过滤器仿制项目;

鼓励赵小玥继续她的技术摸索,并将其纳入正式的通讯辅助岗位。

傍晚时分,她往往会抽空去一趟医疗区,看望林默,也与苏婉清简短交流。

她们不谈复杂的地底谜团,只是聊聊伤员的恢复情况,或者基地里某株作物长势良好之类的小事。

这种时刻,能让江季黎从巨大的压力中暂时抽离,感受到一丝属于“家园”的平淡温暖。

夜幕降临,基地各处的灯光次第亮起,与天空稀疏的星辰遥相呼应。

防御墙上巡逻队员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医疗区的灯光柔和而安宁,指挥中心的数据流依旧无声闪烁。

地下的威胁并未解除,外部的敌人仍在虎视眈眈。

但在这里,在这片末世的废墟之上,人们正在用汗水、智慧和彼此扶持,一砖一瓦地夯实着生存的根基,等待着,也创造着属于他们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