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话看似平常的寒暄,实则暗藏机锋,既有试探朱霖来历之意,也隐含着一丝对其“海外”身份的审视。

“青田先生谬赞了。在下本就是华夏苗裔,血脉中自有祖宗传下的修身养性之法。”

“纵然流落海外,亦不敢或忘根本,时时勤加修持罢了。”

刘伯温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朱霖的衣着,又道:

“观先生着装,似与中原习俗大相径庭。”

朱霖坦然一笑:“入乡随俗,在所难免。这身衣物穿着便捷舒适,时日久了,也就习惯了,故未曾更换。让先生见笑了。”

“方才听陛下言道,先生早已有意与在下相见。伯温一介山野村夫,不知有何缘由,能劳先生挂怀?”

“不瞒先生,朱某虽流落海外,却也曾偶阅一些故国典籍杂记。”

“得知陛下开创大明,海内宾服,而青田先生以经天纬地之才,得遇明主,佐命立功,却又能……”

“得以善终,名垂青史。心中甚是钦佩,故早存一见之念。”

特意强调了“善终”二字,这在洪武朝实属罕见,既是恭维,也是暗示自己“知道”些什么。

然而,刘伯温的反应却出乎朱霖的意料。

“先生当真风趣。伯温才疏学浅,不过偶得陛下信重,略尽绵力罢了。”

“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已是天幸,岂敢妄称‘名垂青史’?”

“先生所阅之记载,怕是年代久远,难免有所谬误,当不得真。”

朱霖微微一怔,知道自己露出了破绽!

刘伯温这话,看似自谦,实则是在否认朱霖口中那种“功成身退、得享天年”的既定“历史”!

他是在暗示,真实的处境并非如此,或者说,他刘伯温自己并不认为会有那样的结局!

这意味着,朱霖基于“历史知识”的恭维,不仅没有拉近距离,反而可能引起了刘伯温的警惕和怀疑——你这个“海外来人”?

仅仅一个回合,朱霖便感觉自己似乎落了下风。

强自镇定,反将一军,试图挽回:“先生何出此言?以先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便是在海外番邦,亦当有史笔记载,流传后世才是。”

面对朱霖的追问,刘伯温却不再接话了。 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加深了些许,竟自顾自地轻笑出声。

仿佛之前的几句交谈,已经验证了他心中的某个重要猜想。

不再看朱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始终稳坐钓鱼台、一副看戏模样的朱元璋,语气变得肯定而玄奥:

“陛下,或许……老臣已略知一二,为何陛下上次深夜来访,会问出那般……关乎天命气运的非常之问了。”

目光似有深意地扫过朱霖,缓缓道,“只是……依老臣浅见,朱先生虽身赋异禀,见识超卓,乃不世出之奇才。”

“但……恐怕并非引动那天机变幻的‘正主’。陛下所遇之奇缘,关键……当另有所在。”

此言一出,朱元璋眼中精光爆射,随即化为一阵畅快的大笑:

“哈哈哈!好你个刘伯温!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这老狐狸!”

笑指着刘伯温,语气半是玩笑半是警告,“此事关乎国运,更是天大的隐秘!”

“你若敢泄露半分,咱就算想保你,恐怕也由不得咱了!”

刘伯温神色一正,拱手肃然道:“陛下宽心。伯温虽老朽,亦知轻重。”

“此事之玄奇,关乎大明国祚,老臣亦想亲眼看看,这天道轨迹,究竟会生出何等样的变化来。”

一旁的朱霖,此刻心中已是波涛翻滚,又是震惊又是无语。

飞快地在脑中复盘着刚才那短短几句对话,怎么也想不通。

刘伯温究竟是从哪里看出了破绽,竟然如此肯定自己的身份?难道就凭这寥寥数语?

忍不住开口,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青田先生慧眼如炬,朱某佩服。只是……不知先生究竟从何处看出端倪?”

“单凭方才这寥寥数语么?”

刘伯温闻言,转过头,重新看向朱霖,目光深邃。

微微一笑,却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莫测高深地说了句:

“天机……岂可尽道于言诠之间?”

朱元璋听完刘伯温那番玄之又玄、直指核心的判断。

爆发出了一阵更加洪亮且带着几分戏谑的大笑:

“哈哈哈!好你个刘伯温!行了行了,莫要再故弄玄虚,逗弄朱先生了!”

一边笑,一边用手指虚点着刘伯温,语气中充满了“早就看穿你”的了然。

这反应,让朱霖更加困惑不解了。朱霖眉头紧锁,看向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陛下,您这是……何意?”

朱元璋收敛了笑声,耐心解释道:“先生,你莫要被这老神棍这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给唬住了!”

“方才那番话,十有八九是在诈你,想套你的话而已!印证他的想法!”

瞥了一眼故作淡定的刘伯温,继续说道:

“咱收了个义女,又带着你这位海外奇人突然出现,这等蹊跷事,怎么可能瞒得过老狐狸?”

“早就猜到咱身边必有奇遇,只是不确定关键在谁身上。刚才故意说什么‘正主’、‘非正主’,就是想看看你的反应,从你嘴里套出点真东西来!”

朱霖不由得对刘伯温投去佩服的眼神,苦笑道:“原来如此……青田先生果然名不虚传,晚辈受教了。”

这种基于有限信息进行精准推理的能力,确实堪称恐怖。

被皇帝当场戳穿心思,刘伯温脸上并无多少尴尬,只是微微躬身告罪:

“陛下明察秋毫,臣……惶恐。些许揣测之语,冒犯朱先生了。”

“行了,闲篇揭过。” 朱元璋摆了摆手,神色一正,从龙袍的袖袋中取出一份折叠整齐的奏折,正是李文忠之前呈上的那份名单。

将其递给刘伯温,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先谈正事吧!这是近日京城异动官员的名单及相关职位,伯温,你仔细看看。”

刘伯温双手接过奏折,展开后,就着桌上昏黄的油灯,凝神细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