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气御寰宇 > 第122章 技术展示显实力 巧破质疑赢尊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技术展示显实力 巧破质疑赢尊重

星际能源论坛的主会场名为“万象穹顶”,是一个巨大的环形阶梯式大厅,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与科技的杰作。穹顶并非实体材料,而是由不断流动、变幻的纯净能量构成,实时投射着来自不同星系的动态星图、复杂的能量流方程式、以及一些抽象却蕴含深意的几何符号。光线柔和而明亮,却不知源头何在,仿佛整个空间都在自发光明。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如同雨后森林般的清新气息,混合着各种难以辨识的能量场波动,让每一位进入者都不自觉地肃穆起来。

今天进行的是“新兴能源理论与技术”分组展示环节。按照论坛安排,各文明代表团的展位环形分布于大厅四周,每个展位都配备了先进的全息投影、实时数据交互和同声传译系统。元祖星代表团的展位被安排在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毗邻几个同样来自新兴文明的展区。这本身也含蓄地反映了元祖星在当下星际能源领域中所处的位置——有潜力,但尚需时间和实力证明。

步高峰、林雪、陈浩以及团队其他成员早早来到展位,进行最后的准备。他们都换上了元祖星代表团统一的深蓝色正装,左胸佩戴着元祖星的星辰徽章,显得精神而干练。展台布置得简洁而重点突出,主要展示了“新风能”的理论框架示意图、基于元祖星大气环境构建的初步应用模型数据、以及一些不涉及核心能量操控原理的动态演示动画——比如模拟气流有序化对局部能量密度的影响,或是展示一个简化版的区域微风发电矩阵效果。考虑到技术保密与星际知识产权法规,他们披露的深度经过了反复斟酌,既要体现独特性,又不能授人以柄。

起初的交流进行得还算顺利。一些对元祖星这个新晋星际成员感兴趣的文明代表前来询问,问题多集中在理论的社会应用前景、与现有能源体系的兼容性、以及初步的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林雪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元祖星情况的熟悉,负责大部分基础理论的解答,她逻辑清晰,数据翔实,给人留下良好印象。步高峰则在一旁适时补充,或是在遇到一些更偏向于宏观能量感知和系统效应的问题时,给出富有洞察力的见解,但他始终把握分寸,言辞谨慎。

陈浩负责外联和氛围调节,他性格开朗,笑容富有感染力,能很好地缓解学术交流中的紧张气氛。苏晓和赵刚等人则负责操作演示设备,并解答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问题。整个团队配合默契,展现出了不错的专业素养。

然而,平静很快被打破。当一位来自“奥术星环”的代表——一位身着深紫色流光长袍,额头有着天然形成的、如同电路图般复杂能量结晶纹路的老者——驻足他们的展台前时,周围的气氛仿佛瞬间凝滞了几分。奥术星环以对能量本质的精深研究和应用闻名遐迩,是星际能源领域公认的权威之一,其代表往往眼光毒辣,言辞犀利。

这位老者自称泽拉图大师,他并未急于发言,而是用那双仿佛能洞穿虚空的深紫色眼眸,仔细地、逐行地扫过全息投影上的理论框架和数据面板,手指偶尔在空中虚点,似乎在快速进行着某种心算。他的随从安静地立于其后,神态恭敬。

良久,泽拉图大师抬起眼帘,目光直接落在步高峰身上——他似乎直觉地感受到这个年轻人是团队的核心。他用流利而带着一种特殊能量共振韵律的星际通用语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会场背景的嘈杂:

“元祖星的同行,你们提出的‘宏观气流有序化引导微观能量跃迁’的假说,确实颇具……想象力。”他的措辞听起来客气,但语气中的审视意味十足,“它试图绕过传统高能激发路径,利用行星尺度自然过程的协同效应,思路独特。”

他话锋一转,手指点向演示动画中一个模拟区域性大气环流驱动能量收集场的片段:“但是,根据你们展示的这个基于元祖星大气数据的环流模型,以及你们所描述的‘能量共振聚焦’原理,按照基础能量守恒与空间场论进行推演……”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最精准的语言,同时也让压力积聚:“要实现你们面板上标注的那个能源输出效率估值,其系统内部的关键节点,特别是你们称之为‘能量共振聚焦点’的时空区域,其局部能量密度将会在峰值时,远超常规物质稳定存在的理论临界值。这并非简单的能量堆积,而是会引发空间结构本身的微幅但不可忽视的‘应力涟渏’效应。”

他双手在身前虚划,一个简易的能量场与空间曲率耦合模型瞬间在他掌心上方浮现,虽小却细节完备,显示出一个能量峰值点如何像石子投入水中般,在空间结构中荡开一圈圈无形的涟漪。“按照标准空间模型推算,这种由超高能量密度引发的空间涟渏,会以特定频率向外扩散,其波动会严重干扰、甚至从理论上讲,足以撕裂你们预设的、依靠精密频率共振的能量收集场。这就像一个在鼓面上跳舞的人,却无法避免自己的脚步引起鼓膜震动,最终震垮了自己的舞台。”

泽拉图大师目光锐利地看向步高峰:“请问,你们如何解释并解决这个根本性的、存在于你们理论模型核心的悖论?是你们的效率数据过于乐观,还是你们拥有某种……未知的、能够稳定局部空间结构或抵消这种涟渏效应的技术?”

这个问题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直指“新风能”理论一个尚未完全公开解决的核心难点!这正是步高峰在实际应用中,依靠自身超越常规、能够细微调控能量场乃至初步影响空间结构的能力(即“冥我期”对暗物质的驱动和对引力的微妙影响)在无形中弥补和稳定的关键点!但这绝不能公之于众。

林雪的脸色瞬间微变,她迅速在脑海中调取所有相关理论和数据,嘴唇微动,试图从传统物理学和场论角度进行反驳或解释。然而,对方是奥术星环的大师,引用的标准和推演过程基于最经典的物理定律,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她发现,在纯粹的理论框架内,对方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一时间竟难以找到完美的理论突破口,额角隐隐见汗。陈浩和其他成员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对方提出的问题层次太高,涉及到的空间能量效应是他们目前知识结构的盲区,根本无法插嘴。

代表团团长李振华院士在不远处也投来关切的目光,但基于学术自由和论坛规则,他无法直接介入,只能暗自焦急。

步高峰心中也是一凛。对方眼光之毒辣,确实点中了“要害”。这个缺陷,在纯粹的纸面推演中几乎是无解的。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体内那已与暗物质初步融合的气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悄然转动,“冥我期”带来的超凡感知被提升到极致。他没有去感知泽拉图大师本身,那是不礼貌且危险的,而是将所有的感知力如同最精细的探针,聚焦于对方话语中描述的那个“能量共振聚焦点”模型本身,以及其可能引发的空间涟渏的详细特性上。

刹那间,在他的“感知”视界中,一个由纯粹能量流、物质密度分布和空间曲率构成的复杂多维模型浮现出来,远比泽拉图大师展示的简易模型要精细无数倍。他“看”到了那个理论上能量淤积的焦点,也“看”到了那如同水波般理论上应该向外扩散的空间涟渏。然而,在他的感知里,那涟渏的扩散模式,在传播到一定距离、接触到环绕行星的、那无处不在的“暗物质之海”的背景场时,似乎发生了一种极其细微、却至关重要的变化——其能量衰减速率,在特定方向上,比标准模型预测的要快!

“是了!”步高峰脑中灵光一闪,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标准模型默认空间是绝对均匀的真空,但在实际行星尺度,特别是存在星球自身引力场和背景暗物质分布的情况下,空间本身并非理想均匀!这种微观尺度的不均匀性,尤其是暗物质密度场的微小涨落,会对特定频率和模式的空间能量涟渏产生一种极其微弱的‘筛选’和‘非对称耗散’效应!”

他捕捉到了那个被经典理论忽略的细节!这个效应极其微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新风能”理论这种对能量场精细度要求极高的应用中,恰恰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

思路既通,步高峰上前一步,向泽拉图大师微微躬身,态度不卑不亢:“尊敬的泽拉图大师,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直指我们理论模型需要不断完善的关键所在,我们受益匪浅。”他先肯定对方,缓和了一下有些凝固的气氛。

然后,他话锋一转,语气平稳而自信:“您的推演基于标准的、理想化的空间模型,其正确性毋庸置疑。不过,我们元祖星在构建‘新风能’模型时,考虑到实际行星环境的复杂性,引入了一个基于本地引力场细微梯度、星际介质影响,尤其是……空间背景介质可能存在微观密度涨落所带来的微扰参数。”

他没有直接说自己能“感知”到暗物质背景场,而是将其包装成一种理论上的“微扰参数”和基于观测的假设。他随手调出展台的全息投影板,权限全开,手指如同穿花蝴蝶般迅速舞动,勾勒出几个复杂的、将能量场与空间曲率、背景介质密度场耦合在一起的进阶方程式。他重点标出了那个由他“感知”到、并反向用严密数学语言描述的“非对称耗散效应”项。

“请看,如果我们假设空间背景存在一个微小的、与星球自转和引力场分布相关的各向异性张力场,并考虑到某种未知的、均匀分布的背景介质可能存在的微观密度波动——关于这种背景介质存在的间接证据,以及其对长程能量传输可能产生的影响,我记得在奥术星环七十三年前发表的《深空能量传输衰减异常与空间介质假说探讨》这篇经典论文中,贵文明的阿尔法博士曾有过开创性的论述……”

他一边说,一边迅速调取了那篇奥术星环自身发表的论文的公开摘要和部分图表数据作为旁证。那篇论文讨论的虽然是深空能量传输的衰减问题,但其建立的空间模型基础,恰好包含了步高峰所描述的“各向异性张力场”和“背景介质涨落”的近似数学描述!

步高峰巧妙地将对方文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化为了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他接着演示:“当我们引入这个微扰参数后,重新计算您所担忧的空间涟渏传播。可以发现,计算出的涟渏能量耗散率,在沿着行星特定磁力线方向和背景介质密度梯度方向上,会比标准模型预测值高出约百分之三点七到四点二。正是这个额外的、方向性明确的耗散,恰好可以抵消大部分您提到的、可能对能量收集场造成干扰和撕裂效应的涟渏能量,使其降低到系统可承受的阈值以下。”

他展示了一组简洁而优美的计算过程和新旧模型的对比曲线图,结果清晰可见。

泽拉图大师 initially 不以为然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甚至带上了几分惊讶。他仔细审视着步高峰写下的方程式,尤其是那个关于“背景介质微观涨落”引入的耗散项及其数学处理。他发现,这个年轻人的数学功底极其扎实,引入的参数虽然大胆,但数学处理严谨,整个推演过程逻辑自洽。更关键的是,对方引用的那篇奥术星环的陈旧论文,确实存在,而且其观点在奥术星环内部也一直有小众的支持者!

老者沉吟片刻,手指在空中快速虚点,瞳孔中闪烁着微光,显然在进行着高速的心算和推演,验证步高峰提出的模型和计算结果。渐渐地,他脸上露出一丝难以置信,随即化为恍然和毫不掩饰的赞赏。

“有意思……非常有意思!”泽拉图大师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步高峰,之前的审视和质疑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发现瑰宝般的兴奋,“引入局部空间背景的各向异性和未知介质的微观涨落……这个思路确实跳出了标准模型的框架,虽然这个微扰参数的具体物理源头和普适性还需要大量的观测和实验来最终验证……”

他顿了顿,坦诚道:“但至少在数学上,它确实提供了一个自洽的、可能的解释路径,并且……奇妙地与我们奥术星环内部一些长期未被重视的、关于深空能量传输的边缘观测数据有模糊的对应关系。年轻人,你对空间和能量相互作用的洞察力,以及你敢于挑战标准模型、并巧妙借用已有研究来构建新思路的勇气,令人印象深刻!”

老者的话,等于变相承认了步高峰提出的思路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创新性,间接化解了之前的致命质疑。周围其他文明的代表,原本有些看轻元祖星这个“新手”的,此刻也纷纷收起了轻视之心,开始重新审视展台上的内容,看向步高峰的目光充满了惊讶与敬佩。

积分变动提示:基于宿主在星际学术交流中,凭借自身能力与智慧,成功化解高端质疑,维护了元祖星学术声誉,并展现了卓越的洞察力与学习能力,符合“促进和谐”与“科研创新”核心规则,奖励积分+784。当前积分:-9,892,500。

步高峰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谦逊地回应:“大师您过奖了。这只是我们基于现有知识和一些不成熟猜想的一点尝试性思考,旨在抛砖引玉。这个模型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更需要向奥术星环这样的先进文明多多学习,希望能有机会得到您更多的指点。”

他不居功,将突破归于“尝试”和“猜想”,并再次表达了对奥术星环的尊敬,姿态放得很低。

泽拉图大师闻言,脸上露出了更为和煦的笑容,他点了点头:“学术交流,正在于此。不墨守成规,敢于假设,勇于验证。元祖星的‘新风能’理论,现在看来,比我想象的更有深度。年轻人,你叫步高峰?我记住你了。”说完,他主动留下了自己的一个公开学术交流频道的联系方式编码,便带着随从转身离去,临走前还特意看了看展台上元祖星的其他介绍。

经过这一番交锋,元祖星展台的人气瞬间提升了不少,前来交流的代表变得更加认真和深入,提出的问题质量也更高。步高峰凭借其关键时刻的精准洞察、扎实的理论功底、巧妙的逻辑思辨以及合规合法的学术应对,不仅扞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更在星际舞台上,为元祖星赢得了一份来自权威的、实实在在的尊重。陈浩、林雪等人看向步高峰,眼中充满了钦佩与自豪。他们知道,步高峰又一次在关键时刻,凭借他们难以企及的能力和智慧,带领团队渡过了一次潜在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