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
沈雨涵带来的这个发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在林逸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那个多年前在全球极客匿名大赛中,与她巅峰对决,最终惜败在她精妙绝伦的“零时差漏洞狙击”之下的神秘对手,竟然可能就是如今这个笼罩在众人头顶、如同噩梦般的“教授”?!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巧合,更揭示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恩怨,以及“教授”对沈雨涵——或者说对“零”这个身份——可能存在的执念。
“你确定吗?”林逸沉声问道,需要最终的确认。
沈雨涵用力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技术人员的笃定:“不会错!那种多层嵌套的混沌逻辑签名,还有对底层架构的偏执性优化习惯,和当年‘普罗米修斯’的手法如出一辙!只是他现在更加老辣和隐蔽,藏在了看似普通的代码深处。当年他败给我之后,曾放下狠话,说会在真正的‘未来战场’上赢回来……”
真正的未来战场……难道“教授”将“方舟”计划,以及他与逸文科技、与林逸的对抗,视作了那场未竟比赛的延续?而沈雨涵,就是他必须击败的目标?
林逸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骤然增加。一个本就站在技术巅峰的对手,如果还掺杂了个人恩怨和执念,其危险程度将呈几何级数上升。
“这件事,还有谁知道?”林逸问。
“目前只有我和你。”沈雨涵答道,“我是在深度逆向分析时才偶然发现的,没有告诉技术团队的其他人。”
“暂时保密。”林逸立刻决定,“‘教授’可能还不知道我们已经识破这层关系,这或许能成为我们未来的一张暗牌。”
他迅速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老张。老张对此极为重视,指示情报部门立刻调阅所有与“普罗米修斯”这个Id相关的历史记录和网络活动痕迹,试图找到更多与“教授”现实身份关联的线索。
与此同时,逸文科技面临的舆论危机正在发酵。“逸听3号技术资料泄露”的消息,在一些别有用心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开始在国内外科技圈和资本市场上传播。虽然逸文科技官方和合作媒体全力辟谣,强调流传资料系伪造篡改,并宣布将提前举行盛大技术发布会,用产品说话,但质疑和观望的情绪依然存在。
博文和赵德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稳定内部军心,协调供应链确保“逸听2号”的正常生产和“逸听3号”的量产准备,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各路媒体的追问和部分投资者的担忧。
林逸虽然身在安全基地,但通过加密网络远程指挥,与博文、赵德柱以及公关团队保持着高频沟通。他深知,这场舆论战,是“教授”打击他们士气和市场信心的第一波攻势,绝不能输。
“既然他们想玩舆论,那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林逸在视频会议中,对博文下达指令,“启动b计划!把我们之前准备的、关于‘逸听3号’部分非核心但足够惊艳的技术亮点,比如超低功耗待机和无损音频无线传输的实测数据,通过合作评测机构和忠实用户社群,分批释放出去!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对冲虚假消息的影响!”
“另外,”林逸目光锐利,“联系陈天南叔叔,让他在香江和海外媒体圈发力,重点揭露‘冥河’基金破产内幕及其与某些势力恶意做空、散布谣言的行径,把水搅浑!把公众的注意力,从‘技术泄露’本身,引向背后的商业阴谋!”
“明白!”博文重重点头,立刻去执行。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效果立竿见影。真实惊艳的技术数据不断撩拨着市场和用户的好奇心与期待,而对“冥河”及背后势力的揭露,也让更多人开始怀疑“技术泄露”消息的真实性。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然而,“教授”的反击,并不仅限于舆论层面。
几天后,逸文科技海外市场的拓展,接连遭遇阻击。先是北美某个重要的线下渠道合作伙伴,以“技术不确定性”为由,单方面暂停了即将签署的独家代理协议。紧接着,欧洲某国突然宣布,将对进口的“特定类型音频播放设备”加征一项罕见的“技术安全壁垒税”,其标准描述,几乎是为“逸听”系列量身定做。
这显然是“议会”利用其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在给逸文科技设置障碍。
“他们这是要封锁我们的出海之路!”赵德柱气得在电话里直骂娘。
“意料之中。”林逸反而更加冷静,“‘教授’不会只在舆论上小打小闹。通知海外团队,暂时收缩战线,巩固已有市场。我们的主战场,目前还是在国内。只要国内市场根基稳固,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林逸全力应对“教授”从商业和舆论层面发起的攻势时,晓晓的康复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专家团队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神经反馈疗法后,她苏醒的时间越来越长,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虽然对于被囚禁的经历依旧心有余悸,但已经能够进行相对清晰的交流。
林逸尽可能多地陪伴在妹妹身边,一方面是为了亲情,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从她那里获取更多关于“教授”和“方舟”计划的信息。
在一次兄妹二人的单独交谈中,晓晓似乎想起了什么,犹豫地开口道:“哥……我记得,在那个船上……‘教授’有一次来看我测试时,接了一个电话……他好像很生气,说……说‘亚马逊的进度已经落后,‘潘多拉’必须按时苏醒’……”
潘多拉?!
林逸心中猛地一跳!又是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祥意味的名字!亚马逊进度落后?潘多拉必须按时苏醒?这听起来,“方舟”计划在亚马逊基地的核心,似乎并非简单的“遴选中心”,而是一个名为“潘多拉”的、需要被“唤醒”的存在?!
这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想象!“潘多拉”是什么?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是一个生物改造体?还是某种……无法言说的禁忌造物?
他立刻将这个至关重要的新情报,汇报给了老张。
老张的回复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潘多拉’……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这个代号。情报部门会将其列为最高优先级进行调查。林逸,你妹妹提供的信息,价值无法估量!”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我们通过特殊渠道,确认‘风信子’的真实身份,是前克格勃传奇情报员,代号‘夜莺’的伊万·彼得洛夫。他在苏联解体后失踪,据说与‘议会’有过合作,但因理念不合而决裂。他对‘议会’尤其是‘教授’的了解,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前克格勃传奇!“夜莺”伊万·彼得洛夫!林逸记下了这个名字。这解释了“北极光”小队的出现,也意味着“风信子”是一个极其危险,但也可能极具价值的合作对象。
就在林逸消化着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时,沈雨涵脸色凝重地找到了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
“林逸,出问题了。”她将平板递给林逸,“我们监测到,网络上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极其隐蔽的计算机病毒,其传播方式和代码结构,与‘教授’公开的那部分代码中隐藏的算法逻辑,高度同源!”
平板上显示着病毒活动的实时地图,可以看到其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特定网络节点(主要是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和高性能计算中心)悄然蔓延。
“这种病毒……不窃取数据,不破坏系统,”沈雨涵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寒意,“它的唯一功能,似乎是……占用冗余计算资源,并在特定时间,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向同一个目标进行某种……协同计算!”
林逸看着那如同星火般在全球网络地图上亮起的感染点,一个可怕的念头骤然划过脑海——
“教授”……是在利用全球被感染的计算机,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庞大的……计算网络?!
他想要计算什么?或者说……他想要“唤醒”什么?
难道……是“潘多拉”?!
5. 面对“教授”在技术和全球网络层面的隐秘布局,林逸和官方将如何应对?
无形的硝烟已在全球网络弥漫!“潘多拉”的魔盒,似乎正被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