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代表病毒感染的红色光点如同瘟疫般在全球网络地图上蔓延,它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数以万计的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中,贪婪地吮吸着冗余的计算资源,并按照某种未知的指令,将这些分散的力量悄然汇聚,指向一个共同的、尚未被探知的目标。
这一幕,让林逸和沈雨涵感到一股发自心底的寒意。这不再是商业竞争,甚至超越了普通的国家级网络战,更像是一场针对全球计算资源的隐秘劫持,其背后所图,必然惊天动地!
“唤醒潘多拉……”林逸喃喃自语,将晓晓提供的信息与眼前的网络异象联系起来,一个模糊而可怕的推测逐渐清晰——“教授”很可能是在利用这个庞大的分布式计算网络,为亚马逊基地深处的“潘多拉”,提供其“苏醒”所需的、海量的算力支撑!
“必须阻止他!”沈雨涵语气坚决,身为顶尖技术高手的责任感让她无法坐视不理,“这种病毒结构非常奇特,隐蔽性极高,常规杀毒软件几乎无法检测和清除。但它并非无迹可寻,它的指令接收和资源调度,必然存在一个或多个核心指挥节点(c&c Server)。找到并摧毁这些节点,就能瘫痪这个网络!”
“立刻将情况上报!”林逸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联系了老张。
老张在听取汇报并看到沈雨涵提供的初步分析数据后,意识到了问题的极端严重性。这已经不仅仅是逸文科技或林逸个人的危机,而是可能波及全球网络安全的重大事件,甚至关系到“方舟”计划的核心进程!
“情况已上报最高层级!”老张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传来,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心(cNcERt)已启动最高级别响应!我们将联合国内所有顶尖的安全机构和云服务商,立即开展全网扫描和病毒查杀!同时,会通过外交和情报渠道,向各国通报相关情况,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一场在全球网络空间内,针对“教授”病毒网络的无声阻击战,迅速拉开帷幕。
然而,“教授”的布局显然蓄谋已久。病毒的传播利用了多个未知的零日漏洞,其核心指挥节点采用了动态加密和多重跳转技术,并且可能隐藏在 tor 网络(洋葱路由)或某些主权国家的敏感网络内,定位和清除难度极大。
官方层面的行动需要时间和协调,而病毒网络的构建却在每分每秒地进行。
“我们不能干等!”林逸对沈雨涵说道,“我们必须做点什么!雨涵,你能不能想办法,反向渗透这个网络?哪怕只是干扰它的资源调度,或者定位到一个次级节点?”
沈雨涵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我可以试试!病毒代码中隐藏的‘普罗米修斯’逻辑签名,既是我们识别它的标志,也可能成为我们反向追踪的切入点!给我一点时间,我需要搭建一个模拟环境进行分析!”
她立刻带领着基地内最精锐的技术小组,投入到了紧张的分析工作中。这是一场在代码深渊中的捉迷藏,对手是可能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黑客之一。
与此同时,逸文科技应对舆论和商业打压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
在林逸的远程指挥和博文、赵德柱的强力执行下,逸文科技提前召开“逸听3号”技术发布会的消息正式公布,并放出了更多实测数据和部分颠覆性技术细节(经过安全筛选)。真实强悍的产品力,如同最强的辟谣宣言,开始牢牢吸引住市场和用户的注意力。那些关于“技术泄露”的质疑声,在铁一般的数据面前,逐渐变得苍白无力。
陈天南在海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动用资源,在几家有影响力的国际财经媒体上,连续刊登深度分析文章,揭露“冥河”基金与某些隐秘资本的关联,及其在破产前试图恶意做空、散布谣言打压竞争对手(暗指逸文科技)的行径。这些报道虽然未能直接点名“议会”,但成功地将舆论焦点引向了商业阴谋论,大大缓解了逸文科技的压力。
然而,“教授”的报复并未停止。就在技术发布会召开前三天,逸文科技官网和预订服务器,遭遇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海量的垃圾数据流如同洪水般涌来,瞬间冲垮了服务器的防御,导致官网瘫痪,预订系统无法访问。
“是那个病毒网络!”沈雨涵在监控到攻击流量模式后,立刻判断出来,“‘教授’调动了部分被感染的计算资源,对我们发动了攻击!他在示威,也是在干扰我们的发布会!”
“能顶住吗?”林逸紧急联系博文。
“正在全力抢修和扩容!但对方流量太大了,而且源源不断!”博文的声音带着焦急,“这样下去,发布会当天的线上直播和预订肯定会受影响!”
关键时刻,官方的力量再次显现。在老张的协调下,国家级网络安全防护力量介入,帮助逸文科技构建了临时的流量清洗和防御节点,硬生生顶住了这波凶猛的攻击。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教授”随手为之的干扰。他真正的目标,始终是那个名为“潘多拉”的存在。
经过不眠不休的奋战,沈雨涵带领的技术小组,终于取得了突破!他们成功模拟出了病毒的通信协议,并利用“普罗米修斯”逻辑签名中的一个极其细微的、可能连“教授”自己都未曾留意的算法偏好,锁定了一个疑似次级指挥节点的Ip地址范围——位于东欧某个网络管制相对宽松的国家。
“虽然不是核心节点,但只要能攻破这个次级节点,我们就有可能顺藤摸瓜,找到更上一级的指挥中心,甚至干扰局部区域的资源调度!”沈雨涵向林逸和老张汇报。
“立刻行动!”老张当机立断,“所需的一切资源和权限,国家提供支持!但要注意,行动必须隐秘,绝不能打草惊蛇!”
一场由国家力量支持、由沈雨涵技术主导的、针对“教授”病毒网络的反渗透作战,悄然展开。
在官方顶级红客团队的配合下,沈雨涵小心翼翼地对目标节点进行渗透。这是一场在刀尖上跳舞的行动,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被“教授”察觉,导致前功尽弃。
时间在紧张的对峙中流逝。距离逸文科技“逸听3号”技术发布会,只剩下最后一天。
就在发布会前夜,沈雨涵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他们成功渗透了那个次级节点,并获取了部分资源调度日志!虽然未能直接定位核心,但通过对日志的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病毒网络汇聚的计算资源,其模拟运算的核心数据模型,与一种高度复杂、远超当前公开水平的“量子神经网络拓扑结构”高度吻合!
“潘多拉……可能不是一个程序,或者一个生物体……”沈雨涵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难以置信,“它更像是一个……一个正在被构建的、庞大的……数字意识模型?!‘教授’他想……创造一个人工智能上帝?!”
这个推断,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毛骨悚然!
然而,还没等他们从这个震惊的发现中缓过神来,负责监控网络流量的团队成员发出了紧急警报:
“检测到异常!病毒网络汇聚的计算资源流量,在刚刚过去的十分钟内,突然飙升了百分之三百!并且……汇聚方向发生了偏转!”
“偏转向哪里?!”林逸急问。
沈雨涵快速操作,调出了实时流量监控图。只见代表资源流向的光束,原本如同百川归海般指向某个模糊的坐标,此刻却像是受到了某种强大引力的拉扯,猛地偏转,集中涌向了——
南太平洋深处,一个原本不存在于任何地图上的、突然出现在监测网络中的、极其微弱但稳定的信号源!
那个信号源的标识代码,在屏幕上清晰地闪烁着两个字母:
p. d.
(pando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