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执政官 > 第287章 庙堂定策清宿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苑精舍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杨廷和、石文义、王琼以及户部尚书韩文肃立御前,静默地承受着年轻皇帝身上散发出的凛冽寒意。

御案上,吴永年那份字字泣血的奏疏、按察使司的报告以及周遇吉的密报,如同三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个知情者的心头。

朱厚照没有立刻发作,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怒火,目光如刀般扫过众人:

“泰和之事,诸卿都已知晓。朕不想再听什么‘积重难返’、‘徐徐图之’的托词!朕只问一句,此等蠹国害民之弊政,当如何根除?!”

户部尚书韩文率先出列,他主管天下钱粮,对此弊感受最深,此刻脸上满是愧色与决然:

“陛下,吴永年所奏‘飞洒’、‘诡寄’诸弊,确为臣等失察!此弊不除,则天下田亩、户籍、赋税永无清明之日!臣以为,当立即下旨,以江西为始,全面核查、重整黄册与鱼鳞图册!凡有失实、篡改、隐匿者,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并借此机会,重新核定天下田亩等则,厘清赋役,使富者不能偷漏,贫者不致虚悬!”

这是要从根本上动刀子,工作量巨大,阻力更是空前,但确是正本清源之策。

兵部尚书王琼亦道:“陛下,军屯之地,亦有类似弊病。豪强侵占屯田,役使军士,致使卫所空虚,战力衰弛。清丈民田之策,当与清理军屯并行!臣请旨,着各镇巡按御史及兵备道,严查军屯被占、军士被役之情!”

石文义则从另一个角度补充:“陛下,据各地锦衣卫所报,此类弊政绝非江西一省之独有。胥吏与地方豪强勾结,已成痼疾。欲清田亩,必先清吏治。臣请增派得力干员,分赴各省,明察暗访,重点稽查各州县户房、粮科等关键吏职,凡有贪墨舞弊、勾结士绅者,立拿严办,以儆效尤!对如泰和刘家这般证据确凿、冥顽不灵者,更需施以雷霆手段,籍没家产,重治其罪,方能震慑天下!”

三位大臣所奏,分别从制度根本(册籍)、关联领域(军屯)和执行保障(吏治)入手,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应对策略。

朱厚照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杨廷和:

“杨先生,你意下如何?”

杨廷和沉吟片刻,他知道此刻已无退路,必须拿出魄力,躬身道:

“陛下,韩、王、石三位大人所言,皆切中要害。然此事关乎国本,牵涉亿万生民,需谋定而后动,方不致天下动荡。臣有三策,供陛下圣裁。”

“讲。”

“上策,正本清源,雷霆万钧。”

杨廷和声音沉稳。

“即如韩尚书所言,借此契机,全面核查、重整天下册籍。然此非一蹴而就之事。臣建议,可仿效陛下推行新政之旧例,先行试点。以江西、南直隶等弊病尤甚之地为首,派遣得力干臣(如清丈御史)坐镇,给予专断之权,会同地方,依据吴永年等人摸索出的经验,制定详细章程,彻底清查。同时,昭告天下,申明朝廷决心,给予主动坦白、配合清丈者以出路,对负隅顽抗者,则如石指挥使之言,施以雷霆!此策若能成功,则可渐次推行全国,虽耗时较长,然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策,重点打击,以点带面。”

他继续道。

“若虑及全面铺开阻力过大,则可集中力量,于数省之内,选择如泰和刘家这般罪行昭彰、影响恶劣之大户,作为典型,穷究猛打,务求将其罪行公之于众,严惩不贷。以此震慑其他地方豪强,迫使其收敛,并为后续改革打开缺口。”

“下策,修补旧制,权宜之计。”

杨廷和顿了顿。

“即维持现有册籍框架,仅对已发现的严重不实之处进行局部修正,加强征收监管,惩处一批民愤极大的胥吏。此策虽能稍缓矛盾,然无法根除弊病,且有姑息养奸之嫌,非长治久安之道。”

杨廷和将选择权清晰地摆在了朱厚照面前,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倾向。

朱厚照听完,沉默良久。

这“上策”虽好,却如同在满是蚁穴的堤坝上动大手术,风险极高,一旦失控,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崩溃。

“下策”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而“中策”看似稳妥,却可能治标不治本,无法彻底扭转局面。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几份奏报,吴永年在基层的挣扎,周遇吉的坐镇,老书手的供词……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朕选上策!”

朱厚照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然,需如杨先生所言,谋定后动,分步推行!即刻拟旨!”

他一条条口述旨意:

“一、擢升泰和知县吴永年为江西按察使司佥事,仍兼管泰和清丈事,总领吉安府清丈田亩、厘定赋役试点事宜!赐钦差节杖,遇有紧急,可调动当地卫所兵力协助!”

这是对冲锋陷阵者的最大肯定与支持,给予其更大的权力和舞台。

“二、着内阁、户部、都察院、锦衣卫,会同拟定《清丈田亩及厘定赋役试行条例》及《惩处胥吏豪强勾结舞弊专条》,明确章程、权责与刑罚,务求严密周详!”

这是为改革建立法律和制度依据。

“三、由石文义主导,从锦衣卫、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中,遴选刚正敢为、通晓钱谷之干员六十人,充任‘清丈御史’,集训后分赴江西、南直隶、浙江、湖广等重地,赋予密折专奏之权,监督、推动清丈事宜!”

这是派出中央的耳目和利剑,直插地方。

“四、诏告天下,申明清丈国策,限令各地有隐田、诡寄等情者,半年内自首并补缴税款者,可从宽处置;逾期或被查出者,严惩不贷!并明令,清丈之后,须张榜公布结果,允许百姓核对申诉,力求公平!”

这是攻心为上,分化瓦解,并引入监督机制。

“五、王琼会同五军都督府,即刻开始清理军屯,与民田清丈同步进行!”

这是扩大战果,整顿关联领域。

一道道旨意,如同出征的战鼓,敲响了帝国向百年积弊发起总攻的号角。

杨廷和等人凛然遵旨,他们知道,一场席卷江南乃至全国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这场风暴的源头,正是那个远在江西泰和、仍在泥泞中艰难前行的七品知县(现已是五品佥事)——吴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