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市发改委那间位于走廊尽头的办公室,仿佛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江河每日按时上班,推开门,迎接他的总是那一片挥之不去的阴翳和旧文件特有的霉味。窗外的梧桐树叶片愈发金黄,却依旧固执地遮挡着本就吝啬的阳光。
他曾在安北县掀起雷霆风暴,也曾凭借一己之力为冀南市引来过数亿的投资项目,这些过往的政绩和光环,此刻在这栋办公楼里,似乎都成了无人提及的禁忌。甚至他那位已是冀南市常务副市长的老领导丁秋红,亲自来“看望”过他,但他依然感觉四周冷飕飕的。
于是,在这发改委的一亩三分地里,江河遭遇的是一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冷遇,无声,却无处不在。
主任马卫国依旧是那副热情而虚伪的面孔。偶尔在楼道里遇见,总会主动停下脚步,关切地问候:“江河同志,最近怎么样?工作还适应吗?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提!”然而,一旦江河真的提及任何与实质性工作相关的内容,比如希望能更具体地参与某些项目的研讨,或者询问分管的“节能减排”领域是否有新的政策动向需要跟进,马卫国便会立刻打着哈哈,用一番正确的废话搪塞过去:
“哎呀,江主任,你的心情我理解。不过这些事啊,急不得,要循序渐进。你先多看看材料,熟悉熟悉情况嘛!委里工作千头万绪,要讲程序、讲规矩,等时机成熟了,自然会让你牵头负责重要工作的。”
“时机成熟”?这更像是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时机”永远不会“熟”……
他被明确分管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科”,科长姓李,是个四十多岁、面色蜡黄、眼神总是躲闪的中年男人。每次江河叫他来办公室,想了解科室的具体工作和项目进展,李科长总是表现得毕恭毕敬,问什么答什么,但答案永远是浮于表面,如同背诵公文。
“江主任,我们科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省里的要求,督促各区县上报能耗数据,汇总分析。”
“那个关于工业余热利用的试点方案?还在等省里的实施细则下来,我们不敢擅自行动。”
“资金?今年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委里统一规划,具体分配方案还没出来。”
汇报完毕,李科长便会垂手站在一旁,等待指示。江河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是否可以主动去一些高耗能企业调研,挖掘潜在的节能改造项目,或者研究一下利用国家新出台的绿色金融政策,李科长脸上便会露出为难的神色:
“江主任,您的想法很好,很有前瞻性。不过……调研需要跟马主任报备,协调企业需要发函,涉及其他科室……而且,没有上级明确文件,我们主动出击,会不会……会不会不太符合程序?”
每一句都合乎规矩,每一个理由都冠冕堂皇,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堵柔软而坚韧的墙,将江河所有的想法和热情都隔绝在外。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发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片无形的泥沼,有力无处使。
文件流转更是将他排除在核心圈层之外。涉及到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规划制定等重要文件,根本不会送到他这里来审阅。偶尔有一些需要所有副主任传阅的学习文件、会议通知,送到他这里时,也往往是最后一个,有时甚至会议都开完了,文件才姗姗来迟地摆上他的桌面。
一次,委里召开重点项目协调会,讨论一个涉及大宗商品供应链布局的重大议题,这原本是发改委的核心职能之一。按理说,这样的会议,所有班子成员都应参加。然而,直到会议开始前十分钟,江河都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他主动走出办公室,却看到其他几位副主任正有说有笑地拿着笔记本走向会议室。
负责会务的科员看到他,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慌乱,连忙解释道:“江主任,对不起对不起!马主任指示说这个会议专业性太强,您刚来可能不太熟悉情况,怕您听着枯燥,所以就……就没让我们通知您。”
江河看着那名科员窘迫的样子,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句“知道了”,便转身回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清楚地听到身后传来其他副主任若有若无的低笑声。
关门,坐下。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没有愤怒地拍桌子,也没有去找马卫国理论,那毫无意义,只会显得自己沉不住气。他只是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烟雾在昏暗的光线中缭绕,映照着他平静却深邃的眼眸。
这种全方位的孤立和冷落,目的就是要消磨他的意志,让他自己意识到“此路不通”,让他主动退缩,或者犯错。
然而,他们低估了江河。
越是如此,江河骨子里的那份执拗反而被激发出来。你们不让我接触核心业务?好,那我就把我这摊“冷灶”烧出温度来。
他不再被动地等待安排,也不再试图去冲击那无形的壁垒。他开始利用所有能接触到内部资料库的权限,疯狂地查阅过去几年冀南市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对口支援等领域的所有文件、报告、数据。白天看不完,就晚上带回家看。
他发现自己分管的这个领域,并非真的毫无作为空间。国家的“双碳”战略正在深入推进,绿色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冀南市作为老工业基地,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众多,节能减排的压力巨大,但这也意味着潜力巨大。现有的工作大多停留在数据填报和口号宣传上,缺乏真正落地、有示范效应的项目。
而“对口支援”工作,以往更像是一种政治任务和“送钱”行为,很少考虑如何利用支援地的资源反哺冀南的发展。
江河拿出在安北干事的那股劲头,开始在旧报纸和内部资料的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在冰冷的数字后面分析潜在的机遇。他像一匹潜伏在暗处的狼,耐心地熟悉着新的猎场,等待着可能出现的突破口。
这冷板凳,他坐得稳如泰山。他倒要看看,当某一天,他这灶里的火真的烧起来时,那些现在看他笑话的人,会不会被烫到手。他江河能从一个乡长、书记、县纪委书记一路再到县长,靠的从来不是趋炎附势,而是在逆境中寻找破局之道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