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276章 大明延长油田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弘治二十一年十月一日

四川自贡征集的工匠到了京师,张锐轩看了看这一百个工匠,都是年轻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还有部分工匠拖家带口,差不多有300人队伍。

为首的五个掌脉师这是整个团队的核心。掌脉师是自贡钻井的技术大拿,这是人能够通过打出了岩石碎片,判断下面情况,需不需要封井。

油气不分家,正好自贡也是有天然气的,他们不但打盐卤井还打天然气井。

张锐轩也带了差不多三百人的团队,200名武装家丁,还有一百名工匠。

陕北这个地方土地贫瘠,不搞点化肥真的是很难搞,张锐轩计划在延安府开一个合成氨分厂,也算是对当地的贡献。

当然还是少不了一个水泥厂,各种建设没有水泥是真的不行。

一路上从京师出发,刚开始坐火车,到了官厅水库,宣府最后通道怀安卫。怀安卫到大同的最后一百多公里还是没有通火车。

最难的是怀安卫到阳和卫这一百公里左右路程,这一带真的山河密布,地质复杂。

张锐轩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黄金开道,白银架桥,各种蒸汽机和单缸柴油机硬怼过去,很多都是工程工匠现场自己改造设备。

张锐轩有点理解为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都是百年工程了,实在是人才太少了。

张锐轩视察了一下工地,鼓励一下修路的工人,还飞鸽传书给天津港务的远洋捕捞公司的肉松厂和工地每人发一个鱼肉罐头,算到张锐轩的分红账上。

九月份收完了稗子平均一亩地收稗子150斤,十万亩地收了1500万斤稗子,吃的话这个东西是真难吃,就是流民也不愿意吃。

按照张锐轩的计划,派来的管事拿酿酒去了。五千吨作为港务集团特别是捕捞公司的海上福利发放,少量供应天津府市民。

一万吨拉到京师准备供应三大营和京师的穷人市场。

其实张锐轩自己控制工坊的雇员就有好几万人,这些酒都不是什么事。

张家在京师原来就有酒坊和酿酒师,也不用另外起炉灶。

阳和卫到大同有铁路没有机车,不过好在张家的马车和铁轨同轨。

赵大虎往前凑了两步,手掌在衣襟上蹭了蹭,望着张锐轩身后蜿蜒的队伍和远处隐约的山影:“大人,咱们这一路从自贡出来,坐了那‘呜呜’叫的铁家伙,又走了这些天山路,却不知究竟要往哪处去?是要打盐井?还是寻那会烧火的气井?”

赵大虎身后几个年轻工匠也竖着耳朵,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悄悄把娃往怀里紧了紧——自打离了自贡,一路所见皆是陌生景象,北方的土黄与蜀地的青绿截然不同,连风里都带着股干燥的沙砾味,众人心里早打了无数个转。

古代人不愿意离乡,物离乡贵,人离乡贱,人生地不熟的,交通不方便,搬迁是一件大事,洪武大迁徙都是用绳子绑住人迁徙。

这一百工匠都是四川行省布政使强行征辟的工匠,张锐轩知道这些人心里有怨气,这个时候不能表现的好说话,否则难免会有人得寸进尺。

张锐轩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该问的不要问,到了自然会停下。”

这话一出,赵大虎脸上的神色一僵,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黝黑的脸颊微微发烫,赶紧低下头:“是,小人多嘴了。”

周围的工匠们也纷纷收回目光,不敢再吭声,队伍里霎时静了些,只剩风声卷着尘土掠过耳畔。

张锐轩不再多言,转身继续望着阳和卫方向的铁轨,那边传来马车碾过铁轨的“哐当”声,张家的马车正沿着轨道缓缓驶来,车斗里堆着给工匠们的棉衣——北方的风已带了霜气,谁也不知道前路究竟藏着什么,只能跟着队伍,一步步往前挪。

过了大同,又走了几天到了河曲渡口。

过了黄河经过府谷,神木,米脂,绥德,延安,最后达到了延长县。

六百人一百辆大车的队伍确实比较显眼,人不显眼,但是车非常显眼。

可是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个地方可是大明的陕北。一个钢铁炉都没有,现在大明的钢铁主要是在永平府,也就是后世的唐山。产量占了九成五,更是垄断了所有高品质钢铁生产。

一百车里面有四十车是钢铁,二十车是天津产的二号军粮罐头,二十车是生活衣物帐篷,还有二十车是各种机械,打井的设备。

队伍刚在延长县城外扎下营寨,帐外就传来一阵马蹄声。张锐轩闻声抬眼看去,只见金岩掀帘进来禀报:“少爷,延长县商会会长陈百强前来拜会,说是带了些本地土产,想给大人接风。”

张锐轩笔尖一顿,这个陈百强张锐轩知道,此人是延长县头一号人物,弟弟陈千强是大理寺寺丞,这个延长油田就是陈寺丞透露的。

张锐轩放下笔,淡淡说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藏青绸缎袍、头戴方巾的中年男人走进帐内,身后跟着两个捧着礼盒的仆役。

这人面白短须,眼角带笑,却藏着几分精明,进门就拱手作揖,声音洪亮:“在下陈百强,见过张大人。听闻大人带着队伍远道而来,一路辛苦,特备了些薄礼,不成敬意。”

陈百强目光飞快扫过帐内——墙上挂着的地图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桌案上摆着几个从未见过的铜制仪器,角落里还堆着几卷图纸,上面的线条弯弯曲曲,看着不像寻常的建筑图样。

尤其是帐外隐约传来的铁器碰撞声,夹杂着工匠们喊号子的四川口音,让陈百强心里那点掂量又重了几分。

弟弟陈千强来过信,这次来的可是过江龙,好好合作,将来陈家不只是延长的望族,就是整个陕北的望族也不是不能觊觎的。

张锐轩起身回礼,目光落在对方腰间的玉佩上——成色温润,绝非普通商户能佩戴。“陈会长客气了。张某初来乍到,正要叨扰地方,怎好让你破费。”

陈百强哈哈一笑,示意仆役把礼盒放下:“大人说笑了。延长县地处偏远,难得有京城的贵人莅临。这点东西是本地的枣子、小米,还有两坛老陈醋,不值什么钱,就当给大人的队伍解解乏。”

陈百强话锋一转,语气恳切了些,“只是不知道有什么是小人可以效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