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544章 长江三鲜 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淮盐政衙门,听到韩文要来视察,王恕和张永也从湖广和江西赶了回来。

张锐轩其实圣旨下发后就从邸报上知道了,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

张锐轩还从天津捕捞公司征调了几条小船过来,准备自己运输几次鲥鱼,想要知道运输鲥鱼费用,自己送几次就知道了。

韩文的马车在两淮盐政衙门外停下时,檐角的铜铃正随着江南的风轻轻晃动,却没半分闲适之意。

衙役通报的声音刚落,张锐轩已身着绯色官袍迎出仪门,拱手时身姿挺拔:“寿宁侯世子锦衣卫指挥使两淮盐政处置使张锐轩,恭迎韩部堂大人。”

王恕也上来见礼,张永作为内监官,只是对着韩尚书拱了拱手算是见礼了。

韩文环视一圈,目光落在张锐轩身上时,语气里多了几分缓和的暖意:“你在两淮整饬盐政、核查贪腐的事。陛下听闻后很是欣慰,还说‘张世子年轻有为,没负寿宁侯府的门楣’。”

韩文稍作停顿,话锋微微一转,眼神里添了丝审慎的探究:“不过陛下也有一问——你先前上书说,两淮盐场要扩产到一千四百万盐引,彻底理顺两淮盐市。

如今刚过四月,旧账还在厘清,盐商那边也多有观望,这一千四百万盐引的目标,你当真有十足把握能完成?”

张锐轩闻言,腰背挺得更直,拱手时语气笃定:“谢陛下垂询,不过北京不是一年建成的,两淮盐场扩产到一千四百万盐引产能也不是一天能成。

本使已经筹集了百万两银子,先扩产建设500个标准盐田,以后两淮盐政每引盐取两百个铜板作为盐田建设费用!一直到建成1万个标准盐田。

本使预计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吧!”

虽然张锐轩很想快点完成,可是奈何实力不允许呀!

韩文看着张锐轩眼底的坚定,轻轻点了点头,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有你这话,本堂便放心了。

明日户部会派专员来协助你,盐引清销的进度,你需时时递折子,直接呈给陛下——可别让陛下的期待落了空。”

张锐轩又向韩文说出来自己建设海堤兼盐田和开发滩涂的想法。

这块地就是后世的盐城市,苏大强的农业之根本,是一块用武之地,不过现在海堤没有建成,受海潮影响还是一片盐碱地。

不过江南地区雨水充足,只要海堤建成,海水不再泛滥,很容易就成为良田。

韩文刚放下茶盏的手顿在半空,眉头微挑,眼底浮起几分明显的疑惑,语气里带着点探究的意味:“建设海堤、开发滩涂?锐轩,你是两淮盐政处置使,管的是盐田、盐引、盐商,怎么反倒想起要垦荒造田了?”

韩文目光扫过窗外盐政衙门院里的石灯笼,语气里多了丝不易察觉的沉吟:“可垦田种粮,那是地方布政使、按察使的差事——你一个管盐的,掺合到农田里,不怕旁人说你‘越俎代庖’?”

“天下事,天下人管,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张锐轩才不在乎这个,要是在乎就该在侯府不出来,天天听歌唱曲的当一个纨绔子弟。

张锐轩继续说道:“大人不觉得这扬州城内的流民太多了吗?”

韩文心中想,历朝历代到了王朝中期时候流民增多,这不过是自然现象,有什么好担心的,眼下我大明国力强盛,赈灾力度远非前朝可比。

突然韩文想到了什么,流民,农田?

韩文不由得心中感慨,一个勋贵子弟都想着安置流民,可是我大明的两榜进士却在想进贡几条鱼,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韩文沉默片刻,指尖在案上轻轻摩挲,再抬眼时,眼底的疑惑已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动容。

韩文望着张锐轩坦荡的神色,缓缓开口,语气里满是郑重:“世子有此拳拳为民之心,老夫佩服。

你说得对,天下事本就该天下人共担,哪能只盯着‘各司其职’的框框?”

韩文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一旁静立的王恕与张永,声音又沉了几分:“淮安、扬州两府的知府,先前还在本堂面前抱怨你‘多管闲事’,如今看来,倒是他们格局小了。

老夫明日便去寻他们,晓以利害——海堤建成,既能挡海潮护盐田,又能垦荒造田安置流民,于盐政、于地方、于百姓都是百利无害,他们没有理由不配合。”

说着,韩文端起茶盏,朝张锐轩虚敬了一下,语气里添了几分赞许:“你放心,协调地方官府的事,老夫来出面。

后续若需户部拨调粮草、农具,或是要行文吏部请派农官指导垦荒,只要你递上文书,老夫定当全力促成。

只盼这海堤能早日筑起,让那些流民有田可种,让两淮之地既能出盐,也能产粮。”

张锐轩闻言,忙起身拱手,语气里满是感激:“有大人这话,锐轩便无后顾之忧了!待海堤动工,晚辈定将进度时时禀报,绝不辜负大人的相助与陛下的期许!”

一旁的王恕也上前一步,颔首道:“部堂大人深明大义,下官也愿协助世子,核查海堤工程的用料与工匠,绝不让贪腐之辈在这民生工程里钻了空子。”

张永虽未多言,却也微微点头,算是默认了会从旁协助。

周知府听到韩文劝说,心里更是气急败坏,心想这个寿宁侯世子果然是难缠的很。反而把韩尚书给忽悠了回来。

可是安抚流民又是地方知府的大事,只能答应下来。

韩文也知道周知府心里不服,只好劝说道:“张锐轩不过是一个外戚之子,我等饱读圣贤书之人,怎么能落人之后。各位也好自为之吧!”

盐政衙门内张锐轩指挥着人将用双层泡桐木板做成保温箱,中间用棉花隔离,里面用冰块冰封10尾鲥鱼,再用鱼胶封口包好。

黎允珠抱怨道:“我们自己都没有吃,少爷真是大方,一次封了十尾鲥鱼。”

“小丫头,你懂什么,此箱价值巨万,堪比金山。”

“十尾鲥鱼而已,就是到了京师不过几百两,如何能价值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