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鬼王爷 > 第224章 大将军府参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柯穆厄败走,西疆再次战胜的消息传到都城,都城上下一片欢腾。无论是皇子派,还是越王派,西疆的稳定皆是他们所期望的。

首先,西疆一丢,乌人与幽人的两面围攻将更加顺利,朝廷也将加剧衰败,甚至灭亡。国家都没了,还斗什么。

其次,公孙擎坐镇西疆几十年,西疆从未失陷。西疆大小官员将领只服公孙擎,若是换个将领,西疆怕是立马会动荡,这也是朝廷无奈之事。西疆亦离不开此人。

最后,公孙擎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两派势力皆想拉其入伙,亦都认为公孙擎是可以拉拢的势力,故此也不希望西疆出事。

而朝廷对于封赏一事,表面上也是慷慨大方,许多将领升职或者加荣誉衔。阵亡将士的抚恤为赏赐银钱或赏赐土地,当然,皆是西疆因战乱空出来的土地。对于此番缴获的数千战马,朝廷也仅仅是让其上缴了五百匹而已,其余全部补充到西疆骑军中。

这让公孙擎颇为欣喜,这些骑兵,再加上之前从达曦那里敲诈的一千战马,基本可以补足编制内的西疆骑兵。

由于西疆常年与乌人作战,西疆战马不断折损,从未满编过。朝廷给西疆的骑兵编制是两万,但这些年的西疆骑兵人数,远远不足这个数字,这也令公孙擎没有主动出击草原的条件,每次只能被动防御。

朝廷又从权州拨了一万步卒前往西疆效力,以补西疆兵力之不足。

当然,杨玄在这一万步卒中也埋藏了自己的人,用来暗中监视公孙擎以及西疆的重要将领。

公孙擎也欣然接下,对杨玄的用意当然心知肚明,怎么用这一万人,心中自有分寸。而西疆也确实需要兵力的补充。

孟凡固此战被朝廷加封北凉伯之爵位。

刘文达官职未变,而是从芜县调往关碾,成为关碾的常驻军,实则还是要比之前地位更进一步。关碾是西部除瑶光城最大且最为重要之县城,地位与重要性比芜县大上数倍。

原芜县都尉洪单擢升为校尉,镇守芜县。

而此战献上奇策的文莺之封赏,耐人寻味。首先,官职擢升为军司马,依然归属刘文达麾下。

当文莺受到孟凡固的赏识时,军中大部分人都认为文莺会被调往孟凡固麾下效力,但结果还是归于原先的部属。

也有人猜测刘校尉被调往关碾效力是沾了文莺的光。因为刘文达麾下的军司马职位并无空缺,文莺已没有晋升空间。而把刘文达调在关碾,那么以前的半数部下便留在了芜县,关碾的编制需要重新补充,这样,军司马也好,都尉也罢,便重新有了空缺。当然,这些只是军中一些人的猜测而已,官方并无明确指示。

而更让人惊愕的决定是文莺被封为大将军府参军。这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在天曌,所谓参军并非官职,也不占军队编制,而是将军自己明面上公开的幕僚,和亲兵、家将类似。参军便是将军身边参知军事的幕僚,在战时为将军出谋划策。

这一职位很特殊,但地位颇高,尤其是公孙擎的参军,此职位可以是军中任职人员,也可以是白身。可以是赳赳武夫,亦可以是儒雅文人。

但封为大将军府参军,任职却没有调往瑶光,依然是刘文达麾下,很多人猜测此参军仅仅是个荣誉上的职位而已。不过无论是实缺还是虚位,挂上这个名头,从此西疆大小官员便轻易不会招惹他,文莺做什么事,便更加顺利。

这道大将军府下达的封赏让文莺也颇为震惊,但心中还是欢喜,他的功绩起码得到了公孙大将军的认可,那可是好比一方诸侯,战功赫赫的人物,连自己的父亲也无法与其比的大人物。

整个刘文达麾下的芜县将士同样高兴,自己军中出了个大将军府参军,这是何等的自豪。

按照礼法,文莺该去瑶光城亲自谢恩,刘文达嘱咐了几句,便让文莺速去休息,沐浴更衣,尽快前往瑶光城。自己也要做做准备,前往关碾任职。

文莺怀着激动的心情速速下去准备,哪怕是虚位,也是一大喜事。

阿图鲁随军返回芜县后,伤也好的差不多了。听到文莺受了他的牵连,被刘文达呵斥了一番,并罚饷两月后,十分内疚,带着吉雅一同来赔罪。并把家里最值钱的珠宝拿来献给文莺。

文莺接受了阿图鲁的歉意,却未收礼物,只是象征性的收下了吉雅做的一些醍醐。

阿图鲁正要放下珠宝便走,文莺喊住二人道:“阿图鲁,你这就见外了,这种东西兄弟坚决不收,这东西还是留着给你二人举办婚礼用吧。”

吉雅听罢,小脸一红,低下了头。

文莺看罢笑了一下,“哎呀!差点忘了,你夫君阿图鲁马上要执行军法了,这四十军棍下去,怕是要躺段时日,你这新娘子还需等一等。”

这一说完,吉雅的脸更红了,好像熟透的苹果一般。

阿图鲁忙道:“老大大恩,兄弟我虽出身乌族,也不敢轻忘,待大军抵达关碾,安顿下来,还劳烦老大帮我二人主婚。”

说罢,二人齐齐向文莺鞠了个躬。

“好说好说!这大喜事你要交给别人兄弟我还不答应呢!”

三人一阵欢喜。阿图鲁还不知,行刑的士卒早被文莺打点过,四十军棍打下去,保准雷声大,雨点小。躺个五六天,依然活蹦乱跳。

刘文达也未有严惩的意思,行刑士卒又受了文莺的好处,亦不好薄了“大将军府参军”的面子,做个样子,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