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鬼王爷 > 第225章 瑶光之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莺刚回芜县不到一周,再次踏上瑶光之行,当然,也是顺路之事,谢恩过后,还要继续向西,驻守之地从芜县迁到关碾。

走之前,文莺要把芜县那座小宅子送给周氏母子,周氏推辞不受。文莺便以帮其打理照看的名义让其搬进来,再者说,周围乡邻也知晓了这座宅子乃是大将军府参军之宅,故此更是无人敢前来欺辱闹事,母子的安全便可保障。

为维护周氏名声,对外传的就是租给周氏母子居住,而自己离开芜县,调往关碾。

如此,周氏才答应搬来,又千恩万谢了一番,给文莺众人做了许多吃食上路。

文莺此番只带了萧逸与张小勺上路,军队要分出一半开赴关碾,需要交接、准备的工作很繁琐,故此留下魏冉负责。阿图鲁刚被打了军棍,还骑不得马。故此,文莺只带了两名心腹。

萧逸是主动要求跟来的,当然,他的目的主要还是光顾瑶光的花街柳巷,芜县的好似腻了一般,去和大城的才女谈谈风月,聊聊诗词歌赋,这是萧逸所愿。

上回迎战南林王图赫尔之时,曾来过瑶光,当时战况紧急,根本来不及也没有心情逛一下这西北第一大城,如今,正好圆了此念想。

三人一路骑马,不到三日便赶到瑶光,瑶光城门还未看清,便看到城内数座高耸林立的高塔。

三人来到城门口,率先看到高高的城楼上飘扬着巨大的“曌”字大旗,两旁是小一点的“公孙”帅旗,随风作响。土黄色的城墙尽显古朴与苍凉,却又毫不颓废衰败,反而给人一种高山狂风的力量感。

三人向城门官通报,那城门官一听是文莺,核实了其身份后,拱手客气地施礼,“见过文参军。”

文莺听罢略显尴尬,还听不习惯,忙挤出笑容还礼。

“大将军知晓文参军会来,已通知我等,我这便派人引文参军前往大将军府。”

城门官言罢,文莺忙道:“劳烦兄弟。”

随即,城门官派了一兵卒引路,引着三人入城。

先是入了瓮城,瑶光城的瓮城呈半圆形状,瓮城很暗,光线进不来多少。里面还有一道城门,进了第二道门,视线忽然明亮起来。

首先脚下是不同形状石板铺成的主路,两边是各式商铺,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还有庙宇等等。

走了不足五十步,主路便被一座公廨阻挡,绕过公廨,道路分为两条。

这主路并不像都城那般又宽又直,一条大道便能走到皇宫外,而是分支众多。路旁的楼阁亦比较拥挤,门面看的虽小,但里面却深,高楼高塔林立,这也是为了防卫骑兵而建成如此模样。

路上往来百姓不少,孩童的追逐打闹也时常可见,文莺还看到了几个拿着木剑的孩童追赶一个打扮成乌人的孩童,颇为有趣。

街道上隐约可以听见打铁之声和一些作坊工作发出的响动。总体看来,瑶光百姓的生活还说的过去,比芜县还是强上许多。

跟着那兵卒不知拐了多少个弯,众人终于看到了一座大宅,漆红的大门两旁竖立着两座石狮子,牌匾上书“辰星大将军府”。这便是公孙老将军日常处理公事之处。

文莺知晓是到了,一个深呼吸,调整了下紧张的心态,随兵卒前去大门通报。

萧逸与张小勺自然不便跟随,随即张小勺便被萧逸强拉硬拽走了,定是寻花问柳去了。

守门兵丁查验了文莺身份,随即让文莺卸下随身兵刃,存放在一旁,检查过后,立马让行。文莺就这么顺利地入了大门,进了院子。

入门便是一个狭长的院子,第二道门后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穿过几个院子,有三五房舍,院墙之上,满是红彤彤的爬山虎。

一路看到不少抱着文书的吏员匆忙走过,看来大将军府的军务并不轻松。

待走到厅堂门前,引路城门官便告之文莺,此处便是大将军的办公之地。城门官先去通报,很快,站岗的护卫便让文莺进去。

城门官随即告退,越过门槛,文莺的步子越来越轻,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怕失礼,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

方正的厅堂整洁朴素,并未有任何华丽的装饰,一张桌案上摆满了各种文书,却不见公孙擎之人。

护卫告知文莺,大将军在堂后与于布政使谈事,大将军有令,自行进去便可。

随后,护卫退下,文莺看了看屏风后的后堂,咽了下口水。今日,便要见到光州两位最高长官,怎能不紧张。

文莺迅速整理了下衣摆,长呼一口气,走向后堂。

刚到屏风附近,便听到好似有石子落地之声,再往里走,果然看见了两位西疆的大佬。

公孙擎与于天成正坐在此处下棋。

文莺忙上前几步,躬身施礼,见二人下棋下的正投入,已经涌到嗓子眼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随即,文莺又放下了手,不敢打扰,侧身站在一旁,静等二人下完。

文莺用眼神扫了一下二人,公孙擎满面红光,六十的老翁却丝毫不见枯朽之态,反而睛芒四射,魁梧雄壮,唯有花白的胡子乱蓬蓬的散落在胸前,才未遮掩其花甲之年的事实。

而一旁的于天成,五十多岁的年纪,却有着魁梧的身材,爽朗的笑声,更像是武人,并非寻常文人那般秀气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