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 > 第105章 临近年关的明争暗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5章 临近年关的明争暗斗

李默要求皇家造纸工坊,赶制秦良玉专栏以及皇帝嘉奖秦家的圣旨,各十五万份的奏章,很快便通过。

皇家造纸工坊停止其他印刷工作,全力制作专栏报纸。

八天后的清晨,李默在值房中召见李二苟。

李默拍着他的肩膀:“到了石柱后,一切都听秦将军的,即便是军队的火器训练方面,也要与秦老将军商议,不得胡来!”

李二苟立正敬礼:“是,大都督!”随即放松下来,嘿嘿笑道:“大都督放心,我对秦将军佩服的五体投地,自然是十分敬重她的。”

李默点点头,然后将桌案上的两张报纸递给他:“这两份报纸是刚刚赶制出来的,都是十万份,你抵达四川后,配合秦良玉将军,将这二十万份报纸发到云贵川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张献忠盘踞的地方。”

“记住,记载陛下嘉奖圣旨的那份最后发,两份报纸最少相隔十天。这两份报纸能助你们击溃张献忠!”

“是!”李二苟收起玩闹之心,严肃说道:“属下一定按照大都督的交代办事!”

李默最后嘱咐他:“行了,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路上小心,告诉秦老将军,张献忠的手下李定国若是愿意归降,给我一并带回。”

李二苟向李默行礼,“大都督保重,属下这便回去整军,出发去石柱。”

李默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轻叹一声:“唉…这古代的交通啊,想想都头疼,是该把修路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待李二苟的身影彻底消失,李默坐在桌前,看着桌上摆放的科举改革的相关文书,心中思索着科举变革推行的事宜。

如今,军事上已经取得成功,可这科举改革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却如隐藏在暗处的暗流,正悄然涌动,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李默深知,自己推行的科举改革,废八股、设三科,虽意在为大明选拔真正有经世致用之才,振兴这摇摇欲坠的江山,却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尤其是以江南士绅为核心的儒家集团,他们在这古老的科举体系中盘踞已久,享受着八股取士带来的种种特权与利益,怎会轻易让出手中的权力和地位。

李默喃喃自语:“崇祯十七年的年关不好过啊!”

而此刻,在大明的各个角落,一场围绕着科举改革的隐秘战争,悄然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无声的对抗中,反抗势力盘根错节。钱谦益,这位东林余孽,在暗中操纵着一切。

八股文,那是他垄断仕途的根本,如今新科考制度的推行,无疑将让他“文坛宗师”的地位摇摇欲坠。他心怀不甘,盘算着如何破坏这场变革。

理学大儒刘宗周,在绍兴讲学之地,对新科考试嗤之以鼻。

他视算学、农工为“奇技淫巧”,将策论斥为“离经叛道”。在他心中,祖宗传承的理学之道才是正统,岂容这些“歪门邪说”玷污。

复社张溥的门生们,这些科举的既得利益者,更是满心愤懑。

他们苦读十年八股,只为一朝金榜题名,可如今李默的新法,让他们的时间成本瞬间归零。他们怎会轻易罢休?

还有东林书院山长顾杲,这位地方学阀,平日里掌控着州县儒学的录取大权。新法则要求增聘算学和农工教习,这无疑是在削弱他的权威。他自然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

这些反抗势力,各自施展手段,在暗处掀起阵阵波澜。

舆论污名化,是他们的第一步棋,一时间,谣言四起。

有人说“李默乃建虏细作,欲毁孔孟之道乱大明”,毕竟李默那“天降雷劈”的出身,本就容易引发无端猜测。

更有甚者,称“农工科实为征工匠徭役,算学科实为敛财”。

他们还精心编写了童谣,于市井之中传唱:“三科考,白骨堆;八股废,圣人悲!”试图扰乱民心,让百姓对新科举产生恐惧与反感。

学子操纵术,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钱谦益指使门生们捐银,包下了南京国子监旁的茶馆“聚贤楼”。

表面上,这里是免费供学子食宿“备考”的地方,实则是他豢养抗议队伍的巢穴。“尊朱子,复八股!黜奸佞,护道统!”这响亮的口号,从这里传出,仿佛要将他们的不满与诉求传遍整个南京城。

与此同时,他们还伪造了《万民请愿书》,以逐出师门、永不得科举为威胁,胁迫生员们签字。

他们将朱元璋“科举取士诏”断章取义,刻成碑文四处巡展,妄图以“太祖定制不可违”的名义,来为自己的反抗披上一层正义的外衣。

学术攻击也紧随其后。刘宗周奋笔疾书,着下《正道疏》,言辞激烈地斥责道:“策论诱人妄议朝政,算学使人锱铢必较,农工逼士子沦为匠役——此三科者,皆亡国之兆!”在他的鼓动下,一群儒生如狂热的信徒,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书籍付之一炬,口中还叫嚷着“妖书惑众”。

而在经济方面,他们也毫不留情地进行扼杀。

江南士绅集体抵制“实务奖”,对商户们威胁道:“凡资助新学者,断其子弟科举路!”苏杭绸商王永吉原本有心捐建“算学馆”,却在联名抵制的压力下,不得不无奈撤资。

这场儒家卫道者对抗科举改革的隐秘战争,在暗处愈演愈烈,甚至有学习暗中串联要罢考明年的春闱。

夜色如墨,钱谦益府邸的密室中,烛火摇曳。钱谦益、刘宗周等人围坐一桌,面色凝重,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钱谦益率先打破沉默,他眉头紧锁,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狠劲:“李默这科举改革,断了我等门生的仕途之路,绝不能坐视不管!我看,得让学子们出面,给朝廷施加压力。”

刘宗周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哼,那些沉迷于奇技淫巧的科目,简直是对圣人之道的亵渎。让学子们去抗议,就说科举当以正统经学为重,恢复八股取士。”

这时,坐在一旁的东林书院山长顾杲接口道:“钱公、刘公所言极是。我觉得吴伟业、陈确、归庄三人共同出面比较合适,他们三人在学子中颇有声望,一呼百应不在话下。”

钱谦益抚着胡须,早已看透了顾杲的心思,他这是想风险共担啊。吴伟业是钱谦益的得意门生,陈确是刘宗周的门生,归庄是顾杲的门生。

钱谦益此时也懒得计较,沉思片刻后说道:“他们确实合适,但需叮嘱他们,行事要谨慎,不可授人以柄。”

刘宗周补充道:“对,让他们串联各书院的学子,就说科举改革乃李默的一己之私,会毁了大明的根基,鼓动大家一同去皇宫门前静坐抗议。”

顾杲点头称是:“我这就去安排,让他们尽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