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 > 第172章 巨舰换炮:铁甲舰的“重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章 巨舰换炮:铁甲舰的“重生”

“定远”号驶抵南京下关码头的第三日,江南制造局的工程队便带着新铸的305毫米主炮登舰。此时南洋水师管带吴安康正盯着老舰体上卸下的旧炮——那是甲午海战中留下的克虏伯1880式主炮,炮身上的弹痕早已被锈迹覆盖,炮闩处的磨损连工匠都忍不住摇头:“吴管带,这炮打了快十年,膛线都快磨平了,别说穿甲弹,就连榴弹都未必能打准。”

吴安康攥着拳头没说话,目光却落在新炮的炮管上——这是北洋水师军械局联合江南制造局仿制的“海天级”同款主炮,炮身更长,炮闩处多了三道密封环,旁边堆着的黄铜药筒比旧炮的药包整整粗了一圈。总工程师拍了拍新炮,声音里满是底气:“这炮的有效射程比旧炮远两海里,穿甲弹能打穿200毫米厚的装甲,而且用的是整装弹药,装填速度比旧炮快一倍——以后再遇上日本的‘松岛’级,咱们不用再靠‘定远’的装甲硬扛,主炮就能跟他们对轰!”

换炮的工序比预想中更复杂。工匠们先用千斤顶顶住舰体,再用起重机将旧炮吊离炮座——当那门陪伴“定远”走过黄海海战的主炮被吊到码头时,南洋水师的水兵们都围了过来,有人伸手摸了摸炮身上的弹痕,眼圈泛红:“当年就是这炮,轰沉了日本的‘比叡’号,如今要换了……”

“旧炮不丢!”吴安康突然开口,“送到江南制造局修一修,装在长江口的炮台里,接着守咱们的门户!”

这话让水兵们瞬间振奋起来。当天下午,新主炮的安装正式开始。工匠们先清理炮座里的锈迹,再用铅块找平,接着将新炮缓缓吊入炮座——当炮身与炮座精准对接时,码头上传来一阵欢呼。总工程师拿着水平仪反复测量,最后朝吴安康点头:“成了!炮身倾斜度不到0.5度,比设计标准还精准!”

几乎是同一时间,福州马尾船政码头的“镇远”号也在进行换炮作业。福建船政水师管带裴荫森站在舰桥,看着工匠们将新主炮的炮盾安装到位——这炮盾比旧款炮罩厚了三寸,用的是船政自制的镍铬合金钢,工匠敲着炮盾,声音清脆:“裴管带,这盾能扛住小口径速射炮的轰击,以后‘镇远’在台湾海峡巡逻,就算遇上日本的巡洋舰偷袭,也能稳稳反击!”

裴荫森最在意的是主炮的射速。他特意让水兵演示装填:两名水兵抬着整装穿甲弹,顺着滑轨推入炮膛,另一名水兵转动炮闩,不到半分钟就完成了装填。裴荫森忍不住鼓掌:“当年甲午海战,‘镇远’的主炮十分钟才能打一发,如今半分钟一发,要是再遇上‘吉野’,咱们能把它的装甲打穿!”

换炮期间,北洋水师还派来了技术教官。在“定远”号上,教官手把手教水兵调整炮镜:“这是新配的光学测距仪,能测五海里外的目标,比旧款的望远镜准三倍。你们记住,测完距离要立刻报给炮长,炮长根据航速算弹道,这样才能打得准。”水兵们围着测距仪,一个个上手试,有人测出远处的江心洲,报出的距离跟实际只差几十米,惹得教官连连称赞。

十日后,“定远”“镇远”两舰的换炮工程同时完工。“定远”号率先试炮——在长江口的靶场,305毫米穿甲弹从新主炮射出,带着刺耳的呼啸,精准命中三海里外的靶船。靶船的装甲板瞬间被撕开一个大洞,江水涌进船舱,不到三分钟就倾斜沉没。吴安康站在舰桥,看着沉没的靶船,激动得声音发颤:“好炮!有了这炮,长江口的防务,咱南洋水师接稳了!”

“镇远”号的试炮则选在台湾海峡。当新主炮的炮弹击中靶船时,正在附近巡逻的英国商船“东方号”特意发来信号:“中国铁甲舰的主炮,威力令人惊叹!”裴荫森看着信号旗,笑着对官兵们说:“听见没?以后咱们在台湾海峡巡逻,不仅要防日本,还要让列强知道,中国的海疆,由咱们自己守护!”

两舰换炮的消息,通过水师的联络船传到了旅顺。李和拿着丁汝昌发来的电报,看着上面“定远射速提升一倍,穿深增加三寸”的字样,忍不住拍了桌子:“好!有了‘定远’‘镇远’,南洋守长江,福建守台海,咱们北洋就能专心盯着黄海——以后日本再想从海上挑事,得先掂量掂量这新主炮的分量!”

此时旅顺船坞里,“海容”号的龙骨刚铺设完毕,工匠们正忙着安装锅炉。李和走到船台边,看着初具雏形的舰体,望向黄海方向——那里,“海天”“海圻”号正在进行编队训练,龙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随着“定远”“镇远”的重生,随着新舰的不断下水,中国海疆的钢铁防线,正变得越来越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