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换炮后的“定远”号,在长江口完成三次试射的次日,便接到了南洋水师的首项任务——护送江南制造局的军火船,从南京驶往广州。吴安康站在舰桥,看着新主炮的炮口对准江面,心里再无往日的忐忑。

军火船上载着五十挺机枪、两千支新式步枪,还有为“威远”号补充的穿甲弹——这些装备要通过珠江口运到广东水师,再由广东水师分发至南海各炮台。船队刚驶入长江下游,就远远望见几艘悬挂着英国旗的商船,正慢吞吞地在航道上行驶。

“按旧例,得给英国商船让道。”副官低声提醒。过去南洋水师的军舰吨位小、火力弱,遇上列强商船,往往要主动避让。可这次,吴安康却摆了摆手:“咱们是护送军火的军舰,按国际惯例,商船该给军舰让道。发信号,让他们靠岸等候。”

信号旗升起后,英国商船起初不愿避让,甚至还朝“定远”号鸣笛示意“航道狭窄”。吴安康冷笑一声,下令新主炮调整角度——炮口缓缓转向英国商船的方向,虽未装弹,却带着十足的威慑力。英国商船的船长拿着望远镜,看清“定远”号炮盾上的新主炮,脸色瞬间变了,慌忙下令转向,给“定远”号让出航道。

“这就是新炮的底气!”吴安康看着远去的英国商船,对身边的水兵说,“以后在长江里,咱们不用再看列强的脸色——咱们的主炮够硬,腰杆就能挺直!”

与此同时,台湾海峡的“镇远”号也迎来了首次巡防任务。裴荫森带着舰员,沿着台湾西海岸巡航,每到一处港口,都会让新主炮进行一次空包弹射击——炮声在海峡里回荡,不仅让沿岸的百姓安心,也给暗中窥探的日本渔船提了醒。

一日午后,“镇远”号在澎湖列岛附近,发现三艘没有悬挂旗帜的船只,正鬼鬼祟祟地靠近澎湖炮台。裴荫森立刻下令升起信号旗,要求对方停船接受检查,可对方却加速想逃。“主炮瞄准!装榴弹!”裴荫森果断下令。

新主炮的炮口迅速锁定目标,就在即将开火的瞬间,那三艘船突然升起日本旗,还发来信号:“我们是渔船,误入此地!”裴荫森冷哼一声,让水兵用望远镜观察——船上根本没有渔网,反而装着不少测绘仪器,显然是日本的间谍船。

“发警告!再敢靠近,直接开炮!”裴荫森下令。“镇远”号的新主炮再次调整角度,炮口的寒光让日本间谍船不敢再往前,只能灰溜溜地掉头离开。看着他们的背影,裴荫森对舰员说:“有这新炮在,以后日本的间谍船再敢来台海捣乱,咱们就直接把他们轰沉!”

双舰的巡防动态,很快通过各国领事馆传到了东京和圣彼得堡。日本海军省的会议上,东乡平八郎拿着“定远”“镇远”换炮后的参数报告,脸色凝重:“‘定远’的新主炮能打穿200毫米装甲,‘镇远’的装填速度提升一倍,现在南洋和福建水师的实力,已经不是咱们能轻易撼动的了。”

俄国海参崴的指挥部里,格尔思看着“定远”号在长江威慑英国商船的消息,忍不住对副官说:“中国水师现在不仅有‘海天’‘海圻’这样的万吨舰,连老铁甲舰都换了新炮,东北亚的海上格局,怕是真的要变了。”

而在旅顺船坞,李和正陪着丁汝昌查看“海容”号的建造进度。“海容”号的锅炉已经安装完毕,工匠们正在铺设蒸汽管道,总工程师说:“按这进度,明年年初就能下水,主炮用的是跟‘海圻’号同款的305毫米炮,航速能到19.5节。”

丁汝昌点了点头,又提起“定远”“镇远”的巡防情况:“这两艘老舰换了新炮,南洋和福建的底气足了不少。以后北洋守住黄海,南洋守住长江,福建守住台海,广东守住南海,四大水师各司其职,中国的海疆就算是真正稳住了。”

李和望着远处的“海天”“海圻”号,忽然想起穿越前的历史——甲午战败后,“定远”自沉、“镇远”被俘,中国海疆门户大开。而如今,在他们的努力下,“定远”“镇远”不仅没有沉没,反而换炮重生,成了守护海疆的主力。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只要不放弃,只要敢拼搏,中国就一定能改写历史,摆脱屈辱。

当天傍晚,“定远”号和“镇远”号同时给北洋水师发来密电。“定远”号的电报告诉:“长江航运安全,军火已顺利抵达广州。”“镇远”号的电报告诉:“台海无异常,日本间谍船已撤离澎湖海域。”

李和将两封电报递给丁汝昌,两人相视一笑。夕阳下,“海天”“海圻”号的龙旗与远处铁路工地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他们知道,中国海疆的守护,靠的不仅是新舰的下水,更是老舰的重生,是每一位水师官兵、每一位工匠的坚守与付出。

未来的路或许依旧艰难,但只要这一艘艘钢铁巨舰还在航行,只要这一门门新主炮还能轰鸣,中国就一定能在世界的海洋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